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春
(贵州省赤水市第三中学,贵州 赤水)
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课程的一种基本课型。学生在一丝不苟地操作各种物理实验的过程中,他们就会更加透彻地理解相关物理知识点。此外,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操作物理实验,运用相关物理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会随之提升。
创新是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同样,创新也是课堂效率不断提升的原动力。为了提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效率,教师要在紧紧围绕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结合高中学生的实际学情,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进行技能创新,进而提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效率。下面笔者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浅显谈一谈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技能创新的几点思考。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实验教学的基本目的之一。然而,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材中的一些预定性实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之所以会产生这些窘境,是因为高中物理教材中的这些实验内容都是既定的,实验现象也是一成不变的。窃以为,高中物理教师要对物理实验的内容进行创新,即要将教材中的预定性实验变为生成性实验。在生成性实验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可以得到更好的培养。
“自感现象”是人教版高二物理“电学”中的一项实验。通常情况下,依据课本内容操作这项实验的时候,需要的实验器材是电感线圈和小灯泡。但是,笔者根据以往的教学经历,发现学生对这个实验不感兴趣,参与性不高。于是,笔者就对这项实验的内容进行了创新,即改用日光灯镇流器和两节干电池设计了一个触电实验。笔者通过创新实验内容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自感现象的存在。
当然,教师对于教材实验内容的创新必须要以教材中的实验内容为基础。此外,教师也一定要把握好实验内容创新的度,切不可超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即实验内容的创新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情等。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操作物理实验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学生透过物理实验的现象思考物理知识的本质。换言之,学生在自主操作物理实验的过程中,不仅要按部就班地观察物理现象,还要深入浅出地探究物理知识。鉴于此,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对实验方法进行创新,以促使学生变被动式观察为主动式思考。在以往,部分教师为学生潜心设计好了实验记载表,学生只需要对照实验记载表被动观察各种实验现象就可以了。这样的实验方法限制了学生主动思考的空间,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为了促使高中学生在操作物理实验的时候积极主动地思考,笔者在高中物理实验课上,通常只会为学生提供实验材料以及提出明确的实验要求等,从来不会为学生提供各种记载表等。如此一来,学生就有足够的空间去主动思考并解决物理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由此可见,通过对高中物理实验方法的创新,就可以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从被动式观察变成主动式思考,实验教学的效率自然也会得到大幅提升。
无论对于教师的教来说,还是对于学生的学而言,评价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评价是教师教学的有力推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利用评价,能够大幅提升自身的教学效率。评价是学生学习的行动指南。教师及时有效的评价能够指引学生目标明确、富有成效地学习。然而,教学评价的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评价的方式要随着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即要有所创新。
窃以为,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新教学评价策略,即要变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能够及时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暴露出的各种问题予以指正,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显现出来的各种优点也能够及时予以表扬等。
比如说,学生在自主操作“测平均速度”这项实验的时候,某学生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出现了错误。于是,笔者不仅当即指正了该学生的错误,还让该学生回顾了使用刻度尺的注意事项,即在使用刻度尺之前,一定要观察刻度尺的最小刻度、量程和零刻线,使用时要放对、读对、记对。
当然,变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并不是完全运用过程性评价而将终结性评价弃之不用,而是要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
综上所述,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立足教材物理实验内容的基础上,对物理实验的内容进行创新,变预定性实验为生成性实验,借此拓展探究的空间;教师要在紧紧围绕实验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引领学生创新物理实验的方法,变被动式观察为主动式思考,借此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在密切关注学生实验过程的前提下,创新课堂教学评价策略,变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借此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总而言之,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时俱进,探索教育新时代物理实验的教学新方法,并依托新方法大幅提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效率。
[1]齐艳玲.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7):122.
[2]王永凯.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4(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