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环境视角下民营企业多元化战略选择研究

2018-02-28 02:45王周火
关键词:民营企业约束多元化

王周火

(邵阳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南 邵阳 422004)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国民营企业依然面临诸多发展问题,而且有些问题还十分突出、非常严重,特别是民营企业所处的整体制度环境不平等对待这一问题仍然存在,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因此,民营企业为了从制度上获得尽可能的公平对待,争取制度上的合法性、最大程度上获取政府拥有的各种稀缺资源、防止因政府的各种干预而带来的不利影响,他们必然具有强烈的动机设法去与政府建立和保持密切关系,即政治关系。现阶段,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学术界对民营企业的政治关系这一现象比较关注,研究的也比较深入,成果也较丰富,但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如何去建立政治关系以及影响民营企业政治关系建立的各种因素上,而对于民营企业所处的制度环境、特别是在制度环境约束下民营企业究竟如何去构建其核心能力,构建什么样的核心能力,进而为民营企业多元化战略选择提供客观依据等方面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全面。因此,本文试图从民营企业赖以生存的制度环境这一全新视角对民营企业成长进行探讨,深入剖析民营企业所处的制度环境、核心能力及多元化战略选择三者之间内在关系,深刻揭示制度环境视角下民营企业核心能力的构建和形成过程,为民营企业开展多元化战略选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制度环境分析

(一)制度与制度环境

1962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著名教授艾尔弗莱德·D·钱德勒在其著作《战略与结构》中指出,任何企业制定战略都必须以环境分析和评价作为基础,企业战略必须与其所处环境保持高度的适应性。[1]然而,自钱德勒教授提出环境分析在企业战略制定中的地位和作用之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环境没有被引起足够重视,特别是环境中的制度因素一直被忽略。直到1977年,新制度主义理论的提出才充分肯定了制度环境对组织行为的影响,新制度理论的提出者Meyer与Rowan等人认为研究组织行为的首要工作就是研究组织所处的制度环境。[2]自此以后,制度环境日渐被重视,制度环境研究也被获得新的发展。1987年,Meyer等人又对组织所处环境的特征进行研究,他们根据组织所处环境特征的不同,将环境分为两种:技术环境和制度环境,此外Meyer等人还重点强调并肯定制度环境在组织获取合法性支持中的地位和作用。[3]

在此基础上,一些学者不断将制度与制度环境研究推向深入。1990年,North等人将制度定义为人类交互作用中众多正式与非正式的约束。1995年,Scott将制度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制度的正式约束,二是制度的非正式约束。制度的正式约束主要包括国家机关及政府部门制定的一些法律法规、相关条例及各项规章制度等;制度的非正式约束主要包括被社会认同、接受的文化及各种意识形态的行为规则。[4]2003年,Peng等人将制度架构不断修正、完善,明确提出制度可划分两种类型:一种为正式制度;一种为非正式制。正式制度主要侧重于政府及政府各部门制定的各种法律法规及政策等,而非正式制度则侧重于社会上各种伦理、文化及规范等。[5]

诚然,如果按正式与否这个标准对制度进行划分,制度确实可划分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种类型,而且在某种情况下这两种类型还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替代性。特别在不同区域环境或社会经济条件下,制度因素在对利益主体行为约束方面通常表现出一定的差别性,即正式制度约束和非正式制度约束的主导环境。在正式制度约束的主导环境下,利益主体行为受各种正式制度因素的约束比较显著,而诸如一些非正式制度方面的因素影响则较少,基本只起到辅助性作用;相反,在非正式制度约束的主导环境下,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一些正式制度没有被落实到位,进而导致由正式制度因素构成的管控系统失效,此时区域内利益主体行为的激励与约束则更多依靠各种社会规范性及文化认知系统等。

(二)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制度环境特点

如前所述,制度环境对企业不可小觑,企业在其组织行为及其战略选择上必须重视其所处的制度环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战略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取决于企业能否对其所处的制度环境的正确评价,这对我国民营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众所周知,我国民营企业成长路上充满坎坷,民营企业从一出生开始就表现出先天不足,民营企业成长制度环境并不优越。不过,随着国家对民营经济的日益重视,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作用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突出,因此,民营企业成长制度环境也在日趋改善,总体来看,当前我国民营企业面对的制度环境呈现出两个重要特点:

一是非正式制度约束仍将长期存在。尽管与过去相比,民营企业所处的制度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但在一些具体的法律法规执行及政策落实等方面,我国民营企业仍将经常受到歧视,享受不到与国有企业同等的待遇,并且这种歧视还将在较大的范围和较长的时期内存在。也就是说,民营企业所处的以正式制度约束为主导的环境特征日益凸显,但非正式制度约束仍将长期存在。目前,由于我国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新旧制度的交替、衔接、磨合仍需要一个过程,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可能存在制度空白甚至制度冲突,因而导致民营企业在很大程度上仍会受到制度歧视,如:融资环境欠佳、税费负担不合理、市场准入不公等。

