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欧美教师教育研究的现状与特征①
——基于SSCI期刊的知识图谱分析

2018-02-27 11:51:18柳海民
现代教育管理 2018年2期
关键词:结点图谱文献

艾 子,柳海民

(东北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4)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期刊是学术话语的集散地,尤其是具有一定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期刊更能够敏锐、连续地反映出相关学术领域的前沿与热点。基于知识图谱的文献计量方法能够有效地避免以往文献研究偏于定性归纳、过于主观等问题。因此,本研究采用知识图谱的方法对欧美教师教育SSCI期刊作以分析,以期展现近年来欧美教师教育的发展现状。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作为社会科学领域重要期刊文献的代表,能够较好地反映出相关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现状。本文主要参考了2013年SSCI的综合影响因子排名,选取了办刊主体、研究主题以欧美为主的6种代表性期刊,具体名称、综合和影响因子及载文情况见表1。

表1:教师教育SSCI高影响因子期刊情况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取的分析工具是美国德雷赛尔大学陈超美博士开发的Citespace软件。Citespace以其适用于多元、分时、动态的复杂网络分析,而成为近年来在文献计量分析领域较有影响力的信息可视化工具。Citespace软件的功能包括关键词共现分析、科研机构合作分析和文献共被引分析等。而web of science的引文资料格式可以直接被Citespace兼容。在本研究中,笔者主要从引文文献共被引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和研究机构合作分析三个方面出发,以web of science中的SSCI教师教育期刊为主要对象,旨在揭示国外教师教育研究的发展现状和特征。

二、研究结果

本研究选取的时间跨度为2006-2014年,单位时间分区为1年,采取径向网络的方法,输出相关的知识图谱。知识图谱作为显示知识发展与结构关系的一系列不同的图形,通过可视化技术描述知识资源及其载体,挖掘、分析、建构、绘制和显示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图谱中,某一结点代表了一定影响力的热点。而结点间的连线代表热点之间的知识互动关系。结点中年轮的颜色与结点间连线一致,代表了年限的变化。

(一)引文文献共被引分析

引文文献共被引分析是针对期刊引文文献的被引用现象进行分析以揭示其数量特征及内在规律的分析方法。在2006-2014年这六种期刊中,相关引文文献共计96991篇。对这些引文文献进行径向网络分析后,笔者又进行了聚类,得出引文文献的“timeliness”时间轴聚类(如图1所示)。

图1 引文文献“timeliness”时间轴聚类

在图谱中,结点代表的是关键的引文文献,而文献影响程度的高低是通过结点中心性得以体现的。某一文献的中心性越强,该文献与其他文献在同一篇文章中作为被引文献出现的几率就越高,该文献在共被引网络中的影响力自然就越大。在Citespace中,中心性超过1的文献在结点外圈被突出显示。而从Citespace的后台输出中,影响力较大的关键引文文献有7篇,具体见表2。

表2:高中心性引文文献排名

从文献的中心性情况上看,Sharon Feimannemser的《从预备到实践:设计一个加强并支持教学的连续统》在教师教育界产生较大的影响。在该篇文章中,作者围绕三个主要问题:教师入职及早期专业成长的核心任务是什么?传统的教师教育是怎样强调这些核心任务的?未来教师教育的设计与实践应该怎样做才能保证教师早期学习的连续性,从而促进标准化教学和使教师能更为积极地参与学校改进?[1]正如泽克纳在总结美国教师教育发展历程中所指出的,美国在教师培养转型中经历了从“社会效能”向“社会改进主义”的传统转变。[2]前者基于能力本位,强调培养师范生的应备能力。而后者把学校教育和教师教育作为建构一个更加公平社会的核心要素。而Sharon Feiman-nemser在文章中,从教师早期的专业发展入手,阐释了传统教师培训如何体现对核心能力的关注到现代应促进教师自主学习,进而将教师发展视为学校改进的主动力量。

与这种阐释教师教育内容方面的文献相应,Ralpa T.Putnam HlidaBorko教授的《新的知识观与思维方式如何影响教师学习研究》、Matthew B.Miles的《定性数据分析》和Barney G.Glaser等的《基于扎根理论的发现:定性研究的策略》则是针对研究方法的反思之作。在该方面,这三个文献集中的突出之处在于体现了定性研究对教师教育研究的影响不断加深。如在Ralpa T.Putnam等的文章中,区分了传统“认知取向”的知识观和现代“情景取向”的知识观,阐释了当人们对知识的理解发生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时,也必然对教师教育的理念造成影响。认知取向知识观下,学习的过程重在对实体性知识的掌握,专注于记忆、理解本身。而情景取向的知识观与此相对,体现为三种特征:学习总是发生于一定的情景与社会性内容之中;知识的本质是社会性的;知识靠交往传播。这种知识观的转变体现在对教师学习的认识上,传统知识观下的教师学习是一种个体性的认知过程,而与之相对的现代知识观下的教师学习则是强调学习过程的社会性,突出在真实情景中教师的自我发展。Matthew B.Miles的《定性量化研究》和Barney G.Glaser等的《基于扎根理论的发现:定性研究的策略》则作为系统介绍质性研究的著作被大量引用。尤其是Barney G.Glaser等的扎根理论中“持续比较方法”,更是被众多调查类教师教育文献直接引为方法论基础[3]。质性研究的大量应用,体现了现代教师教育研究试图打破单一的理论思辨模式,试图在实践中建构、生成理论的趋向。

