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语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02-26 01:25侯蕾
教师·中 2018年11期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马克思主义互联网

侯蕾

摘 要:文章首先从教学内容存在供给重复、教学内容有效供给不足、课程教学供给手段不当这三个方面分析供给侧改革视角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四个供给侧改革视角下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应对策略,分别是推动教学内容整合,实现教学精准供给,优化教学供给手段,改良教学供给方式,希望能为关注此话题的研究学者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互联网+;供给侧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8-16

作者简介:侯 蕾(1983—),男,天津人,天津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原理、伦理学。

供给侧改革在经济领域的定义是适当地将总需求扩大,实现需求侧的优化,加强供给侧改革的力度,让供给体系的效率有所提高,并达到良好的质量标准,进而让经济能够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在高校的思政教学中引入“供给侧改革”的理念是要考虑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让教学体系的知识供给能力和质量有所提高。

一、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分析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存在供给重复

教学内容存在的供给重复造成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产能过剩。从纵向重复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发现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内容与高中的课程内容有所重复,不仅如此,甚至可以发现高校的思想政治内容和初中的课程也有所重复。以高中的教学内容为例,思想政治教材概括起来是三大部分内容,即经济、哲学、政治,教材内容的编写以这三方面的常识为主要内容,教学内容理论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政治、哲学思想,另外还涵盖了科学社会主义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而高校的教学内容虽然在形式上不再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哲学,但是教材的名称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事实上教材的内容和高中的思想政治内容有着较高的重复性,并没有随着名称的改变而发生本质上的变化。虽然高校的教材内容有着较强的逻辑性和理论性,但是教材编写的范畴和原理与高中思想政治的教材内容并无不同。以高校思想政治教材《中国近代史纲要》为例,其中有较大部分内容在高中的教材中有所描述,而且高中的教材还比高校的教材更加的详细,解读得更加彻底。体现横向重复的是高校四本教材之间的重复,其中《中国近代史纲要》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概论》这两本教材中的内容有着比较明显的交叉现象。

2.教学内容有效供给不足

教材内容的供给不足是指对学生思想的输入不够深刻、不够细致。有效供给不足是供需不平衡的表现。高校的思想教学内容没有达到满足学生需求的标准。需要说明的是,高校现行的思想政治教材有着较为完善的体系,有着丰富的内容。教材内容涵盖了思想道德、法律,是为树立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构建。但是教材的编写滞后于实际的发展,尤其是国家的改革正在不断地深入、不断地向前推进,而且党的发展也会产生较多的思想理论成果,会产生针对治国的新理念。高校的思想政治教材内容十分缺少这一部分。学生无法在教材中找到国家发展新的理论成果和新的治国理念。另外,高校的学生面临的生活环境已经不同于高中、初中、小学,他们和家庭成员生活的时间大大减少,与社会有了更多的接触。他们在思想上也会发生十分微妙的变化,在生活中容易遇到思想上的困惑,并且会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影响有可能是负面的。因此学生需要为困惑找到答案。但是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材内容中,几乎不涉及学生生活中的思想问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联系较少,是与现实有所脱节的状态,无法与学生的思想产生共鸣[1]。

3.课程教学供给手段不当

学生在刚刚步入大学校园时常常是踌躇满志的状态,前排的座位坐满学生,此时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极高,而且和老师的相处也十分的融洽。但是这种良好的学习状态无法长时间维持,可能发现一段时间之后,学生们喜欢坐在教室的后排座位上。高校的思政老师失落和苦闷之余思考其中的原因,“供给侧改革”的思想能够较好地解答这一现象。高校思政的课堂教育模式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想要让学生学习到体系中的所有知识,想让学生领悟到较深层次理论的意义,想让学生的思想在学习之后达到一定的高度。但是在實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发现能够认真听讲的学生为数甚少,最终陷入一种“老师不愿讲,学生不愿听”的困境。在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强调携手“互联网+”这一理念会较大程度地弱化教师的权威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高等教学中扮演着教育资源提供者的角色,滋生了一种高高在上的心态,这种心态导致教学课堂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

二、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探讨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应对策略

1.推动教学内容整合

以供给侧改革为视角,针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供给的重复性问题,对教学材料的具体内容进行“去产能”整合,减少冗余教学内容,避免教学材料的无意义重复,以实现高校思政教学内容的优化。具体可以从横向及纵向两方面的内容优化入手,通过以下措施实现教学内容的整合:

一方面,重组高校思想政治教材编写组,除了原本的咨询委员会成员、编审专家及编写成员,还可以吸纳教材编写专家及高校思政教育专家等。高校思政教学主要在高校教学的前期阶段,这一时期的高校学生刚刚结束高中教育,许多学生还没有完全做好高校学生的心理准备,为此就需要从教材编写方面实现高中及高校教材内容的有效衔接,还可以引进高中阶段的思政教材编写专家进入教材编写组。另一方面,基于高校学生的特殊性,在开展高校思政教学时,思政教师也需要注意实现高校思政教学与高中思政教学之间的有效衔接,就高中及高校思政教学材料加以整合,明确二者之间的差异性与共同点,求同存异,以保障高校思政教学的有效性[2]。

2.实现教学精准供给

以供给侧改革为视角,对高校思政课堂教学内容供给有效性不足的问题加以分析,可以通过对教学内容加以拓展,采取具备精准性与有效性的供给手段,以保证高校思政教学的计划性、针对性与组织性,从而确保高校思政教学能够有效转化为学生的个体思政理念,实现理念与认知的外化体现,从而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此,高校思政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党性原则、社会原则及人民性原则,始终站在党、社会与人民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并能够将党的思想理念及政治意识转化为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思政教学内容的内化。

猜你喜欢
供给侧改革马克思主义互联网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