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要】本文论述挖掘乡村自然资源开展课程游戏化活动,提出创设室内活动区域,如科学区、美工区,投放丰富的材料,提高幼儿亲身体验、动手操作的能力;创设户外游戏区域场所,构建丰富多彩的活动环境,以开展课程游戏化活动,让幼儿在与环境互动中学习,提高探索实践能力。
【关键词】乡村 自然资源 课程游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1A-0154-02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源泉。”幼儿园周边的环境就隐藏着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当地乡土资源,贴近幼儿的生活,让幼儿感受到家乡文化的魅力,引发幼儿喜爱大自然的热情。我园地处农村,本地丰富的乡村自然资源唾手可得,秉承“追随儿童、触摸自然”的教育理念,教师在游戏活动中尊重幼儿游戏的需求和意愿,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充分挖掘乡村自然资源,将“游戏”与“课程”融为一体,让幼儿园课程更加有趣一点、生动一点、实在一点,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提升幼儿园的课程游戏化实施水平。
一、挖掘资源,创设室内区域活动
依据幼儿的游戏愿望,我园利用乡土自然资源开展各种室内游戏活动,规划出室内游戏区域格局,创设满足幼儿发展的多样化游戏区角,让幼儿在与环境互动中自主学习,不断地完善幼儿园的课程体系,提高幼儿的综合实践能力。
(一)“科学区”的活动
“科学区”中的科学活动相对而言较为枯燥无趣。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使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中加深理解、提升兴趣,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如教师在数学区域投放各种农作物,像花生、蚕豆、芸豆、大豆等,让幼儿进行分类、点数排序、分成、加减运算;利用玉米瓤、松果壳、梧桐树小球、白果等进行点数、分类、排序等。另外,利用一些生活中幼儿常见的材料进行趣味性数学游戏活动,如利用柳树枝刻画出不同花纹的小花棒,每种花棒表示不同的数字,看谁投得多,加起来数字大;小木棒还可以用于拼图、投放石子等游戏,让幼儿玩“一把抓几个”看谁抓得多;利用蜗牛壳进行“拾窝窝”比赛,从而锻炼幼儿的点数能力。这些教学活动能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能力和手脑协调能力。
教师在科学探究区投放各类种子,让幼儿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有的幼儿问:种子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有的可以吃有的不能吃,为什么有的种子发芽快,有的种子发芽慢……一连串的问题引发大家的好奇心,孩子们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由此关于“种子”的主题活动产生了。
教师利用农村当地资源优势,投放小鱼、龙虾、泥鳅、蜗牛、蚱蜢、蚯蚓、蚕等,让幼儿观察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成長变化。春天来了,幼儿到后游戏区观察蜜蜂、蝴蝶,到水池边观察小蝌蚪如何变成青蛙;夏天到了,幼儿去科学区寻找知了、萤火虫等,探究这些昆虫的生长变化及特性。幼儿亲近自然,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动手操作进行自主学习,在一系列探究学习中获得发展。
(二)“美工区”的活动