Simon Veenman的《新手教师应关注的问题》、Gloria Ladson-Billings的《守梦人:非裔美籍儿童的成功教师案例》和Donald A.Schon的《反思性实践者:专业人士怎样在行动中思考》从不同侧面揭示了教师在真实教育情境中所面临的冲突与挑战。如Simon Veenman在文章中将新手教师面临的挑战归结为课堂管理、促进学习动机、处理个性差异等8个问题,并对这8个问题的挑战程度及现实表现作以调查。[4]而Gloria Ladson-Billings在《守梦人:非裔美籍儿童的成功教师案例》一书中,集中选取了8位教授非裔美籍儿童的成功教师案例,展现了多元文化背景对教师专业成长提出的要求及现实挑战。[5]Donald A.Schon则在《反思性实践者:专业工作者如何在行动中思考》一书中,针对传统教师专业培训过度依赖知识的科学性与技术的合理性,忽视了行动中的反思问题,提出将反思作为沟通理论与实践间的桥梁,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性[6]。

而Citespace在提取出高度中心性的关键文献之外,还能够对文献按被引的情况作以聚类。从聚类的情况上看,“教师”占据了全部引文聚类的核心。这反映出欧美教师教育研究以教师为本的宗旨。此外,“组合”(composition)、“教学关注”(teaching concern)和“挣扎中的读者”(struggling reader)作为聚类被析出,则反映出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师教育中的融入。

(二)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是通过对关键词、主题词进行共现分析,揭示某一学科领域知识结构的演变状况、学科热点和研究前沿。同引文文献的共被引关系相仿,当两个关键词同时出现在一篇文章中时,这两个关键词之间就构成了一种共现关系。这种共现关系发生的越频繁,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就越紧密,通过结点间连线的粗细表现出来。本研究中,笔者运用Citespace中的“spotlight”功能对图谱中的关键结点与连线进行了显性化的处理,中心性较强的关键词及其联结得以凸显(如图2所示)。

图2 中心性关键词及其联结

1.近年来欧美教师教育研究的热点主题

从Citspace后台输出的关键词情况可以看出,中心性较强的关键主题有11个,具体见表3。

表3:高中心性关键词

从关键词的中性词上可以看出,教师教育研究的热点主题主要体现在教师教育内容和教师教育研究自身反思两个方面。从教师教育内容方面上,围 绕“ 教 育 ”“ 专 业 发 展 ”“ 学 校 ”“ 学 生 ”“ 知 识 ”“ 信念”几个关键词互动关系较为密切。笔者通过相关文献发现,欧美的教师教育研究在发展中深受对“理论-实践”关系反思的影响。在欧美教师教育研究的早期,教师教育的内容主要针对教师与教学活动的关系,研究的内容以教师教育理论的建构为主。后来的一些相关研究又转向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进而在研究中试图审视“知识”“信念”在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街接中的中介作用,近些年来,这种理论与实践间的关系认识进一步深入,教师教育已不再满足于探讨教师自身的理论与实践的问题,更着重探讨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教师自我发展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协调与促进。教师教育得以面向更为广阔的实践情景。

而从教师教育研究自身反思的角度上来看,由于对“理论-实践”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入,教师教育研究也日益着眼于理论与实践间的转化效能。以质性研究为主导的研究方法试图不断接近教师实践的真实场景。同时,教师参与以及将教师个人经历融入到研究之中的重要意义也愈发凸显,强调以理解为基础的研究合作关系,对教师叙事关注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

2.近年来欧美教师教育研究的前沿领域

从图谱中结点间连线颜色的变化可以看出,早期的教师教育研究多集中于“学习”“教学”“学校”“信念”等这些教师专业成长中基本要素的关注。而在这些聚集的关键词的外围,结点间连线的颜色反映出年限由远及近的过渡特征。而从文献计量的角度,当某一结点连接着不同的年限,且中心性较强时,这一关键词往往是代表这一研究未来走向的热点主题。[7]从图谱中反映的类似具有代表性的关键词为“经历”(experience)、“参与”(engagement)、“理解”(comprehension)和“文本”(literature)。而从文献计量指标的角度,Citespace通过关键词的突现率衡量热点主题的前沿性。所谓突现率是指文献被引频次或关键词出现的变化率。在近期突现率较高的关键词同时是研究领域备受关注的前沿热点。在这四个过渡性热点中,“参与”与“文本”同时又是作为突现率较高的主题。

