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海宁
(东营市第一中学,山东 东营)
分析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比较突出的是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化,要求凸显学生的学习地位,围绕学生展开教学活动。教师在课堂中担当引导者、辅助者的角色,促进学生的高效理解和学习。并且不仅满足于提高教学效率,还要注意深化教学效果,学会教材中要求的物理知识并不是重点,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科学探究精神,不能满足于学习书本知识,而是通过实践或是反映到实践中来学习和体会。这样才能实现高效的物理教学,也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教学初衷和目的的改变,就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固化学生思想,成为藩篱,因此唯有突破现状,敢于挑战,才能迎难而上,真正完成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
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角色的任务、定位等比较清楚,学生就是为了学,教师就是为了教,两者的界限明显。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多数采用“一言堂”的方式。学生只能听从,遏制了想象力的发展和自主性的提高,甚至“困住”了创造力。而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教学要围绕学生展开。并且要重视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更加自发地去学习和解决问题。转变教学观念,从教师做起,尊重学生的思想,并且将学生考查和教学定位放在课堂之前,对学生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设计更有教学针对性的课堂;再者,“让”出课堂主体的位置,教师要成为灵魂,而不是每个学生的依靠。让学生反客为主,教师退为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让学生更加自由地学习。实现学生角色的转变,主要依赖教师的引导,另外,还要注意多一些课前讨论的环节。因为高中物理的学习难度比较大,无论是力的作用,还是电的功率等等,也都涉及其他学科。所以物理的综合性很强,大部分学生不能面面俱到,课堂讨论的方式能实现优势互补。学生知道的多,课堂上也就表现得更加积极。提高学生地位,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习积极性,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率。
课堂设计是教师为更好地教学而进行的提前预演和组织,对组织课堂有指导性,甚至是决定性的意义。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要深刻剖析现代教学理念的要求,并将其落实在教学设计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教学观,指明了教学的重点和方向,也是实现“双基”的重要保障。注意从三个维度来设计课堂活动,组织教学思路。首先要构思好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并做相关充实。关注物理教学的基础知识,也重视基本技能的提升。更要从情感态度方面,做好铺垫:学习物理学的历史进程,著名的成就事件,甚至是物理学科未来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和发展趋势。这些都是要体现在高中物理教学之中,不需要作为重点,但是要做好情感铺垫。将物理知识的内在逻辑与学生的心理结合起来,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通过一些物理小实验来实现;再次,要上升到“过程与方法”的高度,注意把物理规律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是可以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解释问题,形成科学的思维以及高效的思考速度。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运用更多的物理原理和工具来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逐步形成自己的学习思路;当然还要反映到情感上,认识到物理学对现实生活的重要性,形成对物理现象和物理热点的敏锐触觉,对物理学习充满激情。
很多学生认为自己不适合学习物理,那是因为在传统课程中,学生就被当作学习者,甚至是早就被划分为学习上的“三六九等”,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自己的位置上丧失学习信心,认为自己就是不适合学习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所遵循的教学理念是不允许出现这样的观念的,要做到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学生作为独立而活泼的个体,必然是具有学习特点的,不能将学习评价统一化,要体现个人特点。在学生现有层次基础上的进步是可能的,也是值得肯定的。而这些点滴的进步最后都会汇聚成学生继续努力的动力,而这也是独特个体应该有的学习待遇。突破现有学习的不适应,改善学习环境,分层次教学,实现更多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总之,高中物理新课改提出了新的教学思路与方向,教师要深度分析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明确三维目标的指导意义,并且落实指导日常教学,突破瓶颈与藩篱。
[1]梁文清.改革物理教学,培养学生创造能力[J].广州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7).
[2]李棉.重视心理因素 改革物理教学方法[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5(1).
[3]何洪江.改革物理教学方法,确立新型师生关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