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芳芳
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二课时。气温是组成气候的最主要的两大要素之一,本节课与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是并列关系,它是第一节有关天气知识的自然延伸,学好本节课能为学习本单元第四节《世界的气候》及“区域地理”中气候特征奠定基础,所以本节内容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初一学生对地理的理解能力比较差,抽象思维能力也不强,但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好奇、好动、好表现是这一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扬长避短,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鼓励学生多观察、敢思考,进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会带领学生掌握一些判读等温线图的基本方法,进而读图得出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在此过程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会造成以下几点不足:首先,学生对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的掌握总是一知半解,不能熟练地自主读图得出气温分布特点;其次,学生对气温分布特点的成因理解得不够透彻。因此,学生不能很好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并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是本节课的难点。考虑到以上原因,笔者决定将本课利用微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翻转课堂的尝试。
设计
要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解决难点,教师需要设计好课前学习任务单,让学生能够在教学微视频的支持下,独立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掌握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并得出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笔者在设定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达成目标时既依据了新课标,也考虑了学生的学情,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达成目标设定如下: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和查阅课本,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中给出的学习任务,学会判读等温线图,知道世界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知道气温受海拔的影响而呈现出的垂直变化规律。为了帮助学生更快更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笔者给出了对比学习、读图分析、联系生活的学习建议方法。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笔者给课堂学习形式的预告部分起了有趣的名称以增加学生对课堂的期待。通过学习任务一,使学生掌握判读等温线图的基本方法;通过学习任务二、三,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并通过读图得出气温分布特点,为课堂教学打好基础;通过学习任务四,紧密联系生活,提高学生兴趣,使其可以更好地理解气温垂直分布特点。
课堂学习达成目标的设定结合了课前任务单中的达成目标,重在探明气温分布特点的成因,让学生不仅能明其理,更能知其因。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吸收,将知识灵活运用。本堂课的学习方法建议是:实验探究、小组合作、联系生活。在完成课前学习任务单的基础上,学生已经掌握了等温线的判读方法,知道了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海洋和陆地的气温分布差异,笔者设置了实验探究的环节,在进阶学习中利用“小小科学家”的环节,让学生动动手、动动脑,利用生活中的简单物品模仿海洋和陆地,通过简单明了的实验现象将难理解的海陆热力差异的性质轻松掌握。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步骤,并选出优秀小组上台做示范,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难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地理源于生活,地理知识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并将知识应用于生活。为了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气温分布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在进阶学习的第二个环节,笔者设计了“闯关寻宝”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在寻宝路线中能够利用当堂所学的知识解释不同地区的有趣现象。
在合作探究环节,笔者引入了雄安新区的热点新闻,让学生结合所学的气温分布与变化的知识点,对雄安新区进行规划,做一名小小规划师。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知识得以活用。
制作过程
在微课程的设计中,笔者用到的软件有:视频制作软件万彩动画大师、视频编辑软件CS、Flash教学软件。教学微视频的格式生成为MP4,时长4分零2秒。教学微视频对应支持完成学习任务一、四,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会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视频中通过回忆前面所学等高线图的判读方法,让学生通过对比学习掌握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随后,笔者利用著名诗句“高处不胜寒”,引出学生对气温垂直分布特点的初步认知,通过观看Flash动画让学生自己总结气温垂直变化的规律。较难部分视频中会有讲解,较易部分学生通过任务步骤自己可以得出结论。笔者利用细微处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要让学生能够依靠教学视频独立自主完成课前学习任务,就需要制作精彩有趣的教学视频。在不断失败又不断尝试后,笔者利用拟人手法模拟地球,与学生拉近距离,通过地球的口吻,向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告诉学习方法与步骤。视频中,为了清晰表达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笔者利用镜头拉伸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等温线图的特點。在学习气温垂直分布特点时,笔者利用情境法模拟古人登山望远的“高处不胜寒”,让学生能很快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气温会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随后,利用Flash软件,让学生通过简单计算,掌握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规律。