以“参与”为代表的教师教育前沿主题,在现实研究中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参与的对象上看,以倡导高校、基础教育学校合作研究的教师教育项目不断涌现,日益强调参与研究主体的多样化。二是有相当多的文献强调要将教师作为反思的实践者,促进教师在研究中的参与,提倡教师在参与中的自我发展。[8]而“文本”作为热点体现的是教师教育研究对教师经验性文本的关注。当“个体”“认知”取向的知识观被“社会”“情景”取向的知识观所取代时,与之伴随的是教师教育研究不再把获得终极、普遍性的知识作为最终的追求,相反,真正的教师教育知识就存在于教师经验以及作为载体的文本之中。以文本作为中介力量,可以将教师的现实经历融入研究中,面向真实的教育场景。因而,“参与”“文本”突显于传统焦点之外,又作为研究时间由远及近的过渡点,集中反映了教师教育研究在发展中日益强调“在实践中”的研究这一重要趋势。

(三)科研机构合作分析

科研机构合作知识图谱的功能是反映某一学术领域的核心作者群、核心科研机构以及科研成果的地理空间分布,理清科研中的知识互动关系。从图谱上看,国外教师教育研究的各科研机构合作较为密切。其中,透过结点的中心性可以看出,范德堡大学在影响性上明显超出其他科研机构。在2014年的USnew大学专业排名中,范德堡大学教育领域的专业排名均名列前茅。其中,各教育学专业所在的皮博迪学院,共有人力资源与组织开发、领导力、政策与组织关系、心理学与人类发展、特殊教育、教学与学习五个系。[9]利用自身专业优势,范德堡大学与其他大学展开合作,积极推行教师教育研究中的新理念,对其他研究机构形成了较为广泛的辐射力。

1.以学习和学习者为中心

范德堡大学从组织管理这一专业强势出发,与宾夕法尼亚大学、德克萨斯大学等合作开展的教师教育评估设计研究。如针对校长与教师管理的教育领导力研究,即是基于学校绩效与服务于学生成功的背景,将“领导”视为“通过影响他人达到组织目标的相互影响的过程”,旨在建立以学习为中心的学校领导体系。[10]而在与北卡罗林大学合作,针对新手教师入职培养设计的调查中,范德堡大学又基于新手教师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对新手教师的入职培养应包含何种准备作以探讨[11]。

2.面向实践的教师培养和问题解决

在美国的教育专业发展中,一度出现教育专业学位与教育学学术学位培养模式趋同,学术化色彩过重,实践性淡薄等问题。而范德堡大学的小学教育专业正是结合未来教师培养过于“学术化”、忽视专业实践性等问题的反思,进行改进的[12]。反映于教师教育的研究中,心理测量、录像观察等一系列手段的运用,使得教师培养问题被置于教学的真实情境中探讨。如在与莱斯大学的合作中,要是通过实地调查探讨新手教师如何面对发生于教育教学中的社会化挑战[13]。

三、欧美教师教育研究的主要特征

通过对上述“教师教育研究”知识图谱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近年来国外教师教育研究发展中呈现出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让教师自我成长成为推进学校改进的重要力量

传统教师教育知识过多地倚重认知层面的获得,在对教师的评估机制上也相应地形成了一种“能力本位”的倾向。在近些年来的教师教育中,这种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日益趋向教师教育知识是一种社会交往实践的产物,推崇将教师的专业成长视为教师在教育经历中自我反思、自我发展的过程。教师不再单纯是某一教师教育设计下被动的对象或“试验品”。教师自主发展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这种针对教师自身的理念变革反作用于教师教育,使得教师不再成为学校教育治理中的一块“砖石”。相反,教师既然是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教师教育在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地关注自身专业发展同时,也必然要激发教师更为主动参与学校建设与改进的热情。

(二)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变革融入到教师教育的评估设计之中

教师教育的最终成果要落实于教师的教学实践之中,在代教学理念由教师的“教”更加注重学生的“学”转变的过程中,教师教育的评估方法也在不断创新。这体现为近年来欧美教师教育研究不再单纯从一种关于教师的先验理论及其基本假设出发,而是从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业成就、激发学习动机出发,去设计和评价教师教育。正如哈蒙在总结杰出教师教育项目经验时所指出的,有力推进教师教育的项目在实践中往往表现为,一方面鼓励“通过聚焦性的、深入的学习带来清晰、深刻的思考和熟练的操作”;另一方面,“对学习个体的经验、兴趣、天分、需求、文化背景等作出反应”[14]。与此同时,这种学习中心的视角扩展至课堂教学以外,在教师培训中“培养者-教师”的关系层面上,教师自身也成为学习者。从而教师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以自身的经历为蓝本,能够对“学习中心”有更切身的体会。因而一定程度上,“学习中心”理念在教师教育中的融入具有教学相长的意义。

