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森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提升学生素质的基础,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进行分析。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学习主动性;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教师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完善和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课堂教学效率。
一、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价值
1.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学习主动性就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为自己制订详细的学习计划,能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能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主动分析问题、主动解决问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从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全面地提升自己。
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还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深度,让学生去探讨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能够通过学生主动学习,充分挖掘每一位学生身上的潜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性,体现出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通过主动学习,还能够培养自身坚定不移的学习意志,拓宽自身的学习视野,培养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了解更多的知识内容,成为一名全能型人才,符合时代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2.激发学生学习需要
学习需要是促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价值,从而体会到学习的内在要求。在学习需要的促使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会被释放出来,对课堂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终身发展的过程,课堂是传授学生知识的媒介,教师是学生的指路人和引导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只要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能够促使学生愉快轻松地学习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让学生学习有强大的动力。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比较落后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已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多数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上做到了与时俱进,然而仍旧存在少部分教师沿用传统陈旧的教学方式和观念,认为学生的学习就是提高成绩,为将来的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去背诵记忆基础知识。在陈旧的教学理念指引下,教师占据着主体地位,将知识强制性灌输给学生,根本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知识内容本身就比较枯燥,进而导致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昏昏沉沉,逐渐就对这门课程失去了学习兴趣和欲望。
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也比较少,导致教师不知道学生学习的薄弱部分,学生也不了解教师教学的重难点,教师在课堂上只是让学生做笔记。教师采用这种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获取知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不到体现,与教师也缺乏情感上的沟通交流。很多学生整课堂下来云里雾里,根本不了解教师所讲授的一些实质性知识,还浪费了学习时间和精力。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到知识只是其中一个目标,更重要的是运用自身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情感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于关注学生知识的学习,忽略学生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更没有给学生留参与实践的机会和时间,无法促使学生健康全面發展。
2.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语文、道德与法治、历史使用了教育部统编教材,然而道德与法治课程由于在中考中所占的分数比例较少,在教学和学习中受到偏见。很多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会自觉预习、复习,甚至在课堂上也不认真做课堂笔记,课堂上开小差、聊天、睡觉等现象层出不穷;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又是一人负责多个班级的课程教学任务,难免会感到力不从心,无法照顾所有的学生。因此在学习中,大多学生都是为了应付考试去背诵记忆基础理论知识,既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
3.学生的思想认知存在偏差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容易产生叛逆的心理。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他们喜欢这门课程的教师,自然就会喜欢这门课程,这门课程的成绩自然而然也会上升。相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精力不集中,昏昏沉沉地应付,不利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如果学生的思想认知出现偏差,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就会误入歧途,对自身的发展产生一些消极影响,如极端强调个人利益、缺乏诚信、缺乏责任意识等。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的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课堂主动学习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良好的开端是后期学习的基础和保障,能够为后期的教学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完全自觉地融入课堂学习中。创设趣味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为学生营造一个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嬉闹”中参与课堂知识的学习。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课程内容,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趣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探索、主动探究,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积极与同学和教师进行沟通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知识,产生思维的碰撞。
例如,笔者在讲授《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时,在课堂教学前,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歌曲《隐形的翅膀》,然后将这首歌曲所讲的感人故事讲给学生听,提问学生听完歌曲和故事之后都有什么样的感想,让学生们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积极踊跃回答问题,让学生明白挫折的含义。
2.优化课堂教学方式,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机会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学习还没有形成一个正确完整的认知,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对课程产生正确的认知和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优化课堂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主动学习的机会,绝不能采取传统的灌输教育,让学生记忆背诵基础知识。教师在优化教学方式的过程中要富有创新意识,及时更新、适时优化,寻找适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最佳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那些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点,采用形象生动的方式,给予学生直观的视觉感受,调动学生的感官,降低学习的难度,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印象和记忆。例如,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将多媒体教学方式引入课堂教学中,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带给学生直观多彩的课堂体验,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主观能动性。
例如,笔者在讲授《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时,利用多媒体整理相关的教学资料,如《苏武牧羊》《负荆请罪》的故事,将这些故事以图片或者短视频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加深记忆,积极参与到主动学习中。
3.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不仅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还要积极改变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教学模式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由于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容比较深刻复杂,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脱离实际,就会导致学生的思想产生迷茫。因此,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选取生活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融入课堂教学中,为课堂教学赋予生活化的气息,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辩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例如,笔者在讲授《珍爱生命》时,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在课堂学习之前,为学生导入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对学生进行启发,如“2008年5月12日这一天发生了什么事情?同學们都还记得吗?在这一天里,我们几万个鲜活的生命被夺去。”然后启发学生从这一事件中看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最后笔者联系教材内容,进行知识的拓宽,引导学生去自觉主动学习,去关爱生命、珍爱生命。
4.融入热点问题,激发学生探讨兴趣
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还要具有一定的时代性,教师可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适当融入一些社会上的热点新闻,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关注社会问题。然后再让学生针对事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容易受到各种约束,因此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逐渐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例如,笔者在讲授《网络改变世界》时,引入时下热点话题“互联网”“大数据”等概念,告诉学生网络是如何改变世界的,这样学生会对网络改变世界有更深入的理解,会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另外,在本课时的教学中,笔者把地方网络政务平台运用到教学中来,学生更能直观理解网络对促进民主政治进步的作用,把热点问题引入课堂,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主动性。
5.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
任何一门课程,正确的评价机制建立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和保障。教师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有利于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我,建立学习自信,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动机。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要少一些批评和惩罚,多一些奖励和鼓励。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前让学生先进行预习,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然后对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鼓励;教师还可以开展小组间竞赛,让学生积极发言,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给予鼓励。在这种竞争激烈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到主动学习中,提高学习成绩。
综上所述,要想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首先,教师要积极转变自身的角色定位,变“演员”为“导演”,成为教学引导者和组织者,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更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其次,教师要积极转变课堂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这样就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最后,教师要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给予学生充分展现自我的空间和时间。
参考文献:
[1]海世智.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分析[J].中华少年,2017(28):104-105.
[2]陈开慧.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浅谈[J].神州,2017(24):14.
[3]郝耀东.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J].考试周刊,2017(8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