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的效果观察

2018-02-28 21:51张忠梅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30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张忠梅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7.30.55

摘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春季卡他性结膜炎患者4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次年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可降低复发率。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春季卡他性结膜炎;次年复发率

春季卡他性结膜炎在中医被称为“时复症”。本病因有一定周期发作的特点,春夏天暖时发作,秋季寒冷时缓解,如时往复者,故而得名。患者双眼奇痒难忍、灼热感或砂涩不舒,重者羞明流泪。胞睑内面见硬而扁平的暗红色颗粒丛生,状如卵石,或见白睛暗红或有黏液性丝状分泌物。该病病程长、治疗困难。临床上应用西医进行对症治疗,不仅时间长,且长期应用西药还会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故本研究以4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春季卡他性结膜炎患者49例,将其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分为观察组25例及对照组24例。观察组中,男16例,女9例;年龄8~24岁,中位年龄15.5岁;病史2~11年;其中睑结膜型19例,角膜缘型5例,混合型1例。对照组中,男12例,女12例;年龄9~25岁,中位年龄14.3岁;病程2~12年;其中睑结膜型20例,角膜缘型2例,混合型2例。两组年龄、疾病类型、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断标准:所有患者均有季节性发病史;发病后眼睛奇痒无比;可见轻度球结膜色素增多,色泽发暗,睑结膜浸润增多,组织不透明、粉红色,角膜缘增厚稍充血;重症者睑结膜可见成镶嵌状排列的典型扁平乳头增生,角膜缘正对睑裂处有黄褐色结节状或堤状增生;可见白色分泌物,呈黏丝状;检查睑结膜刮片可见嗜酸细胞。

方法:对照组给予醋酸可的松滴眼液,4~6次/d;四环素可的松眼膏涂眼,每天晚上涂1次;2%色苷酸钠滴眼液,3次/d;如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则给予氯苯那敏口服,3次/d。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进行中医中药辨证治疗:①风邪外袭眼痒难忍,灼热微痛,有白色黏丝样眼眵,胞睑内面遍生状如小卵石样颗粒,白睛污红,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数。治法为祛风止痒。使用消风散加减治疗。方药:羌活6 g,防风10 g,荆芥6 g,茯苓10 g,党参10 g,僵蚕10 g,蝉蜕6 g,蛇床子9 g,藿香10 g,甘草3g。体质弱者加黄芪15 g、当归10 g,以补气益血。②湿热上犯眼奇痒难忍,泪多眵稠,睑肿沉重,白睛微黄、色污浊,黑白睛交界处呈胶样结节隆起,舌红、苔黄腻,脉数。治法为清热化湿。使用凉膈清脾饮加减治疗。方药:苦参6 g,黄芩10 g,黄连10 g,大黄10 g,石膏20 g,柴胡10g,前胡10g,荆芥10 g,防风10 g,甘草3 g。若胶样结节较大,加牡丹皮、赤芍、夏枯草,以活血散结。上述方剂均1剂,d,水煎服,早晚各1次。两组均以10~15 d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辨证加减治疗1~3个疗程。

效果评价标准:①显效:患者经过治疗自觉症状消失,怕光、流泪、异物感、分泌物等现象消失,裂隙灯检查结膜充血消失,且结膜血管排列整齐,结膜表面光滑;②有效:患者自觉症状有显著缓解,裂隙灯检查可见结膜轻度充血,有散在出血点;③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临床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次年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讨论

春季卡他性结膜炎属于变态反应性疾病,具有突出的季节性特点,春、夏季节发病,秋、冬症状缓解或消失,轻症者3~4年后即不复发,重症者可连续复发10年左右。发病后双眼奇痒,白睛红赤,睑结膜出现大而扁平的乳头及角膜缘附近结膜胶样增生,分泌物可见大量嗜酸粒细胞,多见于青少年男性。目前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是由于对空气中游离的花粉或其他物质发生变态反应所致,其是Ⅰ型超后反应与Ⅳ型超敏反应的组合,故临床以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肥大细胞膜稳定剂、非甾体类抗炎药、免疫抑制剂治疗。但本病病程长,长期应用西药会伴有一定的不良反应。

中医理论中春季卡他性结膜炎属于“时复目痒”,其主要症状是眼部奇痒。《太平圣惠方·治目痒急诸方》谓:“夫目痒急者,是风气客于睑眦之间,与血气津液相搏,使眦痒而泪出。”本病是以胞睑内面及白睛为主的病变,胞睑为肉轮,在脏属脾,而白睛为气轮,在脏属肺。因此,本病的脏腑病机与脾、肺关系密切。①肺主皮毛,肺卫不固,风邪外侵,上犯白睛,或往来于胞睑肌肤腠里之间而至目痒难忍。②湿热蕴积,复感风邪,风湿热相搏,上犯于目而瘀滞胞睑、白睛而发病。故治疗原则以祛风止痒、清热除湿、健脾润肺为主。

本研究观察组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辨证治疗:①消风散加减治疗:其中羌活、荆芥、防风可祛风解表,透疹止痒,且荆芥又善祛血中之风可疏风清热,养血止痒;茯苓渗湿利水;党参健脾益气;僵蚕、蝉蜕、蛇床子具有祛风通络,止痒之效;藿香散寒祛湿,清热解暑;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且具有抗过敏的作用,诸药合用共奏疏风止痒、清热除湿之效。②凉膈清脾饮加减治疗:其方中防风、荆芥祛风解表;苦参、黄芩、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大黄、石膏凉血清热,泻火解毒;前胡散风清热,降气化痰,与柴胡疏散风热,升阳举陷,达到润肺作用,加甘草以清热解毒、调和药性。诸药合用以奏清热解毒、疏风凉血、润肺燥湿之效。本研究中观察组应用中西医结合进行辨证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患者体质明显改善,免疫力明显增强,复发率明显降低。

综上所述,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春季卡他性结膜炎效果可靠,可降低复发率,且中药不良反应小,可全身调理,能够增强患者免疫力,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值得在基层医疗单位进一步推广和应用。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疗效观察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