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群书多思悟 深入文本细解读
——优质课比赛《想念地坛》之教学反思

2018-02-27 08:24
新课程(中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于漪公开课文本

于 鹏

(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二中学,山东 东营)

于漪老师曾说:“我确实是累累创伤,我随便打开自己的文章、教案,可以讲出很多不足、缺陷,但正是这些不足、缺陷,激励我向前奔跑。”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有效的反思可以帮助我尽快地成长。特级教师华应龙说:“成功是长叶的时候,失败是生根的时候。”课堂教学有了遗憾,也就有了生命的根须,有了开花结果的希望。反思本次模拟讲课,结合教研室陈雪峰老师的点评,我觉得有以下遗憾亟待弥补。

一、唯烦言碎语之务去

教学语言务必要准确简洁。尤其在这种大型的公开课上,语言必须经过多次打磨,呈现给学生和评委老师及观课老师的话语必须准确、简洁。而作为语文教师,语言还要富有诗意和哲理。本次模拟讲课,由于时间紧张,准备很不充分,内心紧张,我的口头语诸如“这个”“那个”“然后”等词语尤其多。繁琐的口头语直接阻碍了课堂的进程,破坏了课堂的美感。陈雪峰老师建议我,最好把讲课过程录下来,照着镜子练,练到自己满意为止。这不由使我想到了于漪老师锤炼语言的历程。于漪老师初上讲台,感觉自己的语言苍白、贫乏,口头禅多,普通话不准,就下决心锤炼。于是每天上班边走边想,上课开始讲什么,转折处如何过渡……几年后,一张嘴,就“粘”住了学生。于漪老师在语言的锤炼过程中可谓“走火入魔”,其锤炼效果自是“炉火纯青”。我等凡人,望尘莫及,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二、唯花拳绣腿之务去

现在的语文教学似乎已经过了玩几招雕虫小技就可以糊弄人的时代,但我一味地求新求异求奇以吸引眼球,只在表面做文章,单单是一个导入就用去了整整两分钟。现在想来,导入所抛出的问题,或许能在讲课伊始吸引听众,展现幽默新奇的一面,但它终究与本文主旨无直接关系,可谓出口千言离题万里,更有生拉硬套牵强附会之嫌。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是门艺术,但不能为了导而导,导入的设计要从学习目标出发,精准地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沉潜于文本中。再者,教师对学生活动的设计务必要以生为本,不能“目中无人”。一节好课不只是活跃、热闹的,不只是有温度、没深度的滑冰课,更应该是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并思考、体悟,从而收获阅读经验、人生启迪、审美愉悦等。一节好课应该有扎根、发芽、拔节、攀登的过程,应该是有生长感、推进感的课。教师要深入文本,贴近作者,绝不能蜻蜓点水,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三、唯教师中心之务去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和引领者。教师不能独霸讲台,不能仅仅为了展示自己的风采和能力而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应该引领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去收获。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势必造就不愿思考、不会思考、对教师亦步亦趋的学生,这不是教学的初衷。课堂上,我往往缺少足够的耐心和勇气,不愿意倾听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认为其浅薄粗糙;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生怕学生的理解脱离了自己的预设。课堂教学应该秉持“以学生为先”的原则,让学生先阅读、先思考、先体验,先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惑,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不代替、不包办。教师应该“蹲”下来,学生才能“站”起来。反思本次讲课,我大段大段地背诵名言警句来彰显自己的文采,大批大批地引用名人大家以掩饰内心的空虚,毫无节制地抒发自己对生命的感悟而不是史铁生的,肆无忌惮地分析所谓的关键字词而不是深入解读旨趣,讲台成了我的舞台,学生成了我的观众,缘木求鱼,本末倒置。呜呼,如此表演当休矣!

正如语文名师王君所言,教师要敢于“死去活来”,只有在公开课中“死去”,才能在常态课中“活来”。我不怕讲公开课,更期待听众的犀利点评。当然,本次讲课,从备课到磨课到讲课,虽说时间紧张,准备仓促,但也并非一无是处,我也有收获。比如讲课中我引用白落梅《人间四月天》里对“真正的宁静”的论述来增进学生的理解,比如,我对法国作家罗兰·巴特《写作的零度》与史铁生所理解的“写作的零度”之对比解读分析,比如我对江西诗派“夺胎换骨”技巧的迁移运用,比如对《道德经》“以柔克刚”的引用,比如对名人名言的引用,比如对苏东坡、陶渊明、欧阳修、王阳明与史铁生的类比解读……这些,我都视为自己的教学亮点。它们都来源于平时的“三多”,即多阅读、多积累、多思考。多阅读,就是既要阅读专业期刊,又要阅读闲书杂书,还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既是智读有字之书,又是乐读无字之书。多积累,就是琴棋书画,草木虫鱼,天文地理,星相占卜,都要涉猎,都要积累。多思考,就是多感悟读书和生活的关系。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比如王荣生、孙绍振等教授关于文本解读、课程教学的一系列著作。语文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才能引领学生走向文本深处挖掘思想的瑰宝。

猜你喜欢
于漪公开课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人民教育家”于漪:坚守三尺讲台,胸怀江河世界
于漪:用一辈子学做教师
于漪:用一辈子学做教师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第一次公开课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