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艳
(山东青岛大学附属中学,山东 青岛)
作为高中德育工作开展的主要渠道,高中政治课程教学中涉及丰富的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如文化、经济、政治等,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有些理论知识过于抽象,在学习与消化中存在一定的难度。作为高中政治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政治课程内容变得具体化与感性化,有效提高学生的课程兴趣,优化学生的政治素养。开放式教学方法对学生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等的培养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相对于“封闭式”的教学方法,更能促进学生思维潜能的发挥,实现多角度、多方面的知识探究与运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于课堂的认可程度与学习主动性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为了引导高中学生更好地融入开放式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政治学科内容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探究情境。开放式的高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主导地位,基于学生的认知起点提出问题,并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探究、研讨,使学生对感性的材料进行加工,并通过分析、综合、比较等方法达成技能提高的认识,围绕问题探究过程获得良好的学习思维培养。例如,在进行“效率与公平”一课教学时,效率与公平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一个教学难点,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并领会我国对于效率与公平关系处理的基本国策,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排队打水的探究情境,假设你提大桶打水或者提小桶打水,一个水龙头如何才能满足时间与效率的需求。在进行打水的规则制定时,除了考虑效率,还要考虑什么因素。通过对效率、分平问题的情境设计,引导学生对其概念进行理解,并提出解决效率与公平矛盾的方案。在这一开放式的探究过程中,学生将不再是孤立片面地看问题,而是学会用比较、综合等思维方法思考问题。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学内容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性。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要合理开展课程资源,运用新的课程资源为课堂教学提供服务。基于开放式教学模式下的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除了可以运用教材中的案例进行相应的政治理念讲解外,还可以开放教学内容,与社会、经济、文化等内容相联系,引用全新的社会实践与案例,快速激发学生产生共鸣。例如,在进行“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所熟悉的品牌进行课程导入,包括有一些为大众所熟知的品牌进入中国,也有一些中国的优质产品逐渐走向世界。通过将这些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内容引入,使学生逐渐了解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入马云的阿里巴巴为案例,通过学生熟知的案例引入,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也使教育资源更加多样化。
在开放式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例如,在进行“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教学中,教师可以模拟一个市长选举或者村长选举的情境,在活动一开始,首先向学生讲解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的含义,明确在选举中包括了哪些过程与环节,并且学会用自己的理解来解读选举制度。随后,组织学生开展发选票、填选票、确定候选人、统计选票等过程。通过对选举制度的解决与选举过程的模拟,使学生明确参加选举人必须年满18周岁的中国公民,选民的选票必须是自己的意志等相关原则与内涵。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如何在公民选举中行使自己的权利。通过课堂向学生开放,开展讨论与争论,使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更加多元化。
在高中政治课开放式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基于“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大课堂,以开放式的教学方法,获得真实的学习体验,努力达到“知行统一”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却意义非凡的事情着手,实实在在地践行政治知识,看到生活中的精彩一面,也领悟到更多的人生道理。例如,在教学“文化与社会”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到当地博物馆,观看一次异彩纷呈的“文化活动”,除此之外,还可以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皮影戏操作、戏剧脸谱制作等文化内容,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受到文化的熏陶,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除了开展各种开放式的实践活动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大胆谈一谈自己的学习体会,真诚表达学习的感受,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推进,新时期下的高中政治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科学实施开放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良好的探究情境,发掘更多的政治学习乐趣,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教学资源中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开放的教学环境,营造出民主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掌握政治知识,建立起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力求实现教学内容社会化,促进高中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