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亚萍
摘 要 小学语文是一门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课程。其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学法指导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学法;阅读;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9-0187-01
一、抓重点词,以点带面
所谓重点词,就是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教师只有抓住重点词语,紧扣课文,纵横联系,才能带活全篇,揭示文章的中心,真正实现文道的内在统一。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单元主题是“父母的爱”,这个单元课文学完后,我给学生补充了文章《春蚕》。“照例”这一词语,在《春蚕》一文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学时,教师先问:“照例”是什么意思?学生能答出“照例的意思”是“按照过去的习惯做法。”教师接着问:“过去的习惯做法”是什么?只要联系文章内容,学生就可以答出过去的习惯做法是每年这时候,母亲都拿出几张蚕种来。
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深了,学生对人物的认识也会更加深刻。在这儿通过对“照例”的深入理解,学生能由衷地感受到母亲无私奉献的精神,进一步地深化了本单元的主题。
最后,教师再抓住“照例”一词,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出学习方法:
1.弄清重点词语的字面意思。
2.把重点词语放在课文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研究它的表意功能。
3.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加深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
在以后学习其他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时,教师就要运用此方法,促使学生通过对词语的理解,领悟文章的中心。
二、抓重点句,由表及里
句子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句子训练是学习语文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學生才能很好地理解课文,顺利地进行阅读。课文中有些重点句,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含义不怎么丰富,有的甚至读起来淡如白水,可是一旦对其内容展开联想或想象,则会发现其内含的深刻意义。因为联想和想象是情感升华的催化剂,是思维的翅膀。
如学习了《毛主席在花山》一文后,我给学生补充文章《飞机遇险的时候》,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周恩来同志马上解下自己的伞包给小杨眉背……”粗看起来,这句话只是讲周总理把伞包让给了小杨眉,没什么“品”头,但只要展开联想和想象,其结果就不同了。联想一下:飞机已经到了随时可能出事的关头,情况万分危急。想象一下,有伞包就能跳伞,有伞包就有生的希望。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周恩来同志毫不犹豫地把生的希望给了别人,这是何等伟大与崇高的精神啊!透过“让伞包”这一简单的运做,我们能深深地感到,周恩来同志具有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通过联想和想象,学生对句子的理解便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这样教学,使学生在理解句子的同时,受到教育,落实了德育目标。
三、抓相似段,由扶到放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有几个结构大体相同的段落。对同一课文中内容类似,结构相同或相近的段落,教师要善于抓住其共同特点,用“讲读中渗透学法扶读中明确学法自学中运用学法”这一方法指导学生阅读。
《春蚕》一文中,3、4、5、7自然段结构基本相同,教师讲读第3自然段时体现“读——划——议”的读书方法。然后引导学生悟出学法:
1.读课文,体会在蚕生长的这一阶段,母亲是怎么喂养的。
2.划出母亲在这一阶段喂养蚕的有关词句。
3.说说通过母亲喂养蚕的词句,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接下来,指导学生用这种学法学习第4自然段,最后放手让学生运用学法自学5、7自然段。在以后学习其他课文的相似段落时,教师要步步渗透读书方法,采用“扶——半扶半放——放”的教学结构,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学法,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四、用“范例式”,以篇带篇
小学语文教材中还有许多同类课文,这些同类课文中篇与篇之间有着许多共同的要素。教师把握住这些共同要素,精讲一篇作为范例,以带动其它篇目的学习。
学习古诗《古风》时,教师先简介作者李绅,然后带领学生理解题意。在理解诗句时先着重理解“粟”、“子”、“犹”、“闲”四字,在此基础上,再去理解每句诗的意思,为理解全诗的内容铺平了道路。最后让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畅想法,启发学生想象诗的意境。
而学习《寓言三则》时,教师只精讲一则《滥竽充数》。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对学法不明确提出:只突出暗示,学完后再带领学生归纳出学习寓言的方法:
1.分清层次,概括层意;
2.抓关键词语,精心设计问题;
3.分析原因,总结寓意。
最后指导学生根据这一学法学习另二则寓言《画蛇添足》、《买椟还珠》。
教材中其它的寓言和古诗都可以让学生用上述方法去学习,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同类课文分散在不同册的教材之中,横向比较不方便。教学时,教师应善于联系已学的同类课文,唤起学生的回忆,让学生在回忆中比较、概括、反思、迁移,同时还要大量给学生补充相关文章,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形成阅读能力。
学法指导在阅读教学中的实施方式是很多的,但无论哪一种学法指导,都要有机地渗透在语文基本功训练之中。在教学中对学法指导的选择,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课文特点,以一法为主,多法相助,不追求形式上的严谨,重要的是注重学法指导的实际效果。当某种学法形成后,还要在问隔一定时间后进行“强化”,从而真正实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这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