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主义的大学英语教学行动研究

2018-02-26 13:31佘阿莉
教师·中 2018年12期
关键词:行动研究建构主义

佘阿莉

摘 要:文章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自我纠正模型模式(该模式分为六个步骤:第一步,翻译。学习者将母语翻译为目的语。第二步,比较。比较母语与目的语,找出差异。第三步,分析。分析差异产生原因。第四步,纠正。把有差异或有偏误的地方按照目的语规则和形式重建。第五步,记忆。摒弃学习者语言中的偏误句,铭记目的语中原型句。第六步,重现。在其他类似的场景里把目的语中原型句重现出来),并通过开展教学行动研究来检验该模式的有效性。

关键词:自我纠正模型;行动研究;建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自从2002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全国开展后,很多高校都采取了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新型教学模式。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却发现很多学习者(主要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学习观念依旧停留在传统的形式操练上,“即认为以精读、精听为中心来学习单词、语言和语法知识的传统活动对学好外语很重要”(文秋芳,2008)。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学习者的语言输出基本上是汉式思维加上英语单词(即中式英语),看似掌握了大纲要求的词汇,却“无法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思维模式及语言要素的选择”(郭颖雯, 2003),学习者总体的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针对学生语言输出的中式英语问题,本文设计、构建了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自我纠正(以下简称“自正”)模型模式,并试图通过行动研究的方法论证该模式对提高学习者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有效性。

一、行动研究概述

行动研究作为一种研究类型或者研究范式,就其背后的思想而言,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哥白尼、伽利略等富有批判反思精神的研究者(Arhar等, 2002)。笔者结合实际把这一过程具体化为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调查研究、制订并实施计划、反思与评价。本文按照这几步进行了自正模型模式的行动研究。

二、自正模型行动研究设计

(一)发现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学习者的语言输出是中式英语,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能力提高较慢,这与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版)的要求相去甚远。

(二)提出假设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初步提出以下假设:

(1)教师的教学仍以传统的词汇、语言点讲解为主。

(2)学生的“听”与“说”不能有效结合,听说读写综合训练机会较少。

(三)初步调查

为了验证以上的初步假设,笔者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抽查的对象为S学院2013级2014年6月四级考试成绩在350分至380分的学生(随机抽取),共90人。发放调查问卷90份,收回有效问卷90份,数据分析表明90名学生中有74名(82.2%)认为教师的日常教学以语言点、词汇讲解为主,80名(88.9%)表示听力课就是“听”,基本不涉及“说”。53名(58.9%)学生认为课堂上听说读写综合训练机会较少。

(四)访谈数据收集、分析

研究过程中访谈的目的主要是发现问题以便及时调整计划,该访谈共进行了2次,研究前一次,研究结束后一次,一共采访了30名学生。访谈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

(1)你认为学好英语主要是靠自己还是靠老师?

(2)你喜欢传统的教师讲解提问为主、学生回答为辅的教学模式吗?

(3)你的课余时间如何分配?

关于学好英语主要是靠自己还是靠老师的回答。

关于是否喜欢传统教学模式的回答。

关于课余时间分配。

(五)实施行动

1.行动设计

在S学院本科2013级未通过全国统一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且上次考试(2014年 6月)分数在350~380分的学生中,随机抽取90人(57名男生,33名女生),分为两组。实验组为一个班,45人(30名男生,15名女生);对照组为另一个班,也是45人(27名男生,18名女生)。本次研究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对比教学法,即实验组在研究开始时用自正模型模式学习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第三册,对照组仍用常规的方法学习同样的教材,即教学重点在于学习语言形式,以教师讲解语言点为主。经过一学年的语言教学,研究参与者英语语言能力的变化。本研究在实验前对学生上一次(2014年 6月)的四级考试成绩进行了分析,两组学生在英语语言能力上没有显著性差异(t=.975,p=.332)。实验时间为2014年9月至2015年5月。

2.调查工具

本研究中测量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工具为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满分为710分),每次题型相同,难度也相当,因而每次考试之间有可比性。

3.实施过程

本研究跨越两个学期,实施细节。实验组和对照组每周6学时(精读4学时,听说2学时),均为自然班上课。实验组采用自正模型模式,对照组用常规的方法学习同样的教材,即精读课仍采用传统的教师传授语言知识、提问,学生回答为主的教学模式。听说课主要按照课本相关要求进行。参加本实验研究的学生参加共三次全国四级统考(考试时间分别为2014年6月,2014年12月,2015年6月)。

4. 数据分析

本研究收集参加实验研究的学生三次全国大学英语四级统考成绩(2014年6月;2014年12月;2015年6月),并对他们的英语语言能力进行t检验,以确定两组学生的差异。

实验前(2014年 6月)的全国四级统考成绩显示,两组学生在英语语言能力上没有显著性差异(t=.975, p=.332)。一个学期的实验后,实验组的总体语言能力有了明显提高(t=3.868,p=.000)。从具体项目分析发现,在提升接收性技能水平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明显优势,例如听力 (t=6. 341,p=.000)和阅读(t=5.156,p=.000)。在产出性技能方面,实验组学生的写作和翻译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t=3.492,p=.001)(但从调查结果也能看出,写作和翻译的提高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同时,在反映学习者综合应用能力的测试项目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也呈现出显著性差异(t=4.309,p=.000),说明经过研究实验,实验组的学生在综合应用能力上也有了明显提高。

三、结果与讨论

通过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自我纠正模型模式在每一单项,无论是听力还是阅读,写作还是综合测试,都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的全面提高。自我纠正模型模式可以帮助学习者找到自身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发现自己目前现有的二语水平与目的语之间的差异,然后通过糾正错误,不断向目的语靠近。这是更加强调自主学习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纠错能力,更有利于全面提升二语习得能力。但在实施这一模式的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

四、结语

“英语学习是一个漫长的内化过程,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都是朝着掌握所学语言的完整体系的方向努力”(郭晓华、欧阳菁, 2010)。自正模型模式强调在二语学习中个体间和文本间互动交流对二语习得的积极影响,是在以社会建构论为主导思想的现代学习理论框架中探索第二语言教学和学习的有效途径,该模型以建构主义学习观为基础,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为在中国课堂语境下学习第二语言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视角。

参考文献:

[1]Arhar,J.M.,Holly,LM.,kasten,W.C.教师行动研究——教师发现之旅[M].黄 宇,陈晓霞,阎宝华,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2]郭晓华,欧阳菁.基于错误分析理论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新探[J].外国语文,2010(2):137-140.

[3]郭颖雯.篇章语言学与语段、语篇口语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5):64-69.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5]文秋芳.文秋芳英语教育自选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行动研究建构主义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行动研究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教学创新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加强出入管理 建设平安校园
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翻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