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爱芹
摘 要:在小麦种植的过程中,应科学使用先进的技术方式,合理选择小麦品种与耕作方式,提升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在种植之后还需开展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筛选最佳技术方法预防病虫害问题,并遵循现代化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原则等开展工作,确保小麦种植与病虫害防治等工作质量符合当前发展需求,为后续发展夯实基础。
关键词:小麦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措施
中图分类号:S5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1233104
小麦种植中应科学使用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创建科学化与合理化的管控机制,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之下,提升整体管理工作效果,保证小麦种植经济效益。
1 小麦种植技术的应用
1.1 科学选择品种
为了更好地开展种植工作,需结合当前气候特点与土质特点等选择小麦品种,编制完善的品种选择方案。在此期间,需保证小麦种子纯度较高,可增加产量。尤其在近几年病虫害发生规模较大的情况下,选择小麦品种的时候不仅要重视纯度,还需保证其具有抗病虫害能力,可以使用农业部门提倡的小麦品种,适当开展套播工作,加大病虫害的防治力度,从根本上解决病虫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提升小麦种植产量与质量,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且在实际工作期间还需总结是否存在技术问题,集成新的技术方式与种植方法等完成工作任务,通常情况下,可以选择“川麦”系列的品种,结合品种选择工作特点等进行管理与控制,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
1.2 筛选最佳耕作方式
在小麦种植的时候应进行科学设计,不可以在同一个地块中反复种植,可以与其他农作物进行轮作,形成倒茬的工作机制,有利于促进小麦农作物良好生长。在使用轮作种植方式的过程中,应结合小麦的生长期等进行处理,在土壤中施加肥料,丰富土壤营养成分。通常情况下,在同一地块种植小麦3次之后就要种植其他农作物,不仅可以保证产量还能促进土壤的调整。为了更好地进行轮作处理,当地管理部门应开展科学化的分析工作,在严格分析的情况下创建多元化的种植技术应用机制,形成病虫害管理工作模式,以此提升整体管控质量与水平,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
1.3 合理选择灌溉与施肥方式
小麦生长中对水分需求量较高,为了促进小麦良好生长,应做好灌溉工作,结合当地气候条件与雨水情况等合理选择灌溉方式,如果当地的降雨量较少,就要增加灌溉量,如果降雨量较多,就要减少灌溉量,如果降雨量过多,就要适当排水,以免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在施肥的过程中,应按照小麦营养需求施加充足的底肥,发挥肥料的积极作用。在抽穗时期、扬花时期都要进行肥料的施加处理,保证氮磷钾肥料的合理配置,促进小麦产量的提升,保证经济效益。
1.4 开展动态化的监测工作
在小麦种植中应进行动态化的监测,在监测过程中明确是否存在影响小麦生长的因素,并使用科学方式解决问题,全面提升种植工作效率与水平。在此期间,可以与当地气象局合作,预测是否会发生农业灾害问题,在了解具体问题之后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减少产量影响。
2 小麥病虫害防治技术
在小麦生长期间很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出现产量与质量问题,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应总结丰富经验,要更好地进行病虫害防治与处理,合理使用先进的技术方式完成当前任务,以此提升整体工作质量。
2.1 播种时期的防治措施
在播种之前需使用药剂进行种子的搅拌,然后开展土壤的翻耕工作,使用3%的甲基异柳磷药物对土壤进行喷洒搅拌,剂量为3kg/667m2左右。种子搅拌的时候可以使用51%的辛硫磷药物进行处理,有效预防白粉病与纹枯病。且在种子处理的时候,还需使用药剂杀死土壤中有害细菌与害虫[1]。
2.2 返青时期防治措施
在小麦返青时期,通常会发生纹枯病与蚜虫问题,对于纹枯病而言,可以使用5%的井岗霉素药物,剂量为7.5kg/667m2,兑水100kg,然后进行喷洒处理,保证更好地进行防治。
2.3 扬花时期的防治措施
在小麦扬花时期,很容易发生叶枯病与赤霉病,在防治的时候,应遵循科学化的防治原则,使用吡虫啉药物与磷酸二氢钾等混合在一起,兑水之后喷洒在小麦根部,每10d喷洒1次,连续喷洒3次。在此期间,还需结合当地降雨量特点等,进行病虫害防治分析与调查,明确具体问题与特点,编制完善的管理方案,在系统化防治病虫害的情况下,创新工作方式与方法,以此形成良好的管理模式,满足当前的实际发展需求。
3 结语
小麦生产的过程中,应合理使用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完善计划内容与制度内容,在科学管理的情况下,充分发挥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积极作用,促进产量与质量的提升,保证小麦经济效益,提升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文丽伟.小麦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J].种子科技,2017(9):1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