(三)以质性研究主导、面向教师实践成为教师教育研究的方法趋向

近年来,融合参与式观察、访谈等方法的质性研究在教师教育研究中日益受到重视。对教师教育知识的理解发生了从“认知取向”向“社会取向”的变革,在方法上也要求将教师教育研究视为在教育实践场景中的建构与生成过程。传统的质性研究方法常常依赖于单一地观察和解释,在实践中容易引发模糊的认识,不同背景、不同学科的研究者对同一问题认识差别较大等问题。而当Glser提出了扎根理论,提出“以编码的方式促进概念的发展和饱和”[15]时,就很好地将量化研究在概念化、系统化上的优势融入到了质性研究之中。从而有力地回应了在质性研究中,“如何能系统地获得与分析资料以获得结论,以在接近真实情况同时提供相关解释、运用”这一问题。方法的变革也从推动教育研究者不再将某一教师教育理论的建构作为自己唯一的目标,转变为面向教师在现实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解决。进而,在研究中,对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间的沟通转化中介在研究中日益受到关注。如舍恩的实践者的反思、由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引发对教师教学实现中的自我效能[16],无一不是融入研究者对“理论-实践”中介的思考。从长远看,这种基于质性研究和中介性思维的面向实践教师教育研究有利于促进教师教育的“问题转向”。

[1]Sharon Feiman-nemser.From preparation to Practice:Designing a Continuum to Strengthen and Sustain Teaching[J].Teachers College Record,2001,(6):1013.

[2]Zeichner,Liston.Tradition of Reform in US Teacher Education[J].Teacher Education,1990,(42):3-20.

[3]Citation Contextof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 Strategies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EB/OL].http://academic.research.microsoft.com/Publication/2074035/the-discovery-of-grounded-theorystrategies-for-qualitative-research.

[4]Simon Veenman.Perceived problemsof beginning teachers [J].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84,(2):143

[5]Gloria Ladson-Billings.The Dreamkeepers:Successful Teachers of African American Children[M].Wiley,2009:2.

[6]唐纳德·A·舍恩.反思性实践者:专业工作者如何在行动中思考[M].夏林清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3.

[7]赵健.知识图谱绘制技法实用指南[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13:216.

[8]Liesel Ebersohn,Tilda Loots,Irma Eloff,Ronel Ferreira.Taking Note of Obstacles Research Partners Negotiate in Long-Termhigher Education Com munity Engagement Partnerships[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15,(45):59-72.

[9]袁静,吴钒珲.美国范德堡大学小学教育专业的特点与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12,(303):52.

[10]Joseph Murphy,Ellen Goldring,Stephen N.Elliott,Xiu Cravens.School Matters:The Vanderbilt Assessment of Leadership in Education:Measuring Learning-Centered Leadership [J].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Journal,2007,(8):14.

[11]Gary T,Henry,Kelly M,Purtell,Kevin C.Bastian.The Effects of Teacher Entry Portals on Student Achievement [J].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2014,(1):10.

[12]张秀峰,高益民.美国教育博士培养“学术化”问题的改革和探索——以范德堡大学教育学院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14,(3):20.

[13]Harrison J,Kella,Stephan J,Motowidlo etc.Testing forIndependentEffectsofProsocial Knowledge and Technical Knowledge on Kill and Performance[J].Human Performance,2005,(2):318.

[14]哈蒙.有力的教师教育:来自杰出项目的经验[M].鞠玉翠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7.

[15]Barney G ·Glaser,Anselm L Strauss.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Strategies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M].New Brunswick,1985:101.

[16]Yeon Ha Kim,Yang Eun Kim.Korean Early Childhood Educators'Multi-Dimensional Teacher Self-Efficacy and ECE center Climate and Depression Severity in TeachersasContributing Factors[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09,(6):1119.

猜你喜欢
结点图谱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速读·下旬(2021年11期)2021-10-12 01:10:43
绘一张成长图谱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大东方(2019年12期)2019-10-20 13:12:49
Ladyzhenskaya流体力学方程组的确定模与确定结点个数估计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中成药(2017年3期)2017-05-17 06:09:01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商情(2017年1期)2017-03-22 16:56:36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
基于Raspberry PI为结点的天气云测量网络实现
杂草图谱
杂草学报(2012年1期)2012-11-06 07:0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