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炕

2018-03-01 02:01
农村.农业.农民 2018年3期
关键词:炕头火炕土坯

沐 兰

如今农家乐里的东北大炕曾经遍及家家户户。东北的火炕之所以叫大炕,是因为火炕都是与房间等长的通铺,而且还多是南北对面两大铺炕,“地当间”留一条地面。东北大炕之大,长长的南炕就够全家人睡觉用,而北炕则用来晾干、贮存粮食以及堆放杂物,只有烘干新粮时才烧点柴。睡人的南炕则是一天三次,顿顿饭不落地烧火,天冷更要加柴,晚上睡觉时隔着褥子也能从炕头热乎到炕梢。

炕还有炕头、炕梢之分,邻灶口为“炕头”,近烟口的是“炕梢”。约定俗成老人睡炕头,年龄辈分越小顺序越往后排。看似尊卑有别,其实包含着深层的传统养生之道,老人阳气衰弱,畏寒喜暖;小儿乃纯阳之体,遇热上火。

从前的火炕是用土坯搭的,土坯是自制的,叫脱坯。需要在东北大地上将表层肥沃的黑土挖一两米深,露出黏性较高的黄土挖取回家备用。脱坯时将黄土打碎用水泡散,加入铡成一两寸长的稻草筋与黄泥拌匀,光脚踩至匀和黏稠。将宽三寸左右的四条木板卯成长方形坯模子,模子沾水以防粘泥,摆在宽敞向阳的平整空地上,撮一锹泥入模,踩实四角,没有抹子就另取一木条刮平坯面,抖动着脱下模子,再沾水摆放在旁边的下一处泥坯出生地……脱好的坯晾至半干时在原地立起摆放更易干,人们便耐心地等待土坯干透,这样就可以拿来盖房、垒灶、搭炕、筑烟囱。

盘炕是专门的手艺,理想的炕热得均匀且持久。盘炕使热烟顺利排出而又不漏烟气的关键技术是在炕头砌好挡烟墙,分好烟,炕面才能均匀受热。之后,盘炕师傅再根据炕的宽窄长短凭经验“走砖”排炕洞,通常用30厘米×20厘米的小块坯砌烟道,再在炕洞中填上半炕高的干土夯实,以防低处积聚太多的冷空气导致烧炕不易升温。

火炕与东北人的生活密不可分。

土坯的土性决定了扶上炕也挺立不了许久,所以须一年掏一次炕,掏炕的意思就是维修更换破损同时清除过多的炕洞烟油,而炕洞土又是不可多得的草木凝华、极好的绿色肥料。即便如此,逐年用心维护,每隔两三年还得扒炕重盘一回。听老人言,立秋后的半个月是最干燥的节气,也就成了各家各户争先盘炕、掏炕的良机。

成品炕面通常宽六尺有余,比床高二三十厘米,因为热烟气向上升,炕洞须比灶台高才好烧,也就是不倒烟。而灶台又不能太低,太低的灶坑不方便烧火,在灶台上哈腰做饭也太累。最终导致坐在炕沿上腿悬空的地域特有坐姿。

南北炕上都铺炕席,因东北遍地大豆高粱,所以家家炕上铺的都是高粱篾子编的秫秸席。炕沿对于火炕来说是点睛之笔,由与炕同长的整根硬木方镶就,是居家、待客的椅子、沙发,温度与宽厚都与东北人家的品位相当,几代人用身体磨蹭出的光滑细腻也是敦厚传家的彰显。炕梢摆放与炕等宽的炕柜,也叫“炕琴”,白天柜上放叠起来的被褥枕头,炕面用来散热。当东北天寒地冻时,火炕既是暖床,也是暖气。放上一张矮脚方桌,也就有了一家人其乐融融吃团圆饭的炕桌,桌上虽多是粗茶淡饭,但盛在家庭聚餐的大盆大碗里也便成了争先恐后的美食。坐在炕里的得盘腿,负责盛饭盛菜的一两个勤快人,或主妇或晚辈则要耷拉着一条腿侧身坐在炕沿上,似乎这样为亲人张罗着吃得更香。

火炕是家庭生活的主要舞台,远不止吃饭和睡觉。女人守着针线笸箩做针线活;孩子在炕桌上读书写字;还有围着泥火盆居家休闲、待客;烘干、取暖捎带预防风湿关节炎;孩子们欻嘎拉哈、翻绳等游戏也是在炕上玩;甚至说书、唱二人转都能就炕作台。猫冬的天伦之乐这就是传说中的“老婆孩子热炕头”,外加逢年过节亲朋好友客串的锦上添花。

灶台和烟囱是炕的前奏和尾声。东北民居坐北朝南,进门就是厨房,俗称外屋地,靠东西屋墙各有一灶台,灶上坐口大铁锅,锅上盖着两个半圆紧密合作的木锅盖。主妇们会从锅里像变戏法似地端出全家人的一日三餐。

东北地处温带偏北,有半年的寒凉季节,正因有了这样的天时地利,东北人爱上了热热乎乎的火炕。就像我们农耕民族上数三代都离不开土地一样,东北人上数三代也都离不了火炕。祖祖辈辈都在火炕上出生,在火炕上成长。即便如今的火炕早已改良为砖砌免掏宽炕洞、上铺免塌混凝土预制板炕面,成为与房屋一体同寿的新型炕,依然初衷不改地温暖着我们为数众多的父老乡亲。

猜你喜欢
炕头火炕土坯
东北汉民族火炕的民俗文化变迁分析
不妨多些“炕头坐坐”的深情
基于热效率的直洞式火炕烟道构造形式优化设计
火炕
火炕
细小苍茫
乡间土坯
难舍老家的土坯炕
热炕头
古诗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