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
在小学阶段设置科学课程的教学有助于自小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启发小学生的思维,但是在科学课程设置的过程中遇到了一定的问题。本文从小学生的教学思维培养的角度,优化完善科学课程的设置,优化教学质量,提出几点完善和优化的措施。
小学科学课程设置的目标是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今后的物理、化学以及地理学科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还在小学阶段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学习能力,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素质类课程。在实际进行科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和改善。
一、小学科学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首先,小学生对于科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小学生会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数学和语文这些基础的学科上,对于科学知识的探究缺少端正的学习态度,家长、教师和学生都没有认识到科学素养对自己成长的真正意义,将科学课当作一门副科,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仅仅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进行课程的学习。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小学阶段的科学学习资料不足,学生接触科学知识的途径仅仅是教材,课外的辅助资料基本没有接触,教师和家长也没有为小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途径。第二,小学生没有认识到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师和家长没有培养小学生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理念,使得小学生对待科学课程的学习没有很强的积极性,主观上也并不重视科学课程的学习。
其次,在科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没有从全面、客观的角度评价和肯定学生的进步和成绩,在课堂上學生也没有占据主导的学习地位,缺少科学、多元的评价体系,使得学生没有发现科学知识学习的乐趣。对于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教师缺少针对性的评价,无法引导学生树立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
存在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教师在课堂引导的时候缺少科学的评价体系,教师更多地依赖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坚持知识传授,在课堂环节很少与学生互动和交流,不能意识到学生在知识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也很少给学生充分自我表达的机会。教师主观的教学思想束缚了学生的成长,导致教师在课堂上无法全面地给出学生评价,在科学课学习的过程中缺少学生自评和互评的环节。
二、完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知识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的科学课堂上,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注重丰富和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科学课程上设计多样的课堂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为此,教师在科学课堂上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针对性地设计课堂活动,吸引学生的全面参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自制教具等教学辅助方式丰富课堂的氛围,优化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法,引导学生和家长参与进来
在科学课程上,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成果,结合具体的情况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的策略,由此来完善和丰富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水平。例如:在教学组织的阶段,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科学实验,让小学生亲自参与到科学知识的探究中,让小学生深入地认知科学知识的本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在探究摩擦力实验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在不同光滑程度的地板上滑动木块,包括大理石地面、木头地面以及水泥地面,通过比较木块在不同的地板上滑行的距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的光滑程度摩擦力的大小。在此过程中,教师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表现,给予学生肯定和表扬,并在试验结束后进行点评,引导每一个学生说出对自己的评价,点评身边合作的同学,增进同学之间的情谊,让学生获取肯定和快乐。
除此之外,教师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突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教师为家长准备一些书单,使得小学生在家庭中也有固定的学习科学知识的途径。教师与家长共同联系,肯定学生的进步,使得小学生有一个固定的获取科学知识的环境,使得小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为小学生获取科学知识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3.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的时候注重科学性,将书面作业与实践作业结合在一起
在传统的科学课堂上,教师布置的科学作业多数是流于形式、机械的书面作业,在一定程度上给小学生造成了负担。为了突出科学知识学习的灵活性以及实践性,教师要分层次布置家庭作业,按照习题的难易度进行布置,做好家庭作业科学性的分布,增强灵活性和实践性活动内容。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科技馆,观看教学影片写观后感,等等,丰富小学生活获取知识的途径,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和灵活性,提高小学生的创造力以及实践动手的能力。
三、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突出科学课程的学习意义,引导学生全方位地参与其中,综合分析以往科学课程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针对性地改正和引导,丰富学生的科学课程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综合能力。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区淳化中心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