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锦义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甘肃 民勤)
物理核心素养是高中生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适应社会发展及个人发展的能力与品格,也是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但是,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理念还未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不符合现代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对物理教学效果造成一定影响。所以,教师需加强核心素养的培养。下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我国教育越来越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的培养会对学生学习物理的质量与效率造成一定影响。为了保证在物理教学中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必须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与教学内容,不断设计并优化培养方案,制订合理化的教学计划,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因此,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参与,将教学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推进学生主动学习,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而教师只充当课堂教学的引导者与主导者。比如,在学习“摩擦力”这一内容时,首先,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合理且生动的实验,让他们能切实体会到摩擦力的大小具体和什么有关,或者体会到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间的关系如何,或者摩擦力的方向如何等。其次,教师再通过适当的引导,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与探讨的教学活动中去,从而使其深刻体会到通过探究式方法学习物理的乐趣,感受物理学习的魅力所在。或者在其中渗透任务型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等方法,在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使其有效掌握物理相关知识。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最为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自学意识与自学能力。另外,教师也可让学生自行设计并完成实验,利用导学案、微课等形式,提前进行预习。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与教学氛围,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让学生深刻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其主动性,为其学习能力的进步打好基础。
高中物理传统教学基本上是以知识为导向展开课堂教学的,这种方法很容易导致教师忽略课程的育人功能,而注重知识的讲授。长此以往,会让学生对物理知识点难以深入理解与掌握,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为了有效避免这一情况,物理教学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将科学态度和责任、科学思维以及实验探究等方面的要求,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使教学过程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比如,学习“牛顿第三定律”这一内容时,第一,教学过程中应解决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问题,通过两个学生拔河实验、螺旋桨空中旋转实验、玩具车行驶实验,将蹄形磁铁放在玩具车上,观察分析磁铁与导线之间的作用等实验,之后再对其进行分析、总结与归纳,发现不管是不同种类的物体还是不同性质的力,两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第二,通过假设—实验—结论步骤,解决相互作用关系问题。先由学生进行猜想假设,如:一对方向相反的相互作用力,其大小可能相同。再进行实验探究,此过程还是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探讨交流,通过两只弹簧秤对拉完成实验。很多学生会采取水平放置弹簧秤,有的学生会采取斜向放置或竖直方向放置弹簧秤,但是,实验结果发现两个力的大小均相等。之后再在加速运动状态下进行实验,但是发现很难读数,而这时教师可提供适当帮助,通过传感器演示得出实验结果,互相作用关系和运动状态是无关的。第三,在完成实验后及时进行归纳总结,由学生对实验规律进行尝试性的归纳与总结。通过这种方式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根据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将物理课堂教学和学生实际生活有机结合,鼓励并引导学生从自身实际生活之中认识物理、学习物理,拉近学生与物理的距离,并培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授“游标卡尺与螺旋测微器”这一内容时,物理教师可积极鼓励学生去测量茶杯或矿泉水瓶的内外径、测量水杯的深度、测量玻璃窗的厚度等,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物理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其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更好地掌握知识,更好地培养其学习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和实际生活相结合等来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得以提升,使物理教学变得更加高效,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当前时代要求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