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婷
(兰州市第九十九中学,甘肃 兰州)
教育教学质量能否得到进一步提升与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有着直接影响,而教师良好个性品质的塑造对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直接影响,所以,教师应重视理解包容、坚毅执着,以及全面认知等诸多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以此来为生动、高效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提供有力支持,促进授课水平的不断提升。
人际吸引力主要指的是在人际交往中,将对方的注意力吸引到己方的一种心理影响力。教师的吸引力主要指的是,在实际授课中,因人格、学识、情趣和态度而给学生带来的积极影响。比如:教师着装整齐、举止文明等,都会给学生不同层面带来积极影响,使其产生模仿欲望;教师若能够用自己真诚的情感去关爱、理解和尊重学生,优化与学生的思想情感交流,不仅有助于信任感、亲切感的产生,也有助于强大向师力的产生,且教师渊博的学识等都会给学生产生一定的学识吸引,使学生不同阶段的求知欲望得到充分满足,同时,产生一定的敬慕与佩服。另外,教师还拥有丰富的阅历、独特且新颖的教学模式,以及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等等,这些都能够产生一定的艺术吸引。且教师高尚的师风师德、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以及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产生较强的人格感召力,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崇敬感、信赖感,进而给其学习成长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1]。
教师对学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是教师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外在表现,也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有的教师单纯地认为自己只有积累丰富的知识,讲好课就可以了,但其实这样极易拉开师生距离,也难以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吸引力,教学效果也无法与自己的主观意愿保持一致。所以,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除了知识方法的传授,对情感教育也要给予足够重视。
教师良好的个性品质能够在某一层面给学生产生强大吸引力,教师的衣着打扮、为人处世和言谈举止,也能够给学生心理发展带来积极影响,使其更加乐于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内容,积极践行教师传授的一系列学习方法。教师若能够给予学生发自内心的关爱,真正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沟通交流,充分满足学生提出的一系列合理要求,善于引用更新颖、科学的激励与表扬手段,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理解与支持,通过寓教于乐、动之以情等方式来设计、组织各项教学活动,便可以促进授课效果的不断提升。反之,那些对学生常常漠不关心、傲慢偏见,甚至还会时不时讽刺学生的教师来讲,即使学识多么渊博,也极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与抵触,自然不会接纳教师提出的任何要求、传授的任何知识,教学效果也无法得到显著提升[2]。
保持轻松愉快的教学心情、优美的教态,可以对课堂情境氛围、师生情绪做出恰当调节也是教师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表现,且其对学生兴趣、性格、习惯和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若教师的授课过程是轻松愉快的,且能够运用独有感染力、激情的语言来准确、有趣地传授相关知识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会随之得到显著提升,且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以得到进一步拓展,可以实现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促进其学习效果、效率的不断提升。
教师的任务并非只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简单来讲就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优化其人格品质发展。不论是对于哪一阶段的学生来讲,通常都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而其人格品质的培养与发展也离不开教师良好个性品质的积极影响。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对自己的事业、生活充满激情与信心,积极乐观地面对所有困难,友善地对待每一个人,进而在为人处世过程中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3]。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虽然很多学校都在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同时也组织了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各项培训活动,使得各学科教师可以及时、全面把握新课程理念,但就实际课堂教学来讲,很多教师的教学行为并没有因此而发生实质性的改变,教学效果与效率也未得到显著提升,因此,还需要从不同层面给予深入分析,重视教师个性品质的完善发展,因此来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