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儿童学习简单应用题的心理

2018-02-27 13:31罗建新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思维障碍心理特点

罗建新

[摘   要] 简单应用题是复合应用题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习简单应用题并不简单。笔者着重从低年级儿童学习简单应用题时的心理特点和思维障碍两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得出要从根本上改进包括应用题在内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就必须真正地了解学生。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他们学习的心理和学习书本知识的规律,这样才是科学的教学。

[关键词] 低年级儿童;心理特点;思维障碍;四级思维水平

简单的应用题就是根据两个已知条件,直接求出题中的问题,是复合应用题的基础。低年级儿童在学习解答简单应用题时,卷面的成绩还是不错的,但是,升到中、高年级以后,却有好多学生解答复合应用题感到比较困难。儿童学习的时候有哪些的心理特点和思维障碍呢?对于这个问题,笔者和同行对我校及邻校七个低年级班的学生共同进行了一年半的跟踪调查。通过自然观察、笔试及面试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显示,低年级儿童解答应用题的思维障碍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低年级儿童思维障碍

(一)思维的狭隘性及表面性

低年级儿童由于他的生活经验比较贫乏,易造成思维的表面性及狭隘性。表现在分析应用题的时候,往往看不到应用题的本质部分,而是停留于表面的、个别的外在因素,把它作为思考依据,主要反映在:

1.抓住个别的关键词,代替上、下文的分析。当同一个题目叙述形式出现次数比较多的时候,低年级学生往往把关键词和运算方法直接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了一种不良的思维定式。以后遇到各种不同情况时,这种不良的定式就起了重要的干涉作用。

2.把数目的大小,单位名称的异同,作为选择算法的依据。据观察,中等水平以下的儿童一开始的时候,他还是能够审题的。一般来说,他还可以分清楚哪些是条件,哪些是问题,但当他全面分析题意,要选择算法的时候,就会忘掉怎么审题,胡乱去猜测,刚学了加减法,他就在加减法中推测,刚学了乘除,他就用乘除法乱碰,他们分别根据他们头脑中所形成的几个互相干扰而又概括得很不合理、很不全面的认知系统去进行猜测,自己去找窍门。有时,题目答得对,而思维方法却不见得是对的。

3.顾了条件,顾不了问题。条件和问题脱节,是低年级儿童在解题过程中常见的现象。他不能把条件和问题统一起来分析。

(二)思维缺乏一定的概括性

低年级儿童因为受具象思维的局限,所以对一些稍微含有抽象内容的应用题就感到困难。例如:在平时教学中经常碰到这样的题,“每排有2个苹果,8个苹果可以放几排?”学生基本都会做。然而这道题改成:“每周上2节体育课,8节体育课要几周?”虽然题材也是来自学生的生活,但是正确率却不高。那么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时间概念比较抽象,看不见,摸不着,所以缺乏直观的表象来作分析。

(三)思维缺乏可逆性和灵活性

第一种情况表现在当题目的内容不符合常见的生活顺序,应用题的问题不是行为的结果,而是行为的过程。比如:如果告诉原来有的,告诉吃去的,求还剩下的?学生解答起来没有什么问题。如果告诉学生吃去的,还剩的,求原来的?或者告诉原来的,还剩的,求吃去的?他的生活顺序不一样时,学生就会感到困难。

第二种情况,儿童的思维往往停留在单方向,而不太容易直接而迅速地转到相反方向去思考问题,也不容易从事物质相互关系当中来分析问题。例如:测试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姐姐和妹妹都有20张画片,姐姐送给妹妹3张,妹妹比姐姐多几张?这种题材在儿童的生活中非常熟悉,但据笔者观察,在120人的测试中,有93个人答成是3张。为什么呢?学生是这样回答的,从姐姐那里送给妹妹3张,妹妹就多了3张,他就没有想到从姐姐那里拿出3张送给妹妹,姐姐少了3张,妹妹多了3张,一减一加,妹妹就多了6张,这样一种相互的关系,学生就不容易理解。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低年级儿童不能灵活地去寻找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一般直叙式的题目他容易理解。例如:18个同学去划船,租了3条船,平均每条船坐几个人?一般学生都会解答,用18÷3=6(个)。如果把这道题改成:同学们去公园划船,三年级比四年级少去18人,少租3条船,平均每条船坐几个人?这样一变,学生就拐不过来了。这就说明低年级儿童的思维缺乏可逆性和灵活性。