乡村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乡村自然资源中的手工材料不仅丰富多彩,而且是天然、零成本的,更是幼儿熟悉和喜爱的,其中无不蕴涵着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的一切操作活动都可以在这些材料中得到体现,实现个人的和谐发展。我园充分挖掘得天独厚的乡村资源投放到美工区域中,以增强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创造力、手眼协调能力等。如利用稻草、蒲草、芦苇、麦秸秆、芝麻杆、玉米杆、高粱杆等,编成帘子用来建草房子或装饰环境;投放石子、玉米瓤、果壳、坛子、簸箕、草帽、筛子、瓶子等用来描绘涂色。秋天来了,我园在美工区域投放各类种子、树叶,让幼儿制作粘贴画;利用枯树枝做装饰框;用高粱秸秆来进行拼插;用稻草、玉米皮、狗尾草等编织成绳子,做成各种形状的物件。
二、利用资源,创设户外区域游戏场所
教育要回归幼儿生活,就要将以知识技能为主的教育变成以体验为主的教育,将幼儿在园的一切教育活动变成对生活与环境的体验。我园因地制宜创设户外游戏区环境,开创出沙泥水区、攀爬区、生活游戏区、钻爬区、表演区、搭建区、涂鸦区等区域,充分利用幼儿园所处的地域优势资源,体现了自然、本真、富有童趣,营造出开放、互动、丰富的趣味游戏环境。
(1)沙泥水区。由于我园地处农村而且坐落于骆马湖畔,有着丰富的沙和泥巴,我园结合当地资源设计大型沙池、水池、泥池,且位置相临,整体形状似一条箭鱼。水池就像是“鱼的眼睛”,在“鱼的嘴巴”处设计一条小溪,里边放养了鱼、虾、河蚌等,并在水池中投放磨盘、轮胎、木头墩子、小船,以供幼儿体验过小河游戏的乐趣。“鱼的尾巴”处设置为天然玩泥区,孩子们在这里挖泥、踩泥、和泥、塑形等一系列玩泥活动,体验玩泥巴带来的乐趣。
(2)攀爬区。我园利用沙池周围铺设一米宽不同材质的道路,有鹅卵石、地砖、木板等。在沙池周边设置了满足不同运动、休憩功能的四组宽度为两米的多功能廊架。为充分体现农村自然特色,我园在廊架上种植各种爬藤植物、瓜果蔬菜,供幼儿自主观察、采摘,赋予廊架更多的运动功能和生活情趣。在小溪两侧堆积土坡,利用钢索、轮胎建造简易的轮胎荡桥,并将木棍搭在小溪上面,两边用木桩固定,防止滚动。还用木棍和木板做成梯子形状搭在小溪上,攀爬不同形状的桥培养了孩子的平衡技能,提高了幼儿勇敢的品质。
(3)生活游戏。我园将南侧场地改造成开放式的角色区域,搭建极具乡村特色的小木屋、茅草亭、土锅框,请家长将家中废旧的材料带到幼儿园,并用于布置区域、营造游戏氛围,如簸箕、针筐、草帽,废旧的锅、碗、勺子、蚊帐、纱布、丝巾等。还收集了玉米秸秆、玉米皮、玉米瓤、豆角、花生等农作物,狗尾草、蒲草、芦苇等野草,以及提供一些木棍、磨盘、轮胎等材料,满足幼儿自主游戏的需求。
(4)钻爬区。我园在山坡上增加了滑梯、竹梯和木棍做的梯子、轮胎等,幼儿可以自由借助山坡上不同侧面的梯子、打绳结的绳子等爬上山头,然后选择不同的方法滑下山坡。
(5)表演区。我园利用南面的一个小山坡和两边的两棵树做为表演区的舞台背景,将一些农作物,如稻穗、玉米棒等放在树上做装饰,提供一些废旧的锅盖、盆、铁盒等作为打击乐器,利用树棍搭成架子以备挂放打击乐器。在舞台西面利用木框和稻草搭建成一个小房子作为化妆间,提供纱巾、彩绸、手甩花、化妆品等材料供幼儿装扮自己。
(6)搭建区。我园充分利用农村资源提供不同的材料供幼儿进行搭建,如木棍、木板、砖瓦、砌墙工具等,让幼儿给小动物搭建房子;利用稻草、玉米秆、芦苇、蒲草等编制成各种形状的草房子,并投放在游戏区的角落里,设置成为幼儿的私密空间。
(7)涂鸦区。我园利用西面的围墙,提供画笔、笤帚、刷子、稻草、浴花、海绵等在墙上涂色,并提供坛子、树棍、轮胎、筛子、油桶、纯净水桶、石头、玉米瓤、玉米皮、花生壳等,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创意玩色。
总之,幼儿园课程游戏活动凸显乡村资源的本土化、自然化优势,在贴近幼儿生活的基础上充实了幼儿区域活动材料,开展课程游戏化,并把课程游戏化理念渗透到一日生活中,融入教育活动中、物化到游戏环境中,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索欲望,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