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艳红
(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教学部,山西晋中030006)
高职生的就业难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1]。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环境,提高高职生的择业就业的质量和水平显得越发重要。在高职生就业择业过程中运用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理论,可使高职生在择业过程中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信心,督促其大量收集职业信息,做出有效职业决策,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
当高职生自我效能感低时,他们会消极回避,在某个领域的表现水平就会偏低;相反,当自我效能感高时,就会用积极的心态向目标接近。个体的职业选择受择业自我效能感的直接影响,择业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职业选择的质量较高,反之则偏低。择业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由于在自我认知和自信心方面不足,使他们极易产生消极心理,导致他们在就业择业时无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有效决策,这样就会阻碍他的择业和发展,对其职业规划形成障碍[2]。低择业效能感不利于高职生的职业选择。我国关于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多比较笼统,对高职生的择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较少,本文旨在研究高职生的择业效能感,并设计提升高职生择业效能感的方案。
研究对象选取的是本校学生,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63份,剔除其中无效问卷,共418份有效问卷。
测量工具选用的是“职业生涯决策自我效能量表”,此量表是由彭永新和龙立荣[3]修订的Betz和Taylor编制的量表,共39题,同质性信度0.93,重测信度0.656。包括:自我评价(6题)、收集信息(9题)选择目标(9题)制订规划(8题)问题解决(7题)五个部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为了检验高职生自我效能感的各维度以及总分在文理科方面是否存在差异,对自我效能感量表的各维度以及总分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1。
表1 高职生择业自我效能感的文理科差异
由表1可看出,在自我效能感的各维度以及总分上理科高职生和文科高职生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同一学科的高职生的择业自我效能感在各个维度及总分上差异不显著。高职生择业效能感的专业差异不明显主要是因为经过三年的学习,高职生具备了独立生活和学习的能力,有些学生会根据自身的性格、兴趣、能力等要素去选择职业,不会限于在学校里学习的专业,因而不会受专业的明显影响,表现在择业效能感的得分评估上面,则没有很大的差异。随着用人市场的成熟,企业在招聘人才时看重的是整体素质和能力,已经弱化了专业的区别,专业不是影响择业自我效能感的主因。
(二)高职生择业自我效能感的地区差异
对来自农村和来自城市的不同地区的高职生择业自我效能感的各维度以及总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2。
表2 高职生择业自我效能感的地区差异
由表2可看出,来自农村和来自城市的高职生在择业自我效能感的各个维度和总分上都不存在显著差异。在乡村城市化日益显现的今天,无论来自城市或是农村,都能够通过高速发达的网络、媒体快速融合在一起,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加频繁便捷,相互的参照会导致态度和行为的趋近。
为了检验担任班干部是否会影响高职生的择业自我效能感,对担任班干部和没有担任班干部同学的择业自我效能感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3。
表3 高职生择业自我效能感的是否班干部差异
由表3可看出,班干部和非班干部高职生在择业自我效能感的各个维度和总分上都不存在显著差异。目前,全国各职业技术类的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高职生的技能培养,无论是否是班干部,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如各种形式的社团活动、文化节、科技节、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在活动中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这样就缩小了是否是班干部之间的差异。
为了检验学习成绩是否会影响高职生的择业自我效能感,对不同学习成绩高职生的择业自我效能感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4。
表4 高职生择业自我效能感不同学习成绩方面的差异
由表4看出,学习成绩不同的高职生自我效能感在制定计划维度上差异显著(F(2,866)=5.175,p<0.05),而其他维度以及总分上学习成绩不同的高职生的自我效能感不存在显著差别。在“制定计划”方面,成绩名列前茅的高职生在择业自我效能感测定中得分高于成绩位于后面的学生,且有显著差异。正是由于这样,通常情况下,成绩优异的学生更善于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奋斗方案,并努力争取实现目标,这也是他们成绩优异的一个原因。
通过游戏、交流等活动,使学生能彼此认识,加强学生之间的印象,消除陌生感。在组建团体时,应事先定好原则(如不早退、不迟到、不缺席等),学生牢记团体公约。
其一,让学生认识到我是谁,包括学生所处的环境、学习的专业、自身的能力,这是学生就业的基础,只有正确认识自我,才能定位职业方向,为择业打下客观的基础。其二,让学生知道未来的发展规划。高职生大多对未来的发展比较迷茫,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择业的随意性大,不能精确定位未来的发展,也不利于未来的职业选择和生涯发展。
以鲜活的案例解析影响学生,如:影视作品欣赏、名人案例解析等。
其一,设置模拟现场,现场环境尽量与招聘会类似,让高职生有如临其境的感觉。其二,面试官在提问或交流时可以设置突发性的问题,从而衡量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心理素质。其三,模拟现场之后要有后期的评估,设置复试、评分等环节,并且将薪水、福利、发展空间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讨论,构造更真实的环境。
对自己进行客观、正确的评估。其一,设置一份问卷,让学生对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进行选择;其二,另外设置一份问卷,让学生身边的师友答卷,然后将两份问卷进行对比,看二者的重合度,重合的部分可以看作是比较客观的;而对于相差比较大的选项则舍去。
经过上面五个步骤,可以比较系统地了解高职生择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高职生自身的信心问题、社会上的观念、人才市场的环境等。将这些问题列出来,从高职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丁芳,石轩.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的调查分析及教育建议[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90-93.
[2]李莉.大学生择业效能感相关研究——基于完美主义,羞怯与目标倾向的考察[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3]彭永新,龙立荣.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测评的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5,7(2):38-43.
[4]温多红.论大学生择业效能感的差异及培养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0(24):86-87.
[5]于大江.中职生人格特点,专业技能与职业决策效能感的关系[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编辑 申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