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建
(江苏省盱眙县都梁中学,江苏 盱眙)
高中语文教学是语文素养的教学,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学好语文的重要性,高中语文教师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非常的重要,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观能动性非常关键,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高中语文课堂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一是教师作为航标,指引学生走进教材的中心,去探索更深的奥秘;二是教师在课堂中要营造一个学生主动参与的氛围,喜欢语文的博大精深;三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泓活水,时刻要把新鲜的血液注入,学生内化为自己的语文素养。
高中的语文课堂教学对我们新时代的教学提出了很高层次的要求,教师一味地去讲,学生机械地听的时代将是一去不复返了,教师讲得再多学生不会吸收其中的精华又有何用,所以好的高中语文教师要给学生以引领,就像大海上的航标,要让学生知道前进的方向,一味地去分析书本里的知识不会扩展其中的精华,让学生有所感悟、有所得将是一个庸师所为,这也将是我们新时代教师的悲哀。教师要学会与时俱进,学习新的理念,要把传授知识变成学生吸收营养的过程,进而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教师的素质将会影响整个课堂教学的成果,好的教师具备好的语文素养,他给学生带来的惊喜笔者也无需赘言,学生在这样的语文天地里自由地翱翔,也会变得羽翼丰满。一个很有名气的老师,他能够情并茂地讲解课文内容,语调语音都能把学生带到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堂。然而现在也有些语文教师,教着高中生却不能在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成绩不好却要归罪与学生不愿听讲,是谁之过与?所以教师的良好素养才是学生前进的航标,学生才能不至于迷失了方向。
一篇课文地讲解需要教师查阅很多的资料把它讲深、讲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走进教材的中心里,理解更深层次的内容,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需要自己动脑思考,否则就无法从中汲取语文素养,例如,在讲解《金岳霖先生》这篇文章时,要通过汪曾祺回忆的几件事,去深入文本理解和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学习其写作的思维,学生从中体会出写人写事要抓住一定的中心,这样就会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多发现生活,多思考生活,多去感悟生活,自然而然就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课堂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无外乎就是死水一坛,学生自己有主观能动性了就会喜欢上语文课,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主动参与的氛围。教材是学生关注生活、读融入生活的需要,是学生认识生活、感悟生活的需要,语文知识博大精深,学生的生活经历过于单一,让学生在课堂中扩展其视野,就需要他们能够主动地去关注生活,更近地感知时代的脉搏。高中生对生活的认识水平有限,学生需要自己去努力获得语文素材,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教师在课堂中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只要能够养成一定的阅读习惯,学生就会感知语文知识的无穷无尽和博大精深,例如,讲到秋,就要引导学生在不同人的笔下,感受什么是迥然不同,杜甫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范仲淹却又“碧云天,黄花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等,所以一定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进去,教育学生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一颗善于感受的心,提升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是一泓源源不断的活水,学生是小溪,教师要时刻去补给、去为学生注入,高中的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要摆脱程式化的思维,给学生新鲜的知识,对于一个知识点的理解要鲜活,去引导学生、去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怎能不提高呢?高中语文课堂上许多浪费时间的教导,都是没有从文章深度提出问题,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样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自然而然就提高了语文素养。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非常关键的,语文素养的提升光靠教师的讲解只能是冰山一角,教师的引导和激发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必须学识渊博,必须研习哲学、史学、艺术学、文章学、审美学等,师生越是懂得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的思想,越是能够感受出每一篇文章思想的独特性、个性和局限性。语文教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像一条鱼一样自由自在地翱翔,让每一节课都独特得不可替代,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