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公共参与素养是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四大要素之一,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公共参与素养的内涵,然后从完善评价体系、挖掘教材内容、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以及强化社会实践环节四个方面探究了如何科学培育高中生的公共参与素养。
关键词:公共参与素养;思想政治课;高中生
作者简介:康璐,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新疆 石河子 832000)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34-0075-02
“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构成了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要素,其中公共参与素养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归宿,是其他三要素的外在行为表现,唯有培育公共参与素养,才能实现高中生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一、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内涵
公共参与素养是公民为了维护公共利益主动且有序参与公共事务、承担社会责任、行使政治权利的意愿和能力。公共参与素养是公共参与意识、公共参与知识以及公共参与能力和公共参与实践的多维统一。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理解:
1. 公共事务。公共事务是为了满足社会全体或大多数成员的需要,体现他们共同的利益,让他们共同收益的事务。每个公民都是社会的一份子,高中生作为社会公民,更应该身体力行,参与公共事务。公民通过民主投票以及协商民主的方式参与公共事务是当今世界民主政治发展的趋势。非政府组织是公民参与事务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包括参与志愿性社团、非营利组织等。模拟公共生活具有开放性和隐秘性的特点,高中生可以借助互联网直接参与公共事务管理,采用网络听证、网络维权、问责、网络反映民意等。
2. 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是指一个人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国家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高中生社会责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他人的责任,包括热心参与公共事业,民主监督的责任,对环境的责任,承担法律规定的责任,守规章制度,遵守《中学生守则》等。良好的道德行为,需要不断践行公共道德,包括保护环境、爱护公物、诚实守信、节约资源等。
3. 政治权利。政治权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高中生享有的政治权利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政治自由,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和检举权等。
二、科学培育公共参与素养的路径
1. 完善评价体系,增强公共参与意识。公共参与意识即“想参与”的问题,是参与的态度问题,是公共参与内容的前提和基础。意识素养与知识素养不同,传统的纸笔检测已经很难满足公共参与意识的评价需要,因此,可以通过对高中生公共参与行为的过程和效果进行实际观测以提高学生公共参与热情。
過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过程性评价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导向性作用,更要密切关注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与其行为表现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密切关注学生行为,并从中筛选出与参与行为高度敏感的行为表现,包括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做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法律观念和参与能力等。
评价主体多元化。传统的评价方式以学校和教师评价为主体,学生处于被动评价的地位。在这种评价模式下,评价的激励作用被限制,很难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因此,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要不断促进评价主体多元化,鼓励学生自评、互评、家长参与评价等,客观真实地评价学生的成长历程,让学生在自我认识和互相认识中增强参与意识。
2. 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丰富公共参与知识。公共参与知识即“参与什么”的问题,是公共参与内容的核心。“参与什么”即高中生作为公民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范围以及法律规定的相应的权利和义务。思想政治教材中包含着大量公共生活的内容,以“政治生活”为例,“政治生活”按照“个人、政府、政党和国家、国际社会”的顺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公民教育,全面涵盖了公民政治生活的内容。个人层面,以公民的政治生活为起点,引导学生懂得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以及如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政府等国家机构层面,以公民与政府关系为主线,帮助学生了解政府,并积极参与国家事务管理。政党和国家层面,人民代表大会的产生、政权组织形式等都与学生政治生活息息相关。国际社会层面,设置国际组织和主权国家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外交政策,了解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挖掘“政治生活”教材中公共生活的内容,有利于学生了解公共生活,丰富学生的公共参与知识。
3. 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提升公共参与能力。公共参与能力即“能参与”的问题,是公共参与内容的关键。提升公共参与能力,必须让学生明白“怎样参与”,表明学生应掌握公共参与的途径、方法和技能。
合理利用案例教学,提升公共参与能力。案例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组织学生学习教材,分析、研究案例。”案例教学,就是将真实的案例引用到课堂中,弥补学生公共参与实际经验的不足,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抽象的参与知识,为学生提供公共参与的间接经验,学生通过举一反三,提高公共参与能力。如在“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一课中,结合2018年选举人大代表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民主选举的方式。在这一实例中,一些学生亲自参与了区人大代表的选举,通过案例并结合亲身经历,学生将民主选举与自身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学生形成的教材知识和公共事务的正确态度和观点,掌握公共参与的关键能力。
运用活动教学,增强学生参与体验。活动教学即在课堂教学中,以活动的形式开展教学,使得政治活动教学具有“教育性,社会性,实践性,创造性”特点。《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实施建议”中提到构建活动性学科课程,认为教学应该越来越注重学生参与和活动开展。如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课中通过模拟人大代表的选举、提案、审议、表决等过程,学生可以深切感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深入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功能和社会价值,激励学生将抽象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参与能力,加深社会主义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展模拟听证会,在“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一框中,组织学生开展模拟听证会活动,如就学校收费问题、出租车涨价、外卖等问题开展听证以提高学生民主决策能力,学生可分小组扮演不同角色,选举代表陈述观点。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不仅掌握听证的过程,还提高了学生作为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技能。
4. 强化社会实践环节,努力促成公共参与实践。公共参与实践即参与知识和参与能力的现实应用问题,是公共参与内容的落脚点。
积极开展社会活动教学。“政治生活”旨在培养学生的參与素养,开展社会活动教学是其必然要求。社会活动教学将“教与学”和“社会活动”紧密联系,将传统教学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与社会活动的“参与性、实践性、趣味性”等优点结合在一起,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社会活动可以以公共政治参与、社会服务、参观访问、志愿服务等社会活动形式开展的教学。以“政治生活”为例,在“民主监督”一框中可以组织学生通过网络、电话、微博、公众号等形式,对本地区内环境、治安、交通等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映、举报。
学生不仅可以通过研究性学习这一间接方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也可以通过班级日常管理活动,直接体验公共参与。班集体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接触最紧密的群体,学生直接参与班级事务管理,是促成学生公共参与实践的有效途径。例如,在“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一课中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内容与班集体日常管理相结合,由班级全体同学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决定班级干部的任免,在教师带领下共同参与班级事务,并监督班干部各项工作。通过直接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体验,不断将参与知识转化为参与实践。
公共参与素养作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落脚点,是高中生不可缺少的素养。思想政治课堂作为培养公共参与素养的主阵地,应该从意识、知识、能力、实践这四个方面着手,促进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工作,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参考文献:
[1] 邹瑜.法学大辞典[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3] 谢树平,李宏亮,胡文瑞.新编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16.
[4] 曹庆文.研究性学习简明读本[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
[5] 邱斌,左群.试述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活动课堂构建[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4):69-74.
[6] 陈友芳,朱明光.核心素养本位的思想政治学科学业质量评价的策略与指标[J].中国考试,2016,(10):32-37.
[7] 沈雁南.思想政治学科对培养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的策略研究—以《政治生活》为例[D].苏州大学,2018.
责任编辑 陈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