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素养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

2018-02-27 00:17
新课程(下) 2018年11期
关键词:糖类教学效果高中化学

周 玮

(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西 南昌)

学科素养是新课程标准的来源,也是确保课程改革万变不离其宗的“DNA”。我认为学科素养是每个学生必须具备的素养。而学生具备了学科素养,就能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做到服务社会和人民,为以后自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希望对同仁有所帮助。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高中化学课程的知识体系和重点内容相比较初中化学更加的综合且全面,涉及生活、环境、信息、材料等多方面的内容,难度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各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融合、渗透和作用,因此学生需要具备对这一学科的极大的学习热情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和反馈,帮助教师达到目标的教学效果,学生也有较多的收获。要达到以上目标,教师需要采用更加具有吸引力和多样的教学方法,在课堂初始阶段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在学习“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时,可以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糖类的介绍进行引入,以学生普遍喜欢的甜食中含有的糖类成分进行引入,并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认识对这些食物进行分类,教师再进行具体知识点的讲解,更加能够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热情。以生活中常见的白糖、红糖等为例,作为一种常见的蔗糖,其分子式如何拼写?属于哪种形式的糖?常见于哪些食物种类中?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提问和解答,能够加深学生的认识和记忆。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通过视觉刺激提高教学效果。甚至可以通过带实物到课堂的方式,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品尝并感受一些糖类的味道。这些方法既有趣又实用,教学效果也更加显著。

二、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学生进入高中阶段,需要从思想意识上发生转变,逐步改变以往教师一管到底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地引导和鼓励学生学会通过自己的探索和摸索过程,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一些问题,并想出一些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比如请教老师、上网查阅资料或者去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等。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形成“问题发现—解决思路制定—问题解决—思考总结”这样一个完整的学术研究过程,锻炼和提升综合素养。

例如,在学习“有机化合物”这一节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日常生活观察的小任务,从生活中常见生活用品着手,来观察生活中见到的一些有机化合物,如机动车燃料汽油、柴油等,又或者是一些塑料、橡胶制品或者食物等,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它们所含有的成分包括哪些,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并发表自己的感想,为接下来的深入学习做好铺垫、打下基础。由此引出有机化合物这一知识点,更加顺畅自然。通过帮助学生主动发现生活化的问题,并通过自主学习寻找出多样化的解决方法,极大地提升了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学习意识。

三、重视教学知识体系的完善和整理,降低学习难度

教师在学生的教学过程中起到的引导和辅助作用至关重要,在综合且复杂的知识点中,一些重点和难点的内容,尤其是化学平衡、物质结构、化学元素周期表等方面的内容,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学习,以实现从简单到困难的逐渐过渡。因此,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应当经常进行知识体系的梳理和整合,帮助学生从从微观到宏观、从平衡到变化的角度逐步认识并掌握相关知识点,以实现高效的学习并理解问题,建立一整套完善且全面的知识体系。当然,在化学课堂中学生与同伴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彼此之间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思想和行为习惯。学生在一同学习时,要相互取长补短,弥补不足之处,优化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水涨船高”,激发学习动力,推进学习进度。

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只要找到了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并能够使他们树立自主学习、不断进步的学习意识,以不断提升综合素养。应当明确,高中化学的教学目标不仅仅局限在理论知识的灌输和教授上,还应当重视学生化学学科综合素养的培育和提升,以帮助学生实现由高中到大学再到后期工作的过渡,最终实现为国家输送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的目标。

猜你喜欢
糖类教学效果高中化学
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法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化学微型实验教学策略探讨
守恒法在高中化学解题中的应用探析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主食”应多吃还是少吃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不同品种葡萄干中糖类成分分析
液-质联用法测定蒙药制剂中非法添加降糖类化学药品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