自由化改革与腐败:以印度为例

2018-03-01 18:58草苍
文化纵横 2018年1期
关键词:自由化小微腐败

草苍

近半个世纪以来,亚洲不少国家先后经历了经济发展和政治改革,并由此步入经济相对发达、国力相对强盛的阶段。但在这个过程中,腐败问题一直挥之不去,反腐败成为国家巩固自身合法性的必要手段。当下正在崛起的印度亦不例外,自1991年开启自由化改革以来,腐败的形式发生了根本变化,腐败的社会后果愈发严重,由此造成国家和民众之间的隔阂日益加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Akhil Gupta教授在近期发表的论文中,集中讨论了这一问题。

Akhil Gupta教授将印度自由化改革前后的腐败分为两种类型:在改革之前,主要是纵向腐败(vertical corruption),即整个印度的官僚系统都卷入到“小微腐败”之中,民众生活和政府行政审批有诸多交集,而政府官员则利用这些机会大量索贿、受贿,中产及以下阶层深受其苦;而1991年自由化改革之后,高级官员和企业之间的“大额腐败”成为焦点,作者称之为横向腐败(horizontal corruption),其突出特征是企业为了征地、工程建设、经营许可等,与少数政府要员合谋,并向后者大额输送非法利益。由于这种腐败多在桌面之下,知悉内情者少,且难以被发现,但一经发现,则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

作者透过对各类资料的分析,发现“横向腐败”集中于四个领域:土地征收、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资产的出售和社会福利、国防的公共支出。2007年至2008年间,印度信息技术与通信部长A. Raja对电信运营商选择性地发放2G牌照,据称先后受贿多达5亿美元之巨,使得多家企业因此得到“不义之财”310亿美元,这是印度横向腐败的典型写照。当然,在社会和经济转型过程中,纵横腐败和横向腐败有时亦交织在一起。印度有超过68%的农业人口,土地是他们最重要的生存资源,且所有权极为分散,譬如塔塔汽车曾在西孟加拉邦的新格乌尔试图购买1000英亩土地,涉及1800多名小佃农和数百名土地所有者。法律严格规定不允许将农地征用于建设酒店、高尔夫球场和工业园等,但是企业为了简化交易并以较低的价格拿地,常常和一些地方官员合谋,以重新规划土地等名义,从农民手中征地。

随着横向腐败的兴起和泛滥,纵向腐败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但由于腐败已经渗入印度官僚系统和政治阶层的骨髓,无力的反腐败和极低的被逮捕概率,事实上进一步加剧了腐败行为。在欧洲国家,党派的选举竞争会带来对腐败行为强有力的互相监督,而印度的反对党在这方面没有强烈意愿,因其自身亦在等待执政的机会,需要官僚体系的支持。

腐败侵蚀了印度的政治肌体,但是印度社会对腐败的容忍度却大幅度地降低了,尤其是城市中产阶级,他们对自己生活中的“小微腐败”持反对的態度,并参与到反腐败中。Akhil Gupta指出原因有三,一是这些受过良好教育并具备独立经济能力的人,对改革社会有强烈的意向;二是跨国的工作经验和旅行经历,改变了其对腐败的麻木态度;三是印度的透明法案为他们自发的反腐败行动提供了制度保障。但是民众的诉求如何能转化成印度系统反腐败的动力,则有待进一步观察。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由化小微腐败
探索实行更高水平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措施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小微企业借款人
略谈金融自由化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小微企业经营者思想动态调查
国外警察腐败控制与启示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
关于贸易自由化环境效应的文献述评
不可随意套用“自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