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保凤
(海阳市行村镇赵疃学校,山东 烟台)
孩子的心灵是单纯的但又是复杂的,他们的单纯常常会使他们犯错,而他们的复杂却使教师在处理这些事情时感到棘手,老师一个不经意的眼神或动作就有可能伤害到他们。身为人师的我也时常会陷入两难之中,闲暇之时我常常想:怎样才能恰到好处地教育学生,不管是在日常零散琐事的处理上还是教学上都能得心应手。直到读了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之后,我才豁然开朗,原来教学中还有这样的艺术。于老师的智慧和人格深深烙印在我心里,值得我一生去学习和体会。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贤人尚有犯错之时,何况总角小儿。“棍棒之下出贤徒”棍棒教育自古就有,古代私塾中那个大戒尺曾让多少儿童臣服,又让多少儿童憎恶。时至今日,棍棒教育已在一些教师心中根深蒂固,动不动就细柳条、粗棒子伺候,孩子是敢怒不敢言,委屈得不得了,从而见了老师绕道走,跟老师说话战战兢兢,上课也不再回答问题了,成绩也会一落千丈,老师就会很生气,再找他一顿批评,如此恶性循环何时才能有个尽头。当你在办公室里怒火冲天地谈论这个学生上课不好好听讲,那个学生上课捣乱时,你是否也有在自身找找原因,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法有欠妥当?孩子犯错是在所难免的,这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告诉他们应该怎样做而不是教训他们不该怎样做。棍棒只能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学生的教育起不到半点作用,甚至还会起到反作用,孩子厌学、逃学、叛逆、抑郁等现象不就是很好的佐证吗?
我很喜欢《教海漫记》中的这样一句话:“水总是长流的,堵,只能让它不再流向我们所不愿意的方向,要使它流向我们所希望的方向最重要的是疏导。”在教育中,“堵”是很容易的,当学生犯错时,只是说一声“不能那样做”就行了,但这只是让学生知道了在这件事情上我不能这样做,但到底怎样做学生并不知道,一旦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学生可能还会出错,所以只“堵”是不行的,有时候堵并不起作用,教育的艺术是疏导的艺术。在教学中有这样一种现象:有些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教师如果指名道姓地批评一通,这个学生可能会安静一会,但不一会又会故错重犯,不但浪费了上课时间,效果还不好,如果教师这时表扬那些专心听讲的学生,这时你会发现,正忙着干别的事的学生会立刻一本正经地坐好,两眼望着你,如果这时你再给他一个鼓励的眼神,他至少可以安静上几分钟,这就是疏导的艺术。堵,水满则溢,对学生一味地批评教育,学生就会产生逆反情绪,久而久之就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而疏导则会让学生乐于接受教育,知道今后该如何去做。在本书中有《纸条的魔力》一章,记述的是怎样用传纸条的方式让一个偷别人东西的学生认识到错误并改正了错误。试想如果于教师在班上公开宣布这位同学偷了别人的东西,他以后在班上又该如何立足,小偷的骂名可能一直伴随他直到毕业,而这对于这个幼小的心灵又会造成怎样的伤害。一张张小小的纸条传递出了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它不但帮助这位同学改正了错误,我想这张小纸条也会被这位学生永久地保存。
于老师的《教海漫记》一书不但传授了对待犯错误同学的策略,而且讲述了很多关于课堂教学的建议,这所有的一切都让我感同身受,以前我听过一位老师的语文课,整堂课那位老师都是用一个声调讲的,而且声音还很小,我想如果不是有听课老师在那,那帮学生早就呼呼大睡或大闹课堂了吧。教学是一门艺术,当一名老师容易,但当一名学生喜爱的老师却要下一番功夫,教师的激情引导是使课堂气氛活跃的关键点,用教师的激情带动学生的热情,使学生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整堂课的效果一定非常好。如果整堂课都死气沉沉的,教师提不起精神来,学生也提不起精神来,学生没兴趣自然不想学,在课堂上做点小动作、犯点错也就在所难免了。我经常听到有些教师抱怨:“这帮孩子上课就是不好好听讲,还不做作业,你说气人不气人。”其实,在我们教师抱怨、发火时,我们是否想过:“这帮孩子为什么不好好听课,为什么不做作业,难道这全是孩子的错吗?”有些教师上课盯着屋顶看,有些教师看到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就烦,孩子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也有被爱和被尊重的需要,你一直盯着屋顶或一看见学生就皱眉,学生又会怎么想?他们会认为自己不受老师关注,老师不爱他们,这种心理会使学生感到失落、沮丧甚至愤怒,大家都知道皮革马利翁效应,也都知道教师的期待对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当教师忽略学生的同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消失了,这也就意味着你的课不是死气沉沉就是热闹非凡,这也必将导致教学的失败。另外,在教学中还应重视教学方法的运用,好的教学方法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点,教学方法的选用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定,否则这堂课同样不会成功。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这才是教学的艺术。
教学中时常会发生一些你意料之外的事情,如何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不管是做人还是学习上都能接受教育,这是每位教师都应该潜心研究的。钟爱《教海漫记》,只因它是教师们的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