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1.通过对重点段落的解读,理解百草园之“乐”。2.归纳段落中描写景物的写作手法,通过课后练笔让学生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仔细揣摩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的遣词造句,使学生掌握多种描写景物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理清段落思路及作者的描写顺序。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设疑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大致瀏览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全文,并对文章划分了层次。想必大家对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板书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在开篇第一自然段中就告诉我们,百草园在那时是我的乐园。(出示第一自然段)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的第二自然段,仔细揣摩其中的文字,看看鲁迅先生是如何将这充满趣味的乐园展现出来的。
二.预设问题,初步感知
师:首先,请大家默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这一段中作者都描写了哪些景物呢。(出示第二自然段)谁来说说你都找到了哪些景物?哦!有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有桑葚、鸣蝉和黄蜂,还有叫天子、油蛉和蟋蟀等等十多种景物。说的很全面!请坐。本段是全文的精彩之笔,不仅形、声、色、味俱全,而且春、夏、秋景皆备。哪位同学能够借助老师的提示把大屏幕上的句子补充完整呢?(出示填空题)你来!这位同学的发言很完整,声音也响亮。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黄蜂和菜花的金黄是写颜色;肥胖、高大、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状,这两者都是从视觉上写。长吟的鸣蝉、低唱的油蛉和弹琴的蟋蟀则是从听觉上写。覆盆子又酸又甜,写的则是味道,是从味觉上写。所以说它有声有色,有滋有味。除此之外,这一段还包括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物。谁有信心做个小老师,告诉同学们文段中的哪些景物对应了春、夏、秋这三个季节呢?(出示填空题)菜花开在初春,桑葚成熟在暮春,鸣蝉出现在盛夏,蟋蟀在秋天开始弹琴。这三个季节的景物与后文冬天的百草园合为一幅完整的四季图,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巧。说得太棒了!同学们应该向这位同学学习,在课下多多观察,多多感悟!百草园中的一切,在少年鲁迅的心中是那样生机勃勃,意趣盎然。不知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在这一段中,作者是通过一个句式将这些有趣的景物连缀在一起的。对!就是“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出示句子)别看这个句式隐藏在文字中很不起眼,但是它的作用可是非常大!大家想一想它起到了什么作用?这样写又有怎样的好处呢?你说的很好,如果能想的再全面一些就更出色了!再试试!真不错,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说出来了!“不必说”与“也不必说”撇开一些东西,是为了突出“单是”之后的内容。告诉我们“单是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已有无限趣味,那么整个园中的乐趣自然就更比比皆是了。这样写,突出了百草园在童年鲁迅的心中具有无穷无尽的乐趣。那么,请大家跟随老师看一看“不必说”与“也不必说”之后的景物分别存在什么共性,他们的描写顺序又是怎样的呢?没错!菜畦、石井栏、皂荚树和桑葚都是…静物,而鸣蝉、叫天子和黄蜂都是…动物。你来说说,这些景物在描写顺序方面有什么规律呢?真细心!从地面上的菜畦、石井栏,到高大的皂荚树和桑树枝头的桑葚是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描写的;与此相反,树叶里的鸣蝉、菜花上的黄蜂以及草间的叫天子则是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来描写的。仿照之前的学习方法,我们可以看到,“单是”之后的内容也是按照动静结合的手法来描写的。(出示“单是”之后的语句)以句号为分界线。先是动物,有油蛉、蟋蟀、蜈蚣和斑蝥;后是静物,有何首乌、木莲和覆盆子。同时,作者还为我们描述了一系列童年趣事,你都读到了哪些童年趣事?作者描写他们的语言风格又是怎样的呢?哦!这些趣事有翻断砖、按斑蝥、拔何首乌根等等,语言风格则是朴素、真实而生动。(出示:朴素、真实、生动)
三.概括重点,总结课堂
师:最后,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这一乐园究竟乐在何处呢?第一,乐在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多感官结合。除了之前讲到的视觉、听觉、味觉之外,还有“光滑、用手指按住斑蝥的脊梁”这些触觉的描写。
出示:
板书: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第二,乐在修辞准确、用词恰当。有用比喻将覆盆子比喻成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有用拟人描绘油蛉、蟋蟀的低唱、弹琴。还有形容石井栏的光滑,形容黄蜂的肥胖和形容叫天子的直窜等词汇和语句。不仅十分贴切,而且写出了孩子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板书:修辞准确,用词恰当)
第三,乐在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先用两个“不必说”从整体上描写百草园,由低到高写静物,由高到低写动物;再用“单是”引出“泥墙根一带”,动静结合。由整体到局部,层次井然,条理分明。
四.课下练笔,巩固检测
师:通过对这一自然段的学习,想必大家都收获了许多描写景物的好方法。那么请同学们仿照这一段文字,描写身边的一处景物,用上“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并注意合理安排描写顺序。要求200字左右。(出示作业)
(作者介绍:王晞萌,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研究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