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桃春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数学学习策略、数学学习思维模式以及数学学习的情感和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培养学习能力,最终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些重要事项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习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基础阶段,也是学生思想的启蒙阶段,对学生今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小学教育的优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小学数学特点与小学阶段学生特点相结合,采取适当方法来教学。
一、建立好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手段,而且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价值体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靠双方共同努力,但教师起着主导作用。首先教师要了解和研究学生,了解学生们所喜爱的、感兴趣的,以及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有了解和研究了学生的情况才可以更好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其次要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当然教师要把握好距离的尺度,学生毕竟还是孩子,不容易很好地把握分寸,师生关系过密了就容易使学生不尊重老师,老师在学生眼中就没有了威严。当然教师还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严,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都需要得到他人的尊重。学生在取得成绩或有所进步时,总是希望老师给予表扬;当犯错时,都会害怕老师批评,更不希望当着同学的面,这反映了学生的自尊心理。教师要认识到这点,该表扬时就表扬,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尊重与关注;批评学生时要注意采用适当的方法,要分析错误原因,指出错误危害,不能一味地批评、指责,更不能对学生进行挖苦、讽刺甚至人身攻击而因此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如果师生之间没有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将极大地阻碍学生的学习发展、人格建立。
二、创造生动课堂
小学数学都是一些比较简单的内容,是数学教育的基础,但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小学生心智处在刚刚发育阶段,对事物了解以及认识都比较少。另外,小学生有孩子特有的天性,对事物都比较好奇、喜欢热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出生动的课堂,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乐趣。小学教育不能像初中教学一样,尤其是低年级小学教学,不能单纯地讲解理论知识,这样学生不但不能听懂,也会感到比较枯燥无味,对教学没有任何积极作用,还可能会增加其消极影响。所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将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实例引入课堂。比如说,在学习加减法的时候,教师以分苹果为例,这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的事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物品的实验,对加减法的算法有一个更好的理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计算技能的训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之间的关系
在数学教学中,要摆正计算教学的位置。必要的计算技能训练是需要的,但不能脱离 生活现实和问题情境单纯进行计算技能训练。数学的本质是研究数量之间的关系。数学可被定义为“模式的科学”。在数学中我们并非是就各个特殊的现实情景从事研究的,而是由附属于具体事物或现象的模型过渡到更为普遍的“模式”进行研究的。如:正整数加减法具有多种不同的现实原形,加法所对应的既可能是两个量的聚合,也可能是同一个量的增加性变 化;同样的,减法所对应的既可能是两个量的比较,也可能是同一个量的减少性变化(表现 了“二元的静态关系”还是“一元的动态变化”)。它们所对应的都是同一类型的表达式, 而这事实上就包括了由特殊到一般的过渡。然而,在相应的数学表达式中所说的现实意 义、包括不同现实原形之间的区别则完全被忽视了。在这个题目中,解决问题的方法用数学 算式表达为5+5-3=7或5-3+5=7,从形式上看是完全一样的,可在实际中表示为不同的操作步骤。为了真正理解存在于多样性之中的简单性,在计算的同时,学生又必须能够由算法的简单性回到多样化的现实。我们应使数学知识向现实生活“复归”,找到算术公式的现实意义,促进数学知识的学习向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的转变。
四、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每一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可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我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你帮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吗?想买一本标价是11元的书,你准备怎样付钱?想怎样简便地把钱付清又不用营业员找钱,你有好办法吗?然后请代表说说看。”这样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日常买东西付款的方法再现,让他们议一议,说一说初步建立十进制的体会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这样联系学生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就会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喜欢数学。
五、算法多样化的追求,影响了技能掌握
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是课标的一个亮点,但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出现一方面教师一味追求多样化的算法,花了不少时间;另一方面学生在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时,感到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找不到最优算法,从而影响学生对基本计算技能的掌握。例如“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当教师列出算式12×3后,先由学生各自探索算法,分组交流,再在全班展示不同算法:①12+12+12=36 ②12×3=36 ③10×3=30 2×3=6 ④30+6=36等等,最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练习时教师发现很多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比如连加方法),有的學困生不知道用什么方法算,而竖式算法是小学阶段一种常用算法,学生却很少采用。
总之,小学数学的兴趣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兼顾学生的学习发展阶段特点来开展的,教师也要不断完善教学设计和教案的制定,从而实现教学的完善。(作者单位:甘肃省临夏县坡头学区7318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