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好玩”中培养核心素养

2018-02-26 13:39楼逍遥
教师·下 2018年12期
关键词:好玩培养核心素养

楼逍遥

文章编号:1674-120X(2018)36-0063-02

摘 要:“数学好玩”是指不仅要让学生觉得好玩,课堂气氛活跃,还要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更活跃,让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培养良好的数学素养,从而真正让数学课堂“好玩”。文章从抽象、推理、分析三个角度感受数学本质、经历知识形成、运用数学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数学好玩”;培养;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数学好玩么?

好玩!

若被好奇心牵着,数学好玩!

若逃离了“题海战术”,数学好玩!

若能让大家脑洞大开,数学好玩!

数学真的“好玩”么?那就让我们一起进入“好玩”的数学。

说起“数学好玩”,难免让大家想起热热闹闹的场面。那么数学真的好玩么?学生又学到了什么呢?数学的核心素养又是什么呢?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学习者在学习数学或相关领域时所应形成的综合性能力,是数学的教与学过程中应当特别关注的数学素养。数学源于生活,也必须扎根于现实生活,并应用于现实。“数学好玩”是指不仅要让学生觉得好玩,课堂气氛活跃,还要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更活跃,从而真正让数学课堂“好玩”。那么,在“数学好玩”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特别是培养让学生主动去学习、会学习、爱学习呢?笔者以“奥运中的数学”为例,从以下三个方面重点关注。

一、以“抽象”促探究,感受“数学本质”

“奥运中的数学”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好玩”的一个内容,在学习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运算、观察位置等知识,本堂课主要通过“奥运”的素材,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体育比赛中的相关实际问题,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

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目标的数学学习不能只是记住公式、法则,然后像计算机那样按程序进行运算,而是应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中逐步体会数学的本质,理解数学的精髓,打通学习的通道。任何外在的数学形式都应为理解数学本质而服务。下面以田径比赛为例。

师:这是2004年110米跨栏冲刺的瞬间。刘翔打破了当时的奥运会记录,用时12.91秒,获得了冠军。你能猜猜当时的奥运纪录是多少?

师:你们的意思是当时的奥运会纪录数字肯定比12.91大。当时的奥运会纪录是12.95秒,刘翔的用时比奥运纪录少了多少秒?

学生口答。

师:想想看,0.04秒你能干些什么?

生:什么都不能干。

师:是的,0.04秒确实很短。但是要想突破这0.04秒,却要付出多少的心血和努力啊!真是神奇的0.04秒啊!

师:再看,这两位是刘翔的强劲对手。加西亚是季军,用时13.20秒。请你估计一下亚军特拉梅尔用时多少秒?

生:在12.91~13.20秒之间。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是第二名,要比12.91秒用时多,要比13.20秒用时少。

师:分析得真好,特拉梅尔的比赛成绩是13.18秒。

师:这是他们的比赛成绩,你们觉得下面哪副图有可能是冲刺瞬间?为什么呢?

生:特拉梅尔和加西亚之间只相差0.02秒,特拉梅尔和刘翔之间相差0.27秒,特拉梅尔和加西亚距离近一点。

师:看来你们对数字的感觉真不错。

教材中呈现的110米跨栏比赛,这里隐藏的数学本质是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减法等。看上去热热闹闹的奥运比赛,其实就是为了数学本质服务。这样一个素材,其实是为了学生对之前的小数的知识进行运用,学生能够通过这个素材,举一反三学习小数比较大小以及小数加减法,必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个活动主要让学生能够感知运动的快慢跟时间有关,跟时间相差的数量有关,讓学生能够根据数的相对大小来判断,帮助学生利用数据相差大小的关系来确定三人的比赛成绩示意图。由于刚进入课堂,学生还在自我调整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而且这个环节的活动选取的计算素材都是学生能够根据口算来解决的,让学生感受到原来数学计算是这样的简单,可以“玩一玩”,同时在计算的时候发现:小数的运算在体育赛事中经常会碰到。

二、以“推理”促思考,经历“知识形成”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学习获得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不断地去发现,不断地去实践,因为这种发现的结果让人印象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数学好玩”的内容信息量比较大,这就需要教师创造合适的条件,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抽象出数学信息,用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推理,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下面以跳水比赛为例。

师:2004年刘翔获得了男子110米跨栏比赛的金牌,为国争了光。我们现在去2008的奥运跳水赛场看看中国运动员的风采。

师:看到这些信息,你知道了什么?

