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丙伦
(山东省新泰市青云中学,山东 新泰)
现代社会不仅需要知识性人才,更需要德才兼优的高级人才。深化教育改革以后,德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地位显得更为重要。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中学阶段,学生的思想品德迅速地发展,是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形成的时期,也是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塑造学生的独立人格等方面的黄金期。此时,思想品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数学课堂上如何把德育教育更好地渗透到教学知识中呢?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对成长中的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精神普及是尤为重要的。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与教材结合,恰当地运用历史知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例如:教学数学“圆的周长”,教师讲到圆周率时,我们可用图文并茂的课件给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约在1500年前就计算出圆周率应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7位的人,并告诉学生祖冲之在计算圆周率时发生的故事。这些故事能给学生启发,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勇于创造、执着追求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也是数学学科的一项任务。不仅是数学学科,我们只要阅读各科的新课标都有着三维目标,提高思想教育是各科承担的教学任务,我们要改变传统的错误教学理念,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高度整合教育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夯实学生可持续能力发展的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不存在孤立静止的事物,事物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正因为有着这种联系,世界才维持着动态平衡。我们学科之间也是如此,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互相完善,形成了庞大的知识体系。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感情,客观公正理性地认识事物,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磨炼坚强的意志,养成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养成严密思维、反复验证、逻辑严谨的习惯。数学不仅是思维体操,而且是德育的加速器、磨刀石。我们只要注重数学课德育,就一定会收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
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它实际包含着许多美学因素,数学美的特征表现在和谐、对称、秩序、统一等。比如在讲授圆时就可以把集体主义渗透到这个知识点中。圆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就像一个和美的大家庭,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同时也遵循着集体的纪律,由此可以启迪学生,你们就像圆上一个个孤立的点,班集体就像一个圆,集体形象和荣誉与你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若个人不遵循集体纪律,就像不在圆上的点一样,游离于集体之外,也得不到集体的温暖。这样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集体主义教育自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田。
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加强数学与实际的应用联系,强化应用实践,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而且还可以利用它们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好习惯。
如在讲授“三角形知识在各方面的广泛应用”时,可以启发学生: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数学知识只有同实际运用相结合,才能体会到它的使用价值。另外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给学生针对性地布置一些作业,或者建议学生观察了解数学知识在各个方面的应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培养他们关注社会的习惯。
我们要扩大课堂教学效果,要立足于教材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延展课堂,给学生更多的视觉感受,激活学生的情感,调整学生的思维,缓解数学教学带来的疲倦感和枯燥感,调节课堂教学气氛。教材中有很多的数学家的小故事,有很多数学著作,引发了学生对很多西方数学家的兴趣。我国在数学领域也有着无数巨星在闪烁,对世界文化有着巨大的推动力。
不仅如此,在讲述数学家的故事时,数学家伟大的智慧犹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学生幼小的心田,洒下了智慧种子,开启了学生智力的天窗。很多的古代数学例题很经典,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这是智慧与兴趣及德育的最佳结合点,找好素材深层次挖掘,可以收到一箭数雕的教育效果。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对学生的来说不仅是知识传播者,教师自身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会给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但要有目的地组织和优化教学过程,而且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用科学的、现代的意识武装自己,育人先律己,以身作则。教师的表率作用是无言的命令,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无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也说明了身教重于言教。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立足教材,充分挖掘教材有关德育素材,巧妙设计,合理规划教学目标,开发学生数学智力,对学生施行言传身教,成为学生的楷模,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帮助其养成良好品质,发挥教育的强大效力。
总之,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教师要充分发挥数学教材优势,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渗透,让知识技能与德育互融,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促使中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全面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