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 黑龙江牡丹江 157600)
对于大多数的高中生和家长们来说,“生涯规划“这个名词似乎离他们很遥远。很多高中生从踏入高中校园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披星戴月的生活,全身心的投入到题海之中,为的就是在三年后的高考中考出一个令自己、令家长满意的分数,进入一所大家都比较认可的大学。可是当你问他:“孩子,你三年后想选择哪方面的专业?你想报考哪类大学呢?”,很多孩子都会一脸茫然的说:“不知道啊,看看高考能考出多少分再说吧,到时候我只要报考一个与分数相匹配的学校和专业就OK了。”等到高考分数出来了,大多数的学生真的按照这个原则选择了一所与分数相匹配的学校,学习了一个由分数所决定的专业,可是学生有对这个在短时间内仓促选择的学校和专业了解多少?对这个专业是否真心喜欢,毕业后从事和该专业相关的工作能否给他带来幸福感呢?
新的高考在报考志愿环节与之前相比最大的不同是突出了专业选择的重要性。以往高考报考是先报学校,后报专业,这样学生就算能进入理想的大学,但是很有可能进不了自己喜欢的专业,也不利于其毕业后职业的选择,新的报考方式是学生先选择专业,再去选择学校,这一方式的转变正是在引导学生能在更早的时候就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凸显了生涯规划的重要性。那么学生怎么样才能做好专业生涯规划呢?
1.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在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涯规划重要性的同时,从各个方面给予学生支持与鼓励。
2.以专题讲座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大学的基本概况,专业类型、方向、地位、未来的就业状况及在本省的招生情况等,让学生从高一起就能开始有计划的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群、院校群、职业群。
3.鼓励学生发挥学科优势来选择专业,如物理较强可以选择工科类专业;数学较强可以选择财经、金融专业;语文较强可以选择文学类专业;英语较强可以选择小语种等。
4.鼓励学生依据个人的兴趣和特长来选择专业,如擅长音乐类,可以报考音乐学院的相关专业;喜欢地理,可以报考天文学院、地质大学。
5.根据家庭的人脉来选择专业,众所周知,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很多人把“关系”认为是中国文化的特色,如果家里能帮助学生在毕业后找到一个对口、可心的单位接收,那在报考时就可以向这些专业倾斜。
6.根据大学毕业后想要深造的方向来选择专业。
7.根据社会上就业大趋势、大环境来选择专业。
8.根据高考的分数来选择理想的专业。
除了在高考之前规划好专业外,我们还要提前规划好进入大学的途径。很多家长一直认为分数才是进入大学的唯一途径,其实不然,途径有很多种:
1.自主招生。中国目前有90所大学实行自主招生,其中77所面向全国招生,如果自主招生报考通过的话,考生就可以获得加分或降分录取的机会。现在在一线城市想走自主招生的人数较多,但在二三线城市甚至更小的城市和地区,报考的人数较少,主要原因是很多家长和老师认为自主招生是为各种竞赛的佼佼者准备的,我们没有参加的资格。在知名的大学录取过程中很多都实行校考、高考、学考三者成绩相结合的模式,强调“既要见分,又要见人”。而在校考中,校方会比较看重考生的综合评价成绩,所以说在高中阶段,一定要引导学生重视综合评价,鼓励学生多多参加社会实践等活动,真正参与其中,而不是流于形式。
2.走中外合作道路。现在国内中外合作联办的大学越来越多,但是有些家长心里一直有抵触情绪,他们认为让孩子走中外合作的大学会让别人看不起,觉得他的孩子是用钱买分数。其实现在很多中外合办的大学质量很高,就业前景也很多好,有些院校在毕业时,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国内院校颁发的毕业证书,也可以获得联办外国大学的毕业证书,为以后的留学和就业做好准备,所以说家里条件较好的学生,可以考虑一下这一途径。
3.报考港澳院校。近些年香港、澳门的知名大学在大陆地区招生的人数越来越多,这些大学的招生与高考招生并不冲突,如果被这些大学录取后又不想去就读,还是可以正常进行高考志愿的填报,如果选择这一途径就可以为孩子增添了一种可能性。
4.选择出国留学。这条路现在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出国去一些更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接触一下某领域上更先进的成果,感受一下不一样的文化氛围和教育理念,可以促进学生更快的成长,更好的发展。
综上,我们应该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从高中开始就做好学生的学业、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就像习主席说的:“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作为教师、作为家长,我们有责任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拥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