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论述幼儿园反思性班本课程的建构,注重将课程主体与课程资源融入课程实践,基于课程实践是教与学的动态、合作过程的本质,提出建构科学有效的班本课程应以课程目标促成儿童获得完满经验的课程建构主体价值;课程内容的选择体现基于问题解决原则的经验反思与重构,以问题解决导向原则组织课程资源;以课程审议实现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选择,提升课程实践反思能力;教师基于教学情境的多方主体参与,开展反思性班本课程评价。
【关键词】反思性 班本课程 幼儿园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1A-0058-02
幼儿园反思性班本课程注重师幼共生共存的课程主体关系,寻求课程主体与课程资源的融合。幼儿课程的主体性体现在课程实践中的儿童自我意识。儿童在积极、主动建立与他人联系的过程中,感受并反思自身的发现,从而将自身的已有经验和新经验整合,实现认知经验水平的进步,这也是儿童自我在课程实践中取得进步的集中体现。儿童只有通过教学并得到成人的支持,才能学到更多东西。教师自我采用儿童的视角感受儿童的需要,并自然回应儿童的行动,这在反思性班本课程中具有重要價值,儿童主体与教师主体在以知识的探究和建构为目的的实践活动中,将不断得到滋养和提升。以下,笔者谈谈在幼儿园构建反思性班本课程的策略。
一、课程目标:促成儿童获得完满经验的课程主体价值
幼儿园课程目标涵盖了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对幼儿所要达到的发展水平的要求。反思性班本课程目标是指在重申课程主体价值基础上,促成反思性的教与学,实现儿童完满经验的获得。课程目标重在彰显课程主体价值,明确主体间共生共存的关系内核,促成反思性的教与学的课程实践。其一,儿童被看做是有能力的学习者,要将儿童自我融入班本课程建设。其二,课程目标要在彰显儿童主体价值的同时彰显教师主体价值,要实现教师在儿童主导、教师主导的合作性经验活动中积极回应儿童的学习。其三,课程要促成反思性的教与学,教师要善于在教师主导以及儿童主导的活动中不断转换,践行“游戏作为幼儿园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理念,在确保儿童游戏时间(1小时工作原则)的同时,拓宽儿童游戏的空间和场域(幼儿园儿童博物馆的创建),以开放的游戏精神开展反思性的教学实践,促成儿童完满经验的获得。
二、课程内容:以问题解决为原则的儿童经验反思与重构
反思性班本课程内容来源于儿童生活,既具有真实情境性又具有动态生成性,是以问题解决为原则的经验反思与重构。首先,课程内容来源于儿童生活,儿童个体经验影响课程内容的选择,真正立足于儿童经验世界的课程内容,将儿童的生活世界内化入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活真实性。其次,儿童生活经验本身的零散性,儿童兴趣、想法的随意性,不同儿童之间发展水平的差异性,使得遵循儿童经验的课程内容具有动态生成性。课程的内容不仅来源于儿童生活,更是来源于儿童生活中的“真问题”,基于问题解决原则的内容整合,是立足于儿童经验世界对儿童生活情境迫切需要的积极回应。问题解决情境的课程内容具体体现在儿童常问“为什么”的探究实践中,教师少说“是什么”的观察、聆听中,以及课程资源参与问题解决的“策略”中。以问题解决为课程内容组织原则,既确保了来源于儿童生活经验课程内容的真实迫切性,又有利于将儿童自我纳入课程范围,发挥儿童“奇思妙想”“趣味横生”的主体创造性思维作用,使得课程内容丰富而具有童趣。
三、课程资源:问题解决导向的资源选择与重组
课程资源是指为反思性班本课程所涵盖的所有文化、物质环境,课程资源反映了儿童与教师的关系,是反思性班本课程建构的必要条件。在儿童自我、教师自我、课程资源融合的教与学过程中,儿童学会学习。反思性班本课程资源以问题解决导向为原则,对资源进行选择与重组。一方面课程注重社会历史文化的价值,幼儿家庭生活的文化倾向性,地方文化中的特色传统内容以及社会节庆活动等,都依据儿童年龄特点、经验水平及兴趣需求被纳入课程资源,丰富和拓展了幼儿园课程资源,形成幼儿园课程文化基调,亲子、节庆、社区活动帮助儿童体验,并自觉融入与他人形成密切关系的社会生活中,发展起对周围世界的广泛兴趣以及社会性的利他行为。另一方面,课程注重物质资源提升课程质量的价值。课程资源的选择遵循发展适宜性环境创设原则、科学有效的材料投放原则,以及问题解决导向的环境、材料组织原则。发展适宜性的环境创设原则强调对环境做适量的留白,传达了教师的反思性教育理念,环境具有过程性和激励作用;科学有效的材料投放原则注重材料与人接触时表现的“内在生命”,关注材料的功用性、审美性;问题解决导向的资源组织原则确保课程中的资源,不是简单的收集、扩大和堆积罗列,而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依据真实的问题情境在课程主体自我意识参与下,融合儿童发展要求的理性选择和调配的结果。
四、课程审议:促成有效教学行为选择的教师实践反思
课程审议是一个集理论和实践双重价值为一体的问题解决的决策生成过程。课程审议是反思性班本课程实践的重要环节,开展课程审议旨在提升教师群体的反思能力,促成有效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师的实践反思能力既体现在班本实践“现场决策的反思”能力中,又体现在对课程的审议中。反思性班本课程审议,是指在借用实例中开展类似于案例分析、问题探讨等的“头脑风暴式”反思活动,以期对那些具体情境中的经历所隐含的意义进行剖析,提升教师反思能力促成有效教学的选择。课程审议的内容涉及教学实践的方方面面,包含了教师行动中的困惑和反思,具有很强的情境性。课程审议的结果直接指向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选择。课程审议形式多样化,有小组式的,如班级、年级组,也有全园式的;有正规的,如专人、专时有制度地围绕某个或某几个问题的审议,也有非正规的教师之间的随机交流。
五、课程评价:基于情境的多方参与式评价
反思性班本课程评价是基于情境的多方参与式评价,贯穿于课程实践的整个过程。反思性班本课程评价蕴于班本课程实践的真实情境中,注重儿童在活动中的自我思考、自我评价,注重儿童主体在班本课程实践中的互议、互评,同时注重教师自我在课程评价中的积极意义。
反思性班本课程实践本质上是教与学的动态过程,是师幼间的合作性经验。班本课程以班级主题活动的形式开展,主题来源于儿童生活经验,教师在协调好儿童发展需要的多方面关系,尊重幼儿的个性和发展特点,对课程内容做出选择,筛选资源并组织相应的教学活动“鹰架”于儿童的学习。这样的教与学的过程,也是师幼合作性经验的形成过程。
【参考文献】
[1][3]德布·柯蒂斯,等.和儿童一起学习——促进反思性教学的课程框架[M].周欣,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2]曹玉兰,周燕.新知识观视野下“互动型”园本课程的建构[J].学前教育研究,2017(9)
[4]李雪艳,马琳琳.生态式幼儿园课程的内涵与构筑[J].学前教育研究,2017(8)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6]林约.基于“XMIND”思维导图的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审议——以大班“我是中国娃”主题活动为例[J].幼儿教育研究,2018(1)
[7]马克思·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李树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儿童经验生发艺术化课程的续进研究”(编号:2016-GH01011-00096)的研究成果。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