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多的是让你意想不到的事

2018-02-26 13:31洪少霖何春燕
神州民俗 2018年12期
关键词:海蛎簪花彩礼

洪少霖 何春燕

丰泽东海蟳埔,是一个特别的地方。它距离文兴古码头约1公里,是自然形成的聚居村落,更是典型的海滨渔村。在那儿,飘荡着浓郁的海洋文化气息;各种民俗,更是在光阴流河里拥有独属它们的韵味与风情。

在蟳埔,除了咸咸的海风,独属于这里的大海味道也是这里的标志,“蚝仔煎”就是其中之一。有民间谚语道:“二月肥蚝肥韭菜,无吃是你呆(遗憾)。”

那么,美食之外还有哪些令人耳目一新,让人意想不到的蟳埔传统习俗呢?

半夜三更出嫁

在蟳埔婚嫁习俗中,至今还保留着许多原生态的色彩。

送彩礼本是一件喜庆事,但在蟳埔这里,送彩礼这天却是吵吵闹闹的。等等!难道又是男女双方因为彩礼嫁妆的问题闹矛盾了?那会不会好好的一桩婚事就这么不欢而散?

当然是不会的。因为这本来就是人家蟳埔当地送彩礼一定要做的“吵盘”。蟳埔人把彩礼叫做“盘担”,男方事先通过向神灵问询及专业人士计算,选定良辰吉日(也称“看日子”),把“盘担”送到女方家里。因为日子不同,“盘担”分为“三日盘”、“五日盘”和“七日盘”。

把“盘担”送到女方家里以后,男方常常不想让女方“占便宜”,女方也一点都不想“吃亏”,双方就开始为了花包、糖果、饼干、金银首饰、禮金等这些聘礼的事开始“吵起来”,这就是所谓的“吵盘”了。“吵盘”象征吉祥,吵完之后,双方皆大欢喜。但现在,这个习俗正在慢慢消失。

像“吵盘”这样有趣的婚嫁习俗,在蟳埔还有。估计也没有多少地方的新娘会像蟳埔新娘那样选择“半夜出嫁”了,这背后有什么缘故?

像婚礼这样如此讲究吉利的习俗,每一个步骤都极看重意头和吉利。所以,蟳埔地区选择“半夜出嫁”自然是有讨意头的意思在里面。这和泉州惠安的“走婚”、“半夜出嫁半夜回”习俗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新娘天黑时来到夫家,夫家要把灯关上,寓意“入门乌,生搭埔”(进家门时天是黑的,便会生男孩)。媒人也适时地念上四句吉利的话,为一对新人送上祝福,像“新人跨入厝、造大船起大厝”(新娘进入家门,夫家建造大船修建大厝)、“加壁对加壁、钱银剩半壁”(两人后背相对,家财能积蓄无数)、“好花是绸春、好翁是郎君”(男女皆好,天造地设)、“吓阿吓今年结婚作老爸、吓阿吓吓得今年结婚做老母”(开开心心,男做父亲,女做母亲,白头偕老)。这些祝愿词,不但寓意美好,而且用闽南语念起来,朗朗上口,很是好听。

在闽南,人生最大三喜就是:此结婚,后生子,而后做爷爷。

孩子出生以后,还在坐月子的新妈妈是不能随便到别人家里串门的。出月子以后,第一次到别人家里做客,这个家里的主人要拿出一样食物塞进妇人嘴里,否则根据传说,这个主人家里的东西将会被老鼠偷走。

在子女出生后的第14天、满月、周岁、生日及每年七夕节,长辈们都会让幼儿叩拜七娘妈,又叫檐口妈,及床母,祈求七娘妈和床母保佑婴儿好养好带。蟳埔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憨憨吃、碰碰大”,这是希望孩子多吃饭,早一些长大,身体健康,万事顺利。

远渡重洋来的原材料

游客来到蟳埔,还未见到大海,就可以提前嗅到海洋的味道。这股海洋的味道来自哪里呢?来自蟳埔地区的传统屋宅。有趣的是,这种传统屋宅的原材料居然不是本国原产的,而是在宋元时期,跟着我们国家的船漂洋过海来的。

蟳埔的传统屋宅,叫做“蚵仔厝”,顾名思义,就是用蚵壳砌的房子。据专家考证,筑房子的蚵种并非泉州原产。2002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亨利来泉州沿海考察,指出他在西欧的挪威、荷兰等海边也曾见过类似的“蚵壳厝”。那这些蚵壳是怎么远渡重洋来到蟳埔,被当年的蟳埔人用来造房子的呢?

