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困惑及其对策

2018-02-27 00:17:51徐玉娟
新课程(下) 2018年11期
关键词:高中生主体教学方法

徐玉娟

(江西省宜春中学,江西 宜春)

在素质教育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教师必须要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育模式,丰富教学内容,这就需要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师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在实践中反思,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改变高中生死记硬背地理知识的现状,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继而提升高中区域地理的教学水平。

一、现阶段我国高中区域地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困惑

(一)缺乏科学有效的教学目标

要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教师制订的教学目标要保证科学有效。现阶段,有的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制订的时候,对于教科书的内容研究得不够深入,只是按照教学参考书中的内容进行制定。这样教师对教科书内容的掌握可能存在偏差,教学效果自然会大大降低。另外,有些教师只考虑怎样教,不从学生的角度去研究教科书,导致制订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分离。例如,一些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小组进行讨论,学生似乎非常热情,但实际上他们可能已经远离讨论的主题,这是因为教师的教学目标设定得不够明确。在区域地理教学中,如果教师缺乏明确有效的教学目标,就很容易失去教学方向,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教学方法陈旧、呆板

教师能够掌握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种,但是真正运用的时候却显得非常呆板。有的高中地理教师将知识的重要性摆在过高的位置,上课过程中只是机械性地向学生灌输区域地理的知识,不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学生的考试问题,学生在考试的时候直接将背下来的知识写到试卷上就可以,但是考试过后,学生就会将这些知识忘得一干二净,因为这些知识学生并没有内化。此外,高中生没有经过自主的思考,就无法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也就无法灵活运用到区域地理的教学中。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全面综合素养的形成,也与素质教育改革的本质要求背道而驰。

(三)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

目前我国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受到多种考试的影响,功利性、应试性比较强。学生在课堂上只是一味地被动性地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根本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讲授课本的过程中经常性地向学生进行提问,这种教学方法过于注重“教”,学生无法深入理解和掌握区域地理的精髓。教师将课堂的时间大部分用在解释以及提问上,那么学生可以自主思考的机会就很少,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也就更少了。

二、促进高中区域地理教学进一步优化的措施

(一)要强调高中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起主导作用。在高中区域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去汲取知识,亲身去感受区域地理知识的魅力,继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进一步提升。例如:在进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这一知识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黄土高原的图片和视频,学生通过图片和视频,就可以对黄土高原有直观、形象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投入学习之中,为后面学习水土流失的成因以及治理做好铺垫。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兴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二)要设定科学有效的教学目标

在实际的高中区域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制订的教学目标、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以及高中生的阶段化特点,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对学生的情感和知识进行整合,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

(三)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

高中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对于新鲜的事物有着充足的好奇心,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当把握住高中生的这些生理和心理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高中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兴趣。高中地理教师可以灵活使用情境教学法、视频教学法等等,充分调动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例如,在讲解“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时,地理教师让学生去搜集相关资料,然后分组讨论,按照以前学习的区域地理知识对其进行分析,然后由学生进行发言,教师再予以总结和纠正,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很好地被调动起来,对于区域地理知识的理解也就更为透彻。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师在进行区域地理教学的时候,应当创新教育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课后要积极反思,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以及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

猜你喜欢
高中生主体教学方法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南大法学(2021年3期)2021-08-13 09:22:32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42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数学大世界(2018年1期)2018-04-12 05:39:15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18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
外语学刊(2011年3期)2011-01-22 03:4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