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行指明了方向,也为组织部门结合工作实际,聚焦聚力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提出了新的要求。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江宁区组织系统将牢牢把握党的建设总要求,着力构筑三个生态,不断激发全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活力。
一、以突出政治标准为核心,着力构筑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首先要牵住干部队伍建设这个“牛鼻子”,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端正好干部标准,提拔重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
一是紧抓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为组织工作提出了鲜明的导向和清晰的路径。江宁区实行园街、部门、国企分类考评,推进“一家一张卷、每月一通报、一季一点评、半年一观摩、一年一述职”,把考核结果充分运用到区管领导班子调配中;制定《关于支持改革创新、鼓励干事创业,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的办法(试行)》,为领导干部创新思变、务实担当注入了强心剂。下一步,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谋则立、立则干、干则成,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精气神,组织动员全区上下、各行各业,对标找差補短板、撸起袖子加油干,以翻篇归零的心态,提升新标杆、迎接新挑战、开启新征程,开辟江宁区新一轮发展的新境界。
二是畅通年轻干部进步渠道。党的十九大明确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两步走”战略安排,实现伟大梦想,需要一任接着一任干,“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将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江宁区将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大力发现储备年轻干部,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的要求,大力落实“789”青年干部培养计划,启动实施年轻干部“5050”工程,用5年时间培养使用50名45岁以下的区管正职,50名35岁以下的区管副职,2017年已提拔使用18名“80后”年轻干部。酝酿制定“年轻干部培养9条”,探索推进干部见习制,搭建实践锻炼、竞争选拔、动态管理三个平台,努力打造薪火相传的干部梯队。
三是紧抓社区书记带头队伍。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只有好的“领头雁”,才能带好一支队伍、带富一方百姓。江宁区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制定出了“村书记8条”,打好政治激励、工作勉励、保障奖励组合拳,已有113名村书记被推荐为“两代表一委员”。2017年以来,11名村书记成为区管干部、公务员、选调生,并建立了离任补助定期增长机制,切实让村书记“干有劲头、离有保障”。举办村书记先锋学堂2期,搭建政治学习讲台、互动交流平台、比学赶超擂台、工作业绩展台,推动村书记成为基层政治生态的护林员、服务群众的联络员、维护稳定的安防员。
二、以优化引才环境为支撑,着力构筑更具竞争力的创新创业生态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创新的核心在人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在人才,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更离不开人才,“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深刻把握党的十九大对人才工作的要求和内涵,在“识才、爱才、用才、容才、聚才”上奋力作为,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
开好引才良方,汇聚天下英才。党的十九大指出,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近年来,江宁区依托诺奖小镇、未来网络小镇等一批“产业+人才”特色小镇建设,先后引进5名诺贝尔奖得主和36名两院院士。突出企业引才用才主体地位,制定出台“人才强企10条”新政,创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机制,并多次受到中组部主要领导肯定。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地区之间人才引进的竞争愈发激烈,纷纷出台更具吸引力的政策争夺人才,“一篙松劲”就可能落后千里。对江宁区而言,必须不断深化科技人才体制改革,依托“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和欧美留学报国会三个国家级基地的独特优势和26所驻区高校、750多个研发机构“富矿”资源,大力实施“创聚江宁”计划,努力打造“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生动局面。
优化创新环境,构筑“筑梦空间”。打造人才高地、建设人才强国,除了要做好“引进来”,还要统筹抓好“留得住”、“用得好”,通过打造高效的协同创新体系、精准的创业服务体系、细密的创业保障体系,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形成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当前,江宁区正以“两落地一融合”作为聚力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快整合成立江宁三大高新区,探索“一区多园”运行格局,把最强的干部配置到深化改革的一线、创新发展的一线,以新的机制激发新的活力,以新的模式催生新的干劲,推动江宁区在全市“两落地、一融合”上当主力、争排头。同时,紧扣集成改革试点,率先开展与驻区高校院所共同推进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权改革试点,打出一套“畅通人才流通渠道、提升人才创新载体、优化人才服务生态”的组合拳,深化“人才强企10策”,使人才链条嵌入到江宁区发展的创新链、产业链、科技金融链。通过在政策创新、要素配置、服务提升等层面持续发力,创优土壤更肥沃、阳光更灿烂、雨露更充足、空气更清新的创新环境,持续保持江宁区在全省人才工作中的领先位次。
三、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着力构筑文明和谐的城乡治理生态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坚持把抓基层强基础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endprint
一是打造基层党建新品牌。新修改的党章,增加了“党支部是党基础组织,担负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黨章修正案,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的指示精神,在工作理念、形式、载体、机制等方面不断探索,推陈出新。当前,江宁区正全力开展基层党建“三大特色品牌”建设,即以“互联网+党建”为依托,以党员远程教育、志愿服务、党组织关系转接等功能为核心,以“集中展示、综合服务、在线监测”等平台为支撑的党建大数据服务中心;以助推产业发展为目标,以67家“双自”上市企业和10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为对象,以非公党建社会组织孵化、集中服务、交流活动为抓手的非公党建服务中心;以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以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支点,以居民小组党群微工作站、党群微家为触角的党群服务联动网,切实用新品牌提振基层党组织新气象,用真服务换取群众真满意。
二是拓展基层治理“红阵地”。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社会治理创新是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提出的新要求,必须大力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让党的基础组织扎根到人民群众中去,才能架起与党和群众的“连心桥”。江宁区组织系统把解决小区物业管理作为社会治理创新的切入点,在前期率先成立物业服务企业联合党委和国资主导的“红色物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放大试点效应,完善运行机制,基本实现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全覆盖。同时,紧密结合全要素网格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支部进小区、党小组进楼栋、党员中心户示范带头开展工作,努力实现党的组织、人员、工作“三个有效覆盖”,将红色阵地下沉到最基层、将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三是开辟乡村振兴“新天地”。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作为首批省级试点单位,江宁区把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把党建引领融入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开展党建引领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五双行动”,建好双强队伍、打造双型阵地、开展双促活动、搭建双联平台、选树双特典型,努力营造特色田园乡村党建元素新、活动多、成效实的浓厚氛围。精心举办乡村振兴学习堂,通过典型引路,让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有底气、服务群众有资源、凝聚群众有抓手,让群众守着家门口的绿水青山创造生态富民的金山银山。
责任编辑:刘志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