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焦虑的反思

2018-02-28 04:13张万雄
求知导刊 2018年32期
关键词:焦虑反思教育

张万雄

摘 要:面对择校热,家长和教师表现得最为焦虑。文章着重从主观方面初步探究焦虑的原因,主要是考虑得过于现实,想收立竿见影之效,过少考虑了孩子——这个客观存在,因而做出了一系列貌似关心实则违背规律的事情。

关键词:教育;焦虑;反思

谁在焦虑?家长和教师。前者主动的人数多,后者被动的人数多。

社会竞争与压力使得基础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快速的阅读能力、良好的数学水平和扎实的英文基础,都是孩子未来上好初中、好高中甚至好大学的重要筹码。而孩子是家庭瞩目的焦点。目前一家6个大人都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所有的家庭成员的关注点都集中在孩子身上;在工作场合,有孩子的家长几乎不比别的,就比孩子,谁的孩子成绩好,谁的孩子获奖了,都会是炫耀的资本;再加上孩子在校面临的压力与伤害。在学校里,成绩不好的话老师会批评,有时候还会被罚抄写或者罚站。很多小伙伴会因为成绩不好,就失去了伙伴。对于低龄组的孩子,学校里面因为成绩而引发的一些对孩子个性上的打击和伤害,也给家长带来很大压力,也是家长急于想办法的原因。最后,家庭教育方法单一。多数家长都是没有育儿经验的,但家庭教育实际是门艺术,大部分家长只从自己父辈承袭了一些管理孩子的方法,但是并不一定适用于现在的孩子。

为什么焦虑?主要还是主观因素,大体可以归纳为家长们太多的期待心理、攀比心理在作怪,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由于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差钱”情况越来越普遍,于是家长就在择校上较劲,致使名校、城镇学校拥挤不堪,大班额居高不下,薄弱学校、乡村学校冷冷清清,有的村小学直接关了门,城市里更是由择校催生出学区房和数不清的培训机构。

焦虑是一种关注,也是一种情绪,更是一种商业化思想,直接逼迫教育产业化、商品化,把学校变成训练营,少数教师异化成训练师,学生变成标准件,教育从而异化为训练。

家長是什么?家长是社会。社会浮躁了,校园能安静吗?校长要有定力,不要跟着家长的胃口办学。理性思考一下,家长的需求其实是快餐式的,而教育是深层次的百年大计,两者不在一个层次上。家长心目中的学校不是实际中的学校。马克思明确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家长的焦虑具有普遍性,但不一定具有深刻性,更多的是反映一种公众情绪,而这种情绪可能就是教师焦虑的助推者,教育质量的高低绝不是焦虑决定的,真理常常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家长的焦虑来源于自我的不良动机。请家长反思一下几个问题:自己是否有为了面子、为了虚荣心而迫使孩子达到某些标准?自己是否将自己的理想强加于孩子身上?自己是否希望控制孩子的全部以满足自己的控制感,进而获得安全感?这种焦虑会“传染”孩子,影响孩子成长。

家长的焦虑情绪往往会带给孩子很不安的感觉,也影响孩子情绪板块的发展。因此,家长先要让自己放轻松。陪伴孩子成长本身是件非常愉悦的事情,学会欣赏自己的孩子,也学会接纳他或她长成超乎你预料的样式。

谁是受益者?培训机构。焦虑者把教育孩子的时间和空间过度交给社会专业人士和“培训者”手上,使得孩子在各种学科训练的高压下生活。这种生态扭曲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正常发展非常不利。

谁是受害者?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教师。有两种学生不用教,一种是最聪明的人,只需点拨即可,一种是最笨的人,投入大见效甚微。而这两种人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人是中间状态,所以受害的是大多数学生,同样受害的还有大多数教师。

如果你有一个比较健康开朗的心态,你哪里会看到那么多问题,所有的事情都不是绝对的,有一利就有一弊。

如何消除焦虑?要遵循教育规律,科学评价,取消排名。当前中国式家长的焦虑,是对教育过于现实的考虑,急于就业并且想得到自己理想的岗位与就业环境给学生们选择空间很小之间的矛盾,这逼迫家长们不得不为孩子的未来考虑与打算,难以理性对待孩子的求学问题。但是,教育是百年大计,就业只是眼前的事情,家长应该把现实与理想结合起来考虑,努力克服这种教育焦虑。

参考文献:

[1]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陈平原.阅读·大学·中文系[M].广州:花城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焦虑反思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