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晓玲+周菲菲+张晶晶+王丽辉
军队院校是我军战斗力的源头,军队院校改革已进入实质性阶段,如何做好这一伟大工程是每一名军队院校工作者的共同职责。笔者根据多年工作实践经验,就目前军队院校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下一步如何发展给出了建议。
军队院校教育发展一、当前军队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1.专业类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由于长期相对独立的教育管理模式,导致一些旧的过时的课程没有被及时取消,而一些新兴的科技含量高的前沿性课程没有及时增设,课程内容长期得不到更新,已严重落后于部队的发展速度。例如,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仍然沿用十几年前的方法,没有与当前战士的时代性相结合,分配到部队的学员普遍反映教育效果不甚理想。还有部分学员反映在学院期间学习的坦克、装甲车驾驶、维修、保养课程均是以59式等老装备为主,在部队面临新装备束手无策,还得从头开始。
2.军事类课程开展不够深入。目前军队院校,特别是工程类院校在军事类课程上重理论、轻实战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在武器装备的使用教学上只求“会”不求“精”。由于学员在学习期间实弹射击的机会少的可怜,导致分配部队初期无法及时跟上演训节奏,更无法获得所属战士的信服,严重影响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还有按图行进、军事演习等课程在开展中流于形式,并没有让学员真正掌握其精髓,导致无法在部队工作中灵活应用,浪费了原有的教学资源。
3.教员专业素质还不够高。虽然当前军队院校教员队伍中研究生、博士生的比例近年来有所提高,但还远远不够。部队选调的教员普遍存在学历偏低、知识老化、结构不合理、创新性不强等问题。在军事课教学中存在着中专教中专,中专教大专、本科等不正常现象,这样的“名师”无法教出“高徒”。而一些地方院校毕业的教员则因为到部队的时间较短,对部队缺乏深入细致的了解,造成“先天发育不足”。在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着与部队联系不够紧密,对今后工作指导帮助作用有限,在提升部队实战力上作用不强等问题。
二、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1.军队院校的特殊性。军事院校的学生(军事院校一般称为学员)在学好专业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又要长期参加训练和强化军事技能,甚至会参加一些重大活动的保障工作和自然灾害的求援工作。这就导致军队院校学生承受着比普通高等院校更大的学习训练压力,一旦调节不好就势必会使学员精力分散,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专业课程学习之中,最终影响学习效果。
2.思想观念的陈旧性。一些军校内部教学思想和观念陈旧,传统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固有惯性仍然强大,教学探索精神和工作创新精神较为缺乏,不愿试新,安于现状的现象普遍存在。大部分时间只是把各类课程当成是一项工作任务,并没有把它作为提高学员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来进行思考。在教学计划制定上,普遍流于形式,无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无法进行深入剖析和深入细化。
3.创新方法的局限性。当前,军队院校在教学方法创新上普遍不足。一是因为缺乏大众创新的氛围。二是没有鼓励创新的有效机制。三是存在有了创新方法不敢推行的畏惧。安全稳定一向是部队碰不得的“高压线”,军队院校同样如此。特别是军事类课程的创新开展,往往会因为有安全隐患而不了了之。安全固然重要,但绝不能让它成为创新发展的羁绊。近年来,通报过几起因为实战化创新训练造成的伤亡事故,教训惨痛,但越是这样越要看到以前教学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切不可因噎废食。
三、发展建议
1.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军队院校的后续发展既需要广大基层教员、学员的群策群力,更需要各级领导的强力领导。只有领导重视并身体力行,真正把教学合理化、科学化、实战化作为推进院校改革深入,提高学员综合素质,增强部队战斗力的一件大事来抓,才能影响和带动部署的热情,才能从根本上推进军队院校后续改革的深入发展。
2.坚持向实战聚焦。习近平主席强调:“军队首先是一个战斗队,必须坚持一切建设和工作向能打仗聚焦。”院校培养的人才大部分是要到部队一线带兵的,倘若在学校没能学到实战本领,就必然在指挥作战上存在天然缺陷。若任由隐患长期普遍性的存在,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军队院校教育亟需在“质”上提速,无论从办学理念还是课程设置上都要向实战聚焦、向部队看齐、向先进经验借鉴,方法上更要集思广益、不拘一格、勇于创新。
3.进一步提高教员素质。一方面,教员要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并结合学科特点,不断吐故纳新,用创新思维开展自己的课程,使课程始终保持先导性、超前性。另一方面,院校要加大对教员的培养力度,尤其是刚刚从地方大学毕业入职的年輕教员,在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的同时也要创造机会让他们定期到部队锻炼,加深对部队的了解和思考,以加强课程与部队实际需要的结合度。
参考文献:
[1]周志刚,丁友宝.军队院校任职教育改革要向实战聚焦[J].继续教育,2016,(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