同时,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利用教学视频完成学习任务,笔者在视频中需要停顿的相应位置设有文字提示,让学生在学习时能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完成任务的时间。
教学应用过程
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笔者首先设置了“课前知识大比拼”环节,通过一些判断题让学生给出手势来快速了解学生课前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设置了一道读图题检测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海陆气温分布差异的原因,笔者设置了“实验探究”环节,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先利用问题引导让学生发现海洋和陆地在气温的吸热放热方面存在的差异,再给出一些实验器材,让他们利用生活中一些简单常见的物品如水、沙子等,模拟海陆热力差异,小组合作设计写出实验步骤并进行证明,之后选取一组在讲台上进行实验,同时,继续后面的教学。endprint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为了让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来解释我们生活中的现象,笔者向每个小组手中的平板电脑发出了游戏指令,进行“闯关寻宝”环节,每个小组任选一条“寻宝路线”前进,在每条“寻宝路线”上设有不同的关卡,只有在关卡处回答对问题才能继续前往下一个关卡,直到最后获得宝藏,用时最短的小组则为本轮游戏的获胜组。笔者在设置路线时充分考虑了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并精心制订了三条闯关路线,学生在闯关完成后收获的宝藏即为气温分布知识的一个升华。
为了将课本知识更好地应用于生活、服务生活,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潜能,笔者在课堂最后一个环节设计了“小小规划师”的活动:假如你是国家任命的雄安新区的规划师,那么根据本节课所学气温变化与分布的知识点,请你为雄安新区的建设出谋划策,并说明理由。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跃跃欲试,出谋划策,小组合作,全班汇总,共同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评价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需要改进之处:首先,视频的制作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今后在制作视频时,需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视频制作的方法。其次,由于教学中设计活动较多,学生的活动方式及课堂有效教学的时间把控,是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提高的。最后,微课程教学的关键在于合理恰当地设置出精确的达成目标,它会作为一个方向指引后面所有的任务设计,这也是笔者今后需要不断学习改善的地方。
评委印象
这个微课程作品的制作是在学生了解和学习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对比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来学习等温线图的判定方法,并利用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来阅读世界气温分布图,由此得出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会了有关等温线图的相关知识,也掌握了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1.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简约明确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二课时)自主学习任务单中达成目标的设定,语言简练精确,设计由浅入深,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可以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达成与否。同时,学习任务中问题的逐层递进设置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通过观看教学微视频一步步完成自主学习任务。
这节课的课堂学习形式预告通过“课前知识大比拼—大展身手(小小科学家、闯关寻宝)—合作探究(小小规划师)—展示说明(我的地盘我做主)”几个环节,让学生提前了解课堂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和步骤,环节名称的趣味性设置,让学生对课堂充满期待。
2.微视频的制作生动有趣
微视频设计新颖有趣,视频开头以地球作为拟人对象,带领学生快速进入上节课所学内容的复习中,同时自然过渡到等高线地形图的复习中,通过对比学习让学生很快掌握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并在后面有关气温垂直变化的特点探究过程中,利用动画将古人登高望远作诗“高处不胜寒”的情境还原,让学生很容易就可以结合生活说出气温是随着海拔升高而递减的。随后,在视频中利用Flash动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动手计算,得出气温每上升一百米,气温下降0.6°C整个视频中的关键点都有对学生学习步骤的提示和指点,为他们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提供了保障。
3.课堂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亮点突出
课堂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为本次微课程的设计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任务单中为了突破学生对海陆热力差异难点的理解而设计了“小小科学家”的实验环節,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了知识。随后,为了使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并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赵老师分别设计了“闯关寻宝”和“小小规划师”的探究活动环节,使学生可以在玩中学、乐中学。赵老师通过引入时下热点地区——雄安新区,让学生利用所学为其建设出谋划策,此处设计新颖有趣,适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活跃思维方式,也加强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值得点赞。
除了以上优点,我认为视频的制作还可以采用更加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让视频效果、配音语言、画面转换更加精美、流畅,同时,还可以把教学活动设计得更精确和具体,以免出现设置问题的范围过大导致学生操作起来困难的现象。
(郭双 NOC活动评委/山东省邹城市兖矿第一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