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轶 斐/ 文
1月23日下午,由上海市质量协会举办的2018年首次“质量大讲堂”系列公益宣讲活动在上海图书馆举行。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党组书记、局长黄小路出席并作动员讲话,上海市质量协会会长唐晓芬主持活动。
黄小路指出,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论断,要化解这一社会主要矛盾,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要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坚决落实质量提升行动纲要,以坚定的决心和信心,不断推动改革取得新进展。
他表示,上海作为一座拥有着良好质量基础和深厚质量底蕴的国际化大都市,近几年,结合习总书记“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要求和“四个新作为”的期望,围绕着“五个中心”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要把过去已经取得的成绩作为奋发进取的起点,实施更加扎实的质量提升行动。他强调,专业领域不仅要深入研究质量共性、基础性等问题,攻克质量技术难题,但也要关注并做好服务领域的质量提升,比如说养老、商贸、旅游、健康等。用标准引领服务质量提升。
他希望上海的质量工作者,高效能提升供给质量,高起点深化自贸试验区建设,高标准服务科创中心建设,高能级推动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力服务上海打响“四大品牌”中,高水平推动质量新时代,展现新作为。
在此次“质量大讲堂”上,市质监局质量发展协调处处长张丽虹作了《实施质量提升行动,打造质量新优势》的专题演讲。她指出,虽然我国的质量发展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是德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质量水平也非一开始就那么好,也经历从无到有、从差到优的过程,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可见,抓质量是发达国家崛起的普遍规律,我国经济再次腾飞,也需要同样的路径。她简要回顾了我国质量政策的发展和历程,指出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性。随后,张丽虹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就上海如何对接国家质量发展战略、如何贯彻落实质量提升行动、如何构筑上海发展战略优势,解读了《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提升的实施方案》,具体指明了上海质量发展的重点和中心,提供了质量工作的思路和方法。
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台湾清华大学教授苏朝墩以《互联网时代的质量管理与创新》为题作了专家讲座。在他看来,产品或服务质量提升,就是为顾客不断增加附加值。当客户想要一匹快马,你给他一部汽车,满足或超出顾客未必能表达出来的、潜在的期望,就是提高质量,走向卓越。苏教授随后以日本、美国的质量政策发展历程,介绍了他所认为的全面质量管理(TQM)。至于互联网时代的质量管理与创新,和前面讲的质量原理其实是相通的,但方法有可能不一样。苏教授认为企业直面互联网挑战,其实就是谋求高质量发展的一种途径。随着新时代的发展,互联网经济的产业形态、供需结构已发生重大变革,传统质量管理模式将越来越难适应当前的竞争环境及消费需求。质量管理只有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注入新的内涵和元素,方能持续提升企业的影响力、竞争力和活力。创新是互联网时代产品或服务质量以及质量管理的关键词。根据美国一项研究,创新就是要把新观念、新知识成功地转化成产品跟流程,这些产品跟流程在市场上可以提供价值。因此,在互联网环境下,企业可以从四个角度深挖自身特色:自动化、个人化、情境式互动、持续创新,以此增加产品附加值,通过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以敏捷的行动、创新的模式,积极应对新时代对质量提升的新要求。而所谓传统质量管理中,领导力、全面参与、体系建设、流程优化、工具选择等,即使在互联网时代,也同样至关重要。
本次活动,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吸引了来自本市航天、航空、机电等制造业,金融、交通、家政、医疗、教育、文化等服务业的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以及部分行业协会、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代表等600余人参加。
“质量大讲堂”系列公益宣讲活动是上海积极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实施方案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质量专业组织优势,围绕当前上海加快推进“五个中心”和“四大品牌”建设,特别是民生服务质量的改善与提升等一系列质量热点话题而开展的系列公益活动。
今后,“质量大讲堂”将持续邀请来自国内外的质量大师、专家学者、企业家们分享交流质量领域的先进理念与实践、成功经验和心得体会,营造良好的质量氛围,推动上海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质量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