二是区域不同的民营企业所处的制度环境差异明显。基于我国国情,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及对外开放都是采取“先行先试、逐步推广”的渐进模式,这样势必会造成我国各个区域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性比较突出,各个区域发展的制度环境差异也较明显。如今,我国已不再是一个大一统的标准市场,而是包含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各区域制度存在较大差异的分散或分割市场,一些区域在正式制度约束环境主导方面比较突出,而另一些区域则在非正式制度约束环境主导方面比较明显。

二、制度环境与民营企业核心能力

前已述及,制度影响企业组织行为及其战略选择方向。同样,制度也影响企业的核心能力。在不同制度环境下,民营企业核心能力建设的侧重点不同,其所形成的核心能力也存在较大差异,竞争优势来源也会有所不同。

(一)正式制度约束环境主导下的民营企业核心能力

健全、规范、高效、有序、合理的正式制度可以有效降低民营企业的交易成本,提高民营企业的经营效率,引导民营企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促进民营企业构筑自己特色的“行业专家”型核心能力。理由如下,第一,有效的市场机制可以为民营企业提供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民营企业不但可以突破竞争对手的类型,而且还可以突破区域范围的限制,从而激励民营企业潜心钻研核心业务,走专业化经营之路;第二,廉洁、高效、公正的政府处事行为可以有效降低行政事务成本,民营企业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核心业务经营上,而不是整天想着如何去与政府处理好各种关系,即关系活动上;第三,规范、有序的市场融资环境为民营企业构建“行业专家”型核心能力提供资金支持;第四,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可以为“行业专家”型核心能力的民营企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6]此外,正式制度的安排在给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下,也使企业之间竞争更为激烈,这样就促使民营企业更加专注于自己的核心技术和能力的提高,进而推动民营企业“行业专家”型核心能力的形成。

(二)非正式制度约束环境主导下的民营企业核心能力

通常来说,如果正式制度一旦出现某方面的问题,比如缺失或者失效,导致产权保护不力或者出现经济合同履约保障不力的情况下,那么,非正式制度约束环境就占主导地位。于是,市场交易主体行为主要由非正式制度的规范和认知来调节。在此环境下,民营企业要想获得竞争优势,通过与政府(官员)建立良好的政治关系是个不错的选择。事实上,目前许多民营企业主通过这种方式在政治上和市场上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由此看来,政治策略确实能有效帮助民营企业获得成功。然而,在非正式制度约束环境占主导地位的状态下,也深深地影响民营企业核心能力的建设。可以这么说,该种制度环境,极大削弱了民营企业构建 “行业专家”型核心能力的强烈欲望和内在驱动。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一旦正式制度出现某种问题,比如缺失或失效,其结果导致对生产要素有效激励不足,造成生产要素、特别是高级生产要素供给的不足。无疑,这一结果的影响是大大提高了该区域内民营企业构建“行业专家”型核心能力的成本。此外,正式制度的缺失通常会造成企业的知识产权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企业的品牌或专利常有被侵犯的可能,这大大削弱了民营企业走专业化发展道路的积极性。因此,在非正式制度约束主导的环境下,民营企业构建和发展的核心能力就会与正式制度约束主导环境下的核心能力有所不同,在这种制度环境下,能极大地催生出民营企业另一种类型的核心能力——“社会资本”型核心能力。因为在这种非正式制度约束主导的环境中,“关系合同”交易方式占主体,区域内各交易行为主体有关合同的获得、订立、履行及变更等各项工作更多的是依靠关系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换句话说,在非正式制度约束主导的环境下,民营企业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其“社会资本”型核心能力。因此,相当多的民营企业会削尖脑袋、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广建社会网络关系,特别是与当地政府(官员)建立密切的关系。构建“社会资本”型核心能力,一方面能有效减少政府对民营企业干预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还可以获得政府掌控的战略性资源。

三、制度环境、核心能力与民营企业多元化战略选择理论模型

资源基础观学者认为,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基础,资源在企业战略决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发展战略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并依赖于其自身的资源基础和能力。也就是说,企业战略选择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性。如前所述,民营企业所处的制度环境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正式制度约束主导的环境;另一种是非正式制度约束主导的环境。由此形成两种不同类型的核心能力:即正式制度约束主导环境下的“行业专家”型核心能力、非正式制度约束主导环境下的“社会资本”型核心能力。

(一)关联假设

1.制度环境与民营企业多元化战略选择关联假设

从前面的理论分析可以知道,民营企业的“行业专家”型核心能力和“社会资本”型核心能力分别形成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约束主导环境中。“行业专家”型核心能力的民营企业可以潜心钻研自己核心业务,提高其核心业务的技术和水平,并利用其核心业务进行跨行业或跨区域转移,从而选择区域多元化战略。“社会资本”型核心能力的民营企业在其所处区域内营造较好的社会网络关系,而且“社会资本”型核心能力的民营企业局限于其所在区域,不具有跨区域转移的特点,因而“社会资本”型核心能力的民营企业可以考虑产品多元化战略。

