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务院批复上海市新一轮总体规划,将上海的规划建设推向了新时代
这次总规文本及图集中涉及综合交通体系规划部分内容尚以定性分析为主,落在图纸上的也仅为概念性的,缺乏可操作性。国务院在批复中明确指出:增强城市的整体性、系统性,抓紧深化编制有关专项规划……切实发挥城市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作用。
作为最重要的专项规划,必须按国务院批复要求,尽快深化编制完成。
上轮总规确定的建设四个中心的上海发展总目标,新总规中增加了科技创新中心一项。而国际航运中心仍然是发展目标之一,但其应有更深的内涵和品质。
新时代背景下,上海港在多年来已经连续保持集装箱运量世界第一的基础上,还存在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要继续做大,还是更注重做强,如何才能真正做强?
二、以往的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偏重于客运体系,而忽略了围绕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所必须要强化的集疏运货运体系的规划建设
上海在进一步提升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中,正面临着国际、国内(甚至长三角地区)的挑战和竞争。如何才能突破,我认为必须真正确立小洋山港区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地位,建立更完善的多式联运的体系。新总规没能针对以往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重要问题给出解答,例如在内河、铁路集装箱运输系统的发展中,存在着有规划而缺少可操作的工程建设方案和运作机制,推进缓慢,在新时代如何有所突破?
三、国际航空枢纽港的地位如何确立,是一味做大,还是真正做强
新总规中提出了不断增量的空港发展规模,却忽略了对浦东、虹桥两机场受到各种客观条件限制下的最大(科学合理)可行规模的研究。上海首先要考虑与南京、杭州国际机场构建长三角航空网络,而不是首先着眼于与无锡、南通、嘉兴等机场的联动,更不宜在缺少宏观科学论证的前提下,盲目提出规划建设大型通用机场的设想。而真正不断提升浦东国际机场的国际中转旅客比例,才是衡量其国际枢纽港的核心指标。
四、围绕浦东国际机场和虹桥交通枢纽,完善全市的综合交通客运体系
这是上海能进一步提升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和增强长三角核心城市地位的重要举措。要综合科学客观地评估这两大枢纽(地区)在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而不只是以单纯的工程项目,来寻求解决复杂的系统问题。特别是对目前即将建设的两场联络线、浦东客运枢纽的规划建设工程,要放到构建全市综合交通客运体系的高度,去再认识、再评估、再思考。
五、上海如何在对外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建设中,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地位
要把着眼点从邻沪地区,扩大到长三角经济区规划中提出的五大都市区的核心城市间,构建骨干城际交通轨道网络,其在上海的起始点,应充分发挥现有上海站、上海南站的设施能力,让客流更接近上海的城市核心功能区域。
对总规中提出的三个1千公里的轨交网络规划,要在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中,融入综合交通客运体系中,予以优化、完善落地。
六、要完善市域、主城区、中心城、郊区各行政区、新城、新市镇、镇域村庄等各层面的综合交通规划,要充分体现区域差异化的交通策略引导,并与相应层面城乡规划同步推进,相互融合。
七、充分利用好本市在交通信息平台和交通模型方面的技术优势
国务院在总规批复中要求建立多规合一信息平台。我市在交通信息平台和交通模型的应用中,积累了二十多年的信息资料和技术应用经验,在新时期既要充分利用它们,同时又要不断提升其技术内涵,充分关注新技术背景下大数据的应用,借助外脑,对现有平台、模型进行升级,在多规合一的信息平台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基础功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