生:暂时的名次。

生2:何冲比秦凯高了几分。

师:何冲暂时领先,能否取得最后冠军,要看最后一跳。最后一跳开始了。

师:那何冲能不能得第一呢?请你自己拿出作业纸认真完成。

(以下是作业纸上的内容)

何冲领先德斯帕蒂耶斯32.45分,秦凯落后德斯帕蒂耶斯7.65分。

我认为第一名是(     ),第二名是(      ),第三名是(       )

理由:

师:写好的同学可以轻声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假设何冲之前是532.45分,德斯帕蒂为500分,秦凯为492.35分,那最后一跳之后,何冲为633.15分,德斯帕蒂为596.90分,秦凯为590.35分。所以何冲排第一、德斯帕蒂排第二、秦凯排第三。

师:这是一个好方法。

生2:100.70>96.9,最后一跳,何冲比德斯帕蒂分数高,所以何冲最后要比德斯帕蒂分数高;虽然最后一跳秦凯比德斯帕蒂高1.1分,但是之前落后了7.65分,所以最终何冲第一名、德斯帕蒂第二名、秦凯第三名。

师:这样也能知道他们的名次。看来你们的方法都能解决跳水比赛中的问题,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能快速解决问题就是最好的方法。

在研究之前,学生不知道之前他们三人分别的比赛成绩,只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这对一部分学生的研究产生了一定的挑战。其实,用假设法、计算法、估算法等方法都能解决跳水比赛的问题,学生在推理分析实践中,选择了适合自己研究的方式来解决排名这个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时,提倡学生用多种解决方法、策略,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增强探究数学问题的欲望和提升学习数学的信心。学生在探究跳水问题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的问题,用辩证的方式来解决体育中的数学问题,在探讨的过程中产生思维碰撞。

三、以“分析”促感悟,运用“数学思想”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广泛应用,不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体會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勇气和信心,更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在射击的练习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带来的“惊喜”,分析转败为胜的原因。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还让学生感悟数学文化的内涵,感受民族团结带来的喜悦,体会数学带来的美。“奥运中的数学”不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不仅是有用的工具,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联系到体育精神,促进人类的团结、进步、发展。下面以射击比赛为例。

师:再让我们到下一届奥运会的赛场上去感受射击比赛吧!请看大屏幕。

(出示信息:中国选手郭文珺,法国选手格贝维拉。打过7枪后,郭文珺总成绩落后格贝维拉0.2环。)

师:最后还有3枪,这是第8、第9枪的成绩。冠军到底属于谁呢?还要看最后一枪。

请看郭文珺的最后一枪(10.8)。她能得冠军么?

生1:能,这个分数已经很高了。

生2:不能,还要看格贝维拉的最后一枪。

(学生有说能的,也有说不能的,意见不能统一。)

师:那么到底能不能呢,请同桌两人一组一起来研究一下。

学生汇报。

生:第8、9枪,格贝维拉比郭文珺高0.3环,之前又比郭文珺高0.2环,总共高0.5环,她只要最后打10.3环就可以获并列冠军了。这个环数对于奥运选手应该不是很难,所以我们觉得格贝维拉会获得冠军。

生:郭文珺落后格贝维拉0.5环,这个环数相差得还是比较小的,郭文珺反超还是有很大的可能的。

师:看来格贝维拉的最后一枪至关重要。来啦(8.8环)!

师:你认为格贝维拉为什么会打出8.8环?

生:太紧张。

生:太骄傲。

师:郭文珺在一直落后的状态下,沉着冷静,为祖国又获得了一枚金牌。格贝维拉心态却不够稳定,出现失误。因此,我们学习也要冷静细心。

数学核心素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数学能力,而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射击比赛的结果常常是难以预料的,这就需要学生去分析数据产生的可能性。同伴合作探讨,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碰撞,学会与同伴合作,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面对生活中的数学信息时能够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四、结语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基于数学知识技能,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具有综合性、阶段性和持久性。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感受数学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分析数据的能力,彰显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张奠宙,巩子坤,任敏龙,等.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道理——核心概念的理解与呈现[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

[3]陈 曦.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若干思考[J].小学数学教育,2018(Z3):7-8.

猜你喜欢
好玩培养核心素养
“好玩”的数学让培智数学课堂更精彩
让小学数学课堂变得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