宋元时期,泉州远航船队把丝绸、糖、茶叶、瓷器、布匹、桐油等比较重的货物运往世界各地进行贸易交流,回来时带回钻石、玛瑙、玳瑁、香料、玻璃等手工制品,这些运回的货物比起运出去的货物重量要轻许多,船员就顺便捡了许多南海群岛、印度洋、波斯湾等地民众丢弃的海蛎壳来压船,使大船不易被风浪掀翻。抵达港口后,大量的海蛎壳被遗弃在海边的滩涂上。日积月累,海蛎壳堆积成山,蟳埔人发现每个海蛎壳都足足有手掌那么大,厚度约有5厘米。当时,当地缺乏建筑材料,加上沿海海风咸湿,红砖建筑易受腐蚀,海蛎壳不怕渗水,冬暖夏凉,最宜人居。从此,泉州地区就流传起了一句话“千年砖,万年蚝”。

蟳埔的蚵壳厝散发着浓浓的古城异域余韵,外墙上密布的大贝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是海洋文明的特色与见证,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留至今日的风情与风韵之一。

头上顶着个小型花园

看到蟳埔的簪花围,我常想起我的奶奶。其实,早些年许多闽南妇女也都有簪花围,只是相对比较简单,没有蟳埔女那般丰富鲜明,那般坚守,那般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

蟳埔女大都会在头上顶着一个小型“花园”。她们将头发盘到脑后,绾成一个圆髻,将各种玉兰、含笑、月季等鲜花串成花环做成一个美丽的“簪花围”,戴在头上。她们的头顶及耳坠上有着各种饰物,有着不同的含意。不同的辈份,戴的饰物自然是不一样的,未婚女孩所戴的往往是圆形丁勾耳环,不加环下耳坠;结婚以后改戴加耳坠的丁勾耳环,称为“丁香坠”、钗阿针;做了奶奶后,便改戴“老妈丁香坠”、“筒针坠”。饰物是区分蟳埔女辈份的重要标志。其他的饰物玳瑁头梳等也都有所区分,有新款老式,有简约复杂的分别。

经常讨海的人,或到过远洋的人,大都会明白,在大海的蔚蓝之外,且有着一份苍白,一份辽阔给予人无助之感。大海在它的宁静、美丽之外,也存在着许多危机,那无数风云与浪涛对生命显得无情,让生命显得脆弱。特别在过去科技不发达的时代,更是如此。所以,习惯出海的人,会更加喜欢鲜艳的色彩,濒临海岸的蟳埔女同样也是如此。

据介绍,“簪花围”可能是沿海上丝绸之路而来。古时阿拉伯人延续至今日的民俗风貌,也有可能被古泉州人遗传下来。这些习俗凸显着蟳埔作为海洋文化前沿地带的鲜明特征。

在旧时,闽南人十分重视民俗,有着许多民俗节日与活动。然而,随着科技社会的发展,许多闽南民俗正在逐步消失。而现在,蟳埔的民俗依然在虔诚的信仰及欢声笑语中被坚守,在当地百姓朴质生活中驻留。这些传统民俗特色,是无数蟳埔百姓千百年来智慧的总结与凝固。在蟳埔人的精神里,有着一股融合了海洋之后的刚强与韧性,在蟳埔人的民俗里,蕴含着无数那般虽然形式不同但却饱含真诚与深情的情愫。

猜你喜欢
海蛎簪花彩礼
云鬓簪花入画来
霓裳掩春心——周昉《簪花仕女图》品鉴
该不该倡导“万元彩礼”?
置胆插花馨 尊觚花器与簪花内胆
我,结婚不要彩礼
故乡的海蛎
彩礼逐年涨,男娃不敢养——农村“天价彩礼”已成脱贫障碍
家乡的那一片海蛎
海蛎献给你的情菜
簪花仕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