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语文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在学生的终身成长和进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课程中对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初中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现状出发,详细探讨了新课程下培养初中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语文应用能力;初中语文教学;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初中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现状分析
语文应用能力主要指的是学生的听和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简言之就是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语文应用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工作乃至终身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初中语文教学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表现出功利性较强的特点,教师注重分析讲解文本内容,忽视对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加之各类考试和练习也占据了教师和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初中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普遍不高。具體表现有,学生缺乏边听边想的锻炼,在课堂上不能快速集中注意力,准确听出老师要表达的深意;语言表达能力不足,词不达意、啰唆重复、逻辑混乱。在阅读方面,学生的阅读面较窄,且缺乏良好的概括能力;在书面表达方面,空洞无物、无话可说、流水账似的作文现象较为普遍,学生的书写不合规范,错别字多,词句不通顺,语言表意不明确。新课程中对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教学的模式及方法仍较为单一陈旧,教师在讲授时惯用一次性灌输的方式,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发展及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这是导致当前初中学生语文应用能力不高的重要原因。
二、新课程下培养初中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方法
(一)对听说能力的培养
听说能力是初中语文应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通过“听”获取信息,并借由“说”传达信息,从而实现有效交际。由于语言本身是稍纵即逝的,因而需要人们快速地接收、储存、分析并输出信息,从而实现有效交流,初中语文教师应有意识地强化听说训练,以此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注意力、理解力和表达力,促进学生的智力和思维发展。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及听说基本知识,安排相应的听说训练。例如指导学生复述课文、课堂听讲、回答问题,或是叙事某一具体事件、讲述故事、说明事物、发表议论,或者是发表演讲、致辞,等等。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乏诸多此类关于听说知识的训练点,教师可以此为据,循序渐进、针对性地开展听说训练,同时给学生传授基本的听说知识、形式和技巧,指导学生有效运用听说知识、形式和技巧去提升听说能力。另一方面,在讲读课中,教师可事先精心设计,通过巧妙设问、师生问答、录音听写、朗读背诵、口述讨论、启发思考等形式有意识地开展听说训练,不同课文内容各有侧重,每课一练,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说热情及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此外,教师还可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诸如朗读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故事表演、课本剧表演、新闻发布会、小记者现场采访等,最大限度地激发初中学生练习听说的热情,拓展听说训练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听说训练的成效。
(二)对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是学生汲取知识、提升认识、丰富情感、发展思维的重要渠道,也是学生进行书面表达的有效前提,针对当前初中学生阅读面窄、概括能力不佳等问题,初中语文教师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是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为学生推荐适合学生的课外读物,例如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可推荐《安徒生童话》;学习了《孔乙己》,可推荐《阿Q正传》。通过与课文相关的延伸式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巩固课文知识,而且大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及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二是加强阅读指导,传授阅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阅读的方法可分为速读、跳读、略读、精读等,不同的方法对阅读的要求也各有侧重,通过速读能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跳读、略读则是在节约时间的基础上,仅读自己需要的信息,以及关键段、重点句,精读则要进行逐字逐句、由表及里地阅读,同时做好圈点、批注、勾画等,以提升阅读的深度,理解文章精髓。三是尊重学生个体,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在阅读中思考、发现、感悟、获得成长。通过初步阅读,感知文章整体,再次阅读,提出问题,启发思维,并根据问题进行重点研读,以解决问题,最后再回顾阅读,升华情感,领悟思想,获得语感及审美。
(三)对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倡导初中学生运用自己的感官来感知丰富多彩的生活,写出思想健康、个性化的创新文章,而书面表达能力属于综合运用语言的范畴,是考查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重要方面。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之以恒地开展。首先,重视语文基本功的训练,指导学生在书写的过程中做到工整规范,养成认真、严谨、整洁、仔细的习惯,并在平时多做组词成句、遣词造句、组句成段的相关练习,以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基本功,为写作奠定基础。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教材,分析典型文章,开展模仿性写作训练,鼓励学生模仿范文的精巧构思,从模仿开始,设计写作框架,讲述现实生活的情与趣,不断开启创造性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再次,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练习,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书面表达,积极引导走进生活、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充分联想和想象,有效表达出自己的心声、独特的见解和情感。
作者简介:梁瑛,女,1971 年生,云南蒙自人,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