(四)思维缺乏确定性和独立性

在观察和测试中,我们发现,这个年龄段的儿童的思维容易受旁的信息影响。比如:老师说话的语气,老师的态度,老师的表情都会影响他们的思维。本来这道题他们做对了,但他一看老师的表情不太好看,于是就趕快把对的改成错的。这表明他们对自己缺乏起码的判断力和信心。

二、克服儿童思维障碍的对策

以上这四种思维障碍反映在不同学生的身上是有一定的差异的。如果我们改进教学方法,那么这些思维障碍是可以得到逐步克服的。通过这段期间的测试和观察,认为低年级儿童有以下几级思维水平。

第一级水平是思维正确而灵活。这种思维的学生,他能很快地检索旧知识,通过初步的概括推理就能直接解答问题,并能够用自己理解的比较简练的语言加以叙述。达到这级水平的基本上是优等生。这种学生的思路很清晰、很正确、很灵活。

第二级水平是思维形象、清晰。这种学生借助图画或表象能够以直观形象为思路来解决新问题。这部分学生的思维的概括性虽比前一级思维水平稍微低一点,但是他们遇到困难的题目,能很快地去联想过去的经验,能呈现某些表象或主动地去画示意图,从而能顺利地解决问题,这是这级水平学生的特点。例如有这样一道题:二年级有两个班,这学期一班转走5人,二班转来8人,这学期二年级人数比上学期多几人?在解这道题的过程中,有个学生画了一个这样的图(如下)进行思考。

他想,从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一班转走5人,二班转进8人,如果从8人中抽出5人到一班,总人数还比原来的人数多3个。那么这个学生就是借助直观的示意图将题解答出来。这学生的思维非常符合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思路非常形象、非常清晰。

第三级水平是思维狭隘和呆板。这类学生对符合生活顺序的叙述形式或见过面的题目就会解,而对没有见过面的或者稍稍变换形式的韪就不会解。有些题目,他们虽然解答对了,但用的是非常笨拙和繁杂的办法。这部分儿童一般要经过老师再次点拨引导才能够掌握一些变式的题目,这部分人数是不少的。这级思维水平的学生,如果我们的教法得当,他们就可以提到前一级水平,否则,成绩也可能会大幅度地下降。

第四级水平是思路混乱,生搬硬套。这种学生只会生搬硬套,盲目猜测,张冠李戴,错误百出。有的是差等生,也有卷面还是八九十分的学生,这类学生如果不迅速地提高思维水平,到了中、高年级必然要掉队。

据笔者从教经验及调查研究,以上四级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中,第三级水平的人数最多,第二级次之,第一级与第四级比较少。那么,针对低年级儿童在学习时的心理特点,笔者以为要想改进应用题教学,就必须排除他们在学习时的思维障碍。而要逐步排除其思维障碍,首先教师应了解低年级每个儿童学习应用题时的不同心理特点。其次,就是要在校内外为学生创设多样性的有利环境,丰富他们的课外知识和活动,以增加学生大脑中的感性积累。第三,要加强各学科的横向联系。第四,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到一切从儿童学习知识的心理出发,正确而科学地采用各种有效途径,促使低年级学生进入题目情境,全面理解题意,从而真正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以后的教学打好坚实的基础。

总之,要从根本上改进包括应用题在内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就必须真正、全面地了解学生。

责任编辑 邓 振

猜你喜欢
思维障碍心理特点
掌握学生心理特点 有效开展写字教学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浅析高中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及对策
“审题”在应用题教学中的作用
探析如何突破高中数学思维障碍
化学学习中的障碍及克服方法
高中物理问题教学中突破学生思维障碍的策略
探讨社区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对策
例析有机推断题的技巧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