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正式制度约束程度与民营企业区域多元化战略选择程度呈正相关。

假设2:非正式制度约束程度与民营企业产品多元化战略选择程度呈正相关。

2.制度环境与民营企业核心能力关联假设

核心能力具有独特性、延展性、价值型、不可复制和难以模仿性,直接决定着民营企业的竞争优势。在正式制度约束主导的环境下,民营企业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化能力,构建“行业专家”型核心能力。在非正式制度约束主导的环境下,区域内市场各个主体主要采用“合同关系”交易方式,民营企业的核心能力主要表现为以构建关系网络和政治关联为主,由此促进民营企业“社会资本”型核心能力的形成。

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正式制度约束程度与民营企业“行业专家”型核心能力程度呈正相关。

假设2:非正式制度约束程度与民营企业“社会资本”型核心能力程度呈正相关。

3.核心能力与民营企业多元化战略选择关联假设

多元化发展战略属于民营企业增长型战略,多元化战略种类较多,形式各异,主要包括区域多元化、产品多元化及职能多元化战略等。对于经济转型时期的我国来说,政府依然掌控一些关键战略性资源,一些民营企业尝试与政府(官员)建立密切关系以便获得必要的资源,政治关联较强的民营企业容易在其所在区域内获得一些关键资源,进而打破行业壁垒,快速进入新行业,促进产品多元化快速发展。对于一些具有行业专家级的民营企业,他们专心钻研自己的业务,把自己的业务延伸到相近行业并进行跨区域扩张。

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行业专家”型核心能力程度与民营企业区域多元化发展战略程度呈正相关。

假设2:“社会资本”型核心能力程度与民营企业产品多元化发展战略程度呈正相关。

(二)模型构建

综上所述,本文制度环境、核心能力及民营企业多元化战略选择理论模型(见图1)。

图1 制度环境、核心能力及民营企业多元化战略选择理论模型

四、结束语

民营企业的成长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制度环境,制度环境影响着民营企业核心能力的构建类型,进而影响其组织行为及其多元化战略选择方向。在当前我国经济转型时期,民营企业面临的新旧制度转换需要一个过程,而且这个过程持续的时间可能比较长,在新旧制度转换的过程中,也难免会发生新旧制度的碰撞和冲突。当前,民营企业要对自己所处的制度环境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有的放矢,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核心能力,正确选择多元化发展战略。在正式制度约束主导环境下,民营企业可以选择“行业专家”型核心能力——区域多元化发展战略;而在非正式制度约束主导环境下,民营企业则可以选择“社会资本”型核心能力——产品多元化发展战略。当然,今后民营企业所处的制度环境会越来越优,正式制度约束的主导环境程度越来越高,民营企业要不断学习,积累知识和经验,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化业务能力,筑牢“行业专家”型核心能力,实现跨区域多元化发展战略。

[1]Chandler,A.D.Strategy and structure[M],Cambridge,MA:MIT Press,1962.

[2]Meyer,J.W.,Rowen,B.Institutionalized organizations:formal structure as myth and ceremony[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77,83(2):340-363.

[3]Meyer,J.W.,Scott,W.R.Organizational Environment:Ritual and Rationality[M],Beverly Hills,CA:Sage,1983.

[4]Scott,W.R.Institutions and organizations[M],Thousand Oaks,CA:Sage,1995.

[5]Peng,M.W.,Sun,S.L.,Pinkham,B.,et al.The Institution-Based View as a Third Leg for a Strategy Tripod[J], Academy of Management Perspectives,2009,23(4):63-81.

[6]宋铁波,蓝海林,曾萍.区域多元化还是产品多元化:制度环境约束下优势企业的战略选择[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3):45-52.

[7]葛建华,王利平.财富、权利与声望:民营企业家行动的制度分析与实证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10):74-80.

[8]余明桂,潘红波.政治关系、制度环境与民营企业银行贷款[J],管理世界,2008,(8):10-21.

[9]罗党论,唐清泉.政治关系、社会资本与政策资源获取:来自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世界经济,2009,(7):84-96.

[10]陈任如,赖煜.高管政治背景与民营企业盈利能力的实证研究[J],南方经济,2010,(5):60-68.

[11]胡旭阳,史晋川.民营企业的政治资源与民营企业多元化投资——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08,(4):5-14.

[12]陈凌,曹正汉.制度与能力:中国民营企业20年成长的解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约束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碳中和”约束下的路径选择
约束离散KP方程族的完全Virasoro对称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自我约束是一种境界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适当放手能让孩子更好地自我约束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