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保平等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7.30.70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联合口服阿法骨化醇软胶囊、六味地黄丸治疗骨质疏松型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老年骨质疏松型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48例,采用PKP手术联合口服阿法骨化醇软胶囊、六味地黄丸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4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疗效确切。结论:PKP手术联合口服阿法骨化醇软胶囊、六味地黄丸治疗骨质疏松型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 椎体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骨折;阿法骨化醇软胶囊;六味地黄丸
老年人群中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在一些不良生活事件的影响下,老年人极易发生骨折,特别是股骨颈的骨折和胸腰椎的压缩骨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老年骨质疏松型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治療方法较多。2010年3月-2016年8月收治老年骨质疏松症新鲜压缩骨折患者48例,采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联合口服阿法骨化醇软胶囊+六味地黄丸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3月-2016年8月收治老年骨质疏松症新鲜压缩骨折患者48例,男19例,女29例;年龄60~89岁,平均69.3岁;病程3 d~6个月,平均(7.5±3.2)周;骨质疏松分级:Ⅰ级14例,Ⅱ级18例,Ⅲ级1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胸腰椎骨折诊断标准:①有明确外伤史或诱因;②体检时患者局部脊柱疼痛明显;③MRI或CT检查示椎体后缘无骨折;④存在骨质疏松;⑤骨折发生时间<2周。本研究针对老年患者,故要求入选患者年龄>60岁。排除标准:排除合并有其他严重躯体疾病、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的患者,如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心脏病和精神疾病等。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采取俯卧位,垫高胸部及骨盆部,悬空腹部。常规检查患者生命体征。C臂X线机透视定位,其中37例行单侧椎弓根穿刺,11例行双侧椎弓根穿刺。局部麻醉后,将穿刺针针尖置于椎弓根影外上缘,钻入穿刺针直至适当位置,拔出内芯,放置作套管等,建立通道。以手指力量拧入精细钻,在C臂X线机透视定位下放置到适当位置,置入球囊,注入显影剂缓慢扩张球囊,椎体高度恢复满意时停止加压。抽出对比剂,撤出球囊。将调好的骨水泥注入椎体,当骨水泥分布满意后,在其凝固前旋转穿刺套管数圈,使之与骨水泥分离,拔出穿刺针。观察10 min,无异常情况即可结束手术。术后处理:手术完成之后,患者平卧3~6h,在此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术后第2天,如果患者没有特殊不适、生命体征稳定,则可以适当在床上坐起,并适当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术后第3天,可以佩带腰围下地活动,同时需要复查影像学检查,以明确患者的恢复情况。术后第1天开始口服阿法骨化醇软胶囊,2粒/次,1次/d;六味地黄丸浓缩丸,8丸/次,3次/d,口服。所有患者口服上述两药3个月为1个疗程,每1个疗程初期检测血清钙值2次。
观察指标:在术前,所有入组患者均需要进行骨密度、疼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等临床指标的评定;术后,所有患者被跟踪随访6个月,并再次复查骨密度、疼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等临床指标。比较术前和术后的差异。
疗效判定标准:①治愈: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的骨折部位恢复至正常形态,愈合良好,无疼痛等不适,截瘫消失,功能恢复正常;②好转: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的骨折部位基本恢复至正常形态,骨折愈合良好,疼痛基本消失,截瘫较治疗前明显改善;③无效: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的骨折部位无明显恢复,仍处于畸形状态,患者自觉疼痛明显,截瘫程度无改善,甚至总体病情有加重趋势。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结果
治愈34例,好转12例,无效2例;术后经过影像学检查发现有一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骨水泥渗漏,但均无神经、血管损伤,与文献报道结果相似。2例患者口服阿法骨化醇软胶囊和六味地黄丸期间出现胃肠道不适及稀便症状,1例患者在第1个疗程中第2次检测血清钙值时,发现血钙偏高,立即停止服药,其余患者未发现异常。
讨论
在老年人群中,由于骨质流失及饮食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而骨质疏松是发生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特别是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骨折有时在有明确的跌倒等外伤情况下发生,而有时会在没有明确外部影响因素下发生,形成隐匿性骨折,患者常感觉疼痛明显,影响其正常的生活。在既往的治疗中,针对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如果疼痛明显,常采用保守治疗方法,如口服止痛药、卧床休息等,但口服止痛药仅能暂时缓解患者的疼痛,难以达到根治的效果。而老年人如果长期卧床,容易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炎等,甚至会导致患者病情的加重。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成熟和临床应用,早期内固定手术逐渐被PVP和PKP等方法所代替,在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迅速缓解疼痛,使功能恢复、椎体高度恢复及后凸角得到矫正,早期下床活动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阿法骨化醇软胶囊为维生素D3的活性代谢物,口服吸收后在肝脏迅速羟化为具有活性作用的1,25-二羟基维生素D3,主要有调节钙、磷平衡作用,增加钙和磷吸收,降低血浆中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改善骨质疏松,适用于骨质疏松症及各种原因造成的佝偻病、骨软化症。
在中医学中,骨质疏松属于“骨痿”“骨枯”等范畴,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对本病的记载。《素问·宣明五气论》云“五藏所主……肾主骨”。古人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因此骨病与肾关系密切。老年人肾气亏虚,骨衰不坚而出现骨质疏松,因此中医认为补肾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的关键。查阅大量文献得知肾阴虚型是骨质疏松的主要证型。六味地黄丸是滋养肾阴的经典方,方中熟地黄为君药,山茱萸和山药共为臣药,三药配合,肾、肝、脾三阴并补,是为“三补”;而泽泻、茯苓和牡丹皮均为佐药,三药称为“三泄”。六位合用,三补三泻,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是本方的配伍特点。本研究利用具有滋养肾阴作用的六味地黄丸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说明六味地黄丸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具有理想疗效。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骨科疾病之一,对社会造成了经济负担,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如何预防及提高治疗水平已成为目前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重点。必须把骨折局部治疗和骨质疏松症治疗结合在一起,才能提高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效果。PKP手术能立即恢复患者椎体高度、迅速缓解疼痛,促进功能恢复和早期下床活动;而阿法骨化醇软胶囊和六味地黄丸能有效提高成骨细胞的矿化能力,促使胶原钙化,从而达到增加骨量和骨强度的目的。该药物的配合使用不仅治疗了新鲜椎体骨折中骨水泥未能强化的断裂骨小梁,而且有效预防了身体其他部位因骨质疏松症导致的新发骨折。手术和药物的应用,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的配合,在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