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青勇+梁少芳
【摘要】本文以基于社会性别理论的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对社会性别理论进行了阐述,并通过一份问卷调查进行相关方面的研究与分析,针对两性关系下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社会性别理论;小学教育;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因此阅读是人类进步不可或缺的重要行为之一。小学正是培养学生们的课外阅读兴趣的重要阶段,是对学习知识的扩展与延伸,新课程的实施与推广也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对于阅读的影响在性别差异研究方面仍比较少见,而事实上,因为性别差异而导致男女在阅读方面不同能力差异现象正在发生,因此,为了满足新课程的阅读要求,有必要针对基于社会理论的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进行进一步分析,从而提出相关策略,解决因性别差异带来的课外阅读方面的问题
一、社会性别理论概述
社会性别理论一般可分为人的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人的生理性别是先天性的,是一个既定的事实,无法改变。而社会性别则是在人类先天性别的基础之上受特定的社会文化影响,慢慢被后天塑造出来的一种性别角色。在《英汉妇女与法律词汇释义》中,对社会性别是这样解释的:社会性别是指在社会文化形成下的对男女差异的理解并在其影响下形成属于男性或女性行为方式与特征。这里形成的男性或女性的群体特征与行为指的是社会文化会赋予先天性别的某些特定的规范与期许,从而相应地产生某种行为的倾向,这种倾向容易造成人们对性别的“刻板印象”,社会性别理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就是两性关系,基于对两性关系这一新视角分析性别刻板印象与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关系,对引导和帮助小学生确认属于自己的性别角色,建立起健全的性别意识和健康完善的人格精神,实现性别平等与广泛阅读的互相促进,有利于儿童的精神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性别分析研究
文章采用观察法对小学生各个学段的课外阅读过程进行观察,采用访谈法,与学生进行交流,最后采用记录法对学段学生课外阅读状况进行记录,以便进行分析研究。该研究对某小学二至五年级150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年级性别分布见表1。
随后便对以上表格里人数首先进行“阅读兴趣”进行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很大一部分孩子还是很喜欢阅读的,尤其是处于四、五年级阶段的孩子,但就阅读兴趣来讲,三年级的孩子阅读兴趣最为强烈,并且从整体情况我们发现小学生中女生比男生更喜欢阅读。
在针对小学生喜欢阅读的原因中,通过表2我们发现,各年级段的同学自己想看仍是主要原因,但整体呈下降趋势,说明随着学段增加升学压力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在下降。但我们发现其外部原因基本相同,在数值上没有多大变化,总的来说,由表3来看,自己想看仍是同学们的主要课外阅读动力。
在针对小学生阅读偏好问卷调查分析时,我们分了很多选项,这样会使结果更加准确清晰。其中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女生的阅读偏好按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儿童文学、百科全书、启蒙艺术、漫画卡通、励志成长、益智类图书;而男生的阅读偏好按比例由大到小依次为儿童文学、百科全书、漫画卡通、益智类图书、成长励志、启蒙艺术。随后我们根据人数、比例不同进行方差计算,我们可以得出女生更加喜欢艺术类图书,而男生更加喜欢益智类图书。对于其他数目则不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阅读中遇到的困难”这一问卷调查时我们分别列出了以下原因:一是书的价格太贵了;二是没有良好的阅读氛围;三是学习压力大,没空阅读;四是课外读书有点吃力;五是不知该如何选择自己喜欢的书。我们通过这五项选址针对男、女学生们进行调查分析,并进行了相关计算发现,在阅读遇到的困难男女差异方面,只有“课外读书有点吃力”这一选项在男女差异中比较明显,即男生相较于女生来讲,明显感到阅读有点吃力。
三、小学生课外阅读应对策略
(一)重视小学生男女性别差异,丰富教育理论内涵
从当前的教育模式来看,在小学生教育方面一再强调要重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并提出了系列规律进行研究与探讨,但笔者认为这还远远不够,应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加强基于性别差异的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要深入了解处于小学阶段男女不同的身心健康发展规律,从而使得“因材施教”这一教育理论更加具有说服力,进一步丰富“因材施教”这一教育理论的内涵。因此小学教师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教育观念,要重视小学生在性别上的差异,根据性别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丰富教育理论内涵、提升教育理论的实用性,为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二)开展阅读活动,提升学生们的阅读兴趣
通过研究分析,虽然小学生课外阅读方面存在性别的差异,但关于阅读的兴趣与原因自己想读仍是主要阅读动力,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小学生学段的提高,其阅读兴趣总体是呈现下滑的趋势,小学阶段是学生们心智发育的关键时期,此时小学生的学习动力来源仍比较倾向于“喜欢”“感兴趣”,因此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仅是最好的老师,还是学习的动力,教师如何让学生继续保持高昂的阅读兴趣,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从学生兴趣出发,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创建一个“阅读角”,鼓励学生们把日常读过的好的课外书书名罗列出来,并可以简单地介绍一下自己为什么喜欢这本课外书,或者写一点读后感,然后交由老师贴到“阅读角”分享给大家,教师也可以参与进来,基于不同性别之下男女不同的阅读偏好,为学生们推荐相关图书,在此基础上,为了避免学生在阅读上养成“挑食”的毛病,教师可以每周举办一次“图书交流”活动,鼓励男女同学互换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籍进行阅读,扩宽学生们的阅读视野与阅读面,从而让他们发现阅读更广更大的魅力。
(三)根据性别不同,强化阅读指导
因材施教不仅仅是要根据一个人的天赋、资质、喜好而施以不同的教法,还要注意性别的不同,因性别差异带来的教育学习问题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课外阅读同学习一样,是学生们在基础知识学习的进一步延伸,因此正如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因个体差异而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样,在课外阅读方面,也要根据性别不同施以不同的手段帮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上述研究表明,男生在课外阅读方面因阅读更加吃力的原因要比女生困难得多,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性别的学生在阅读方面加以分析,阅读吃力不是一种错,是性别使然,因此教师要做好有针对性的指导,在阅读方面多给男同学一些指导,帮助他们克服这一阅读吃力的问题,建立起课外阅读的自信心。同样,对于女生,在阅读方面要善于挖掘其他的可能性,使女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均衡发展,充分发挥女生的阅读能力优势。此外,在具体指导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因材施教,还可以充分结合男女不同阅读优势,做到性别优势互补,增强男同学与女同学在课外阅读方面的交流,取长补短,采取更加灵活多变的方式强化对学生们的课外指导。
四、总结
综上所述,基于社会性别理論之下,男女有着先天的在性别上的差异,还有着在后天受到社会与文化双重因素影响之下的社会性别差异,针对各种差异的不同,为避免造成人们对性别的“刻板印象”,引导和帮助小学生确认属于自己的性别角色,建立起健全的性别意识和健康完善的人格精神,实现性别平等与广泛阅读的互相促进,使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全面分析基于两性关系下,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因性别问题带来的各方面的差异与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策略,期望会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更有效地开展提供一点小小的帮助与建议。
参考文献
[1]费红辉.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性别差异研究[J].教育参考,2016(5).
[2] 张冬梅. 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探索[J]. 基础教育研究,2015(10)..
(编辑: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