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体出发,突破两个难点

2018-02-26 23:08宁夏西吉县第二小学756299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25期
关键词:火烧云蔺相如人物形象

宁夏西吉县第二小学(756299)

记叙文是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主体内容。学生阅读这类课文遇到的困难也很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阅读目标有几点表述: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以上表述可浓缩成两点:关于主题;关于人物形象。

教师拟定阅读难点的依据有三,首先是语文课程标准,再者是课文特点,其次是学生实际。不同地域的学生、不同个体的学生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尽相同。所以,一篇课文中也会存在多个使学生难读懂的内容,其中有些是达成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目标的内容,有的并不是。前者既是难点,又是重点,我们必须认真去突破。

一、关于主题

归纳课文主题时,一定要结合课文涉及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立场、感情倾向等,这些都是共同的因素,而有较大区别的是文体的不同。

1.侧重写人的课文:一般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现实、时代精神,抒发作者的情感。归纳这类课文的主题要抓住所描写的人物的特点。

如课文《黄继光》中对黄继光的描写:“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课文对黄继光几个动作细节的具体描写,体现出黄继光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形象。课文中并没有直抒胸臆的语句,但字里行间无不充满着对志愿军战士的高度赞扬和无限热爱。

2.侧重记事的课文:一般通过对一段游记、生产生活、体育活动等的具体记叙,引发联想,由此抒发作者的情感。归纳这类课文的主题要抓住叙述事件的内涵。

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由于村里的人们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使小村庄周围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这个故事的内涵就是告诫我们要保护好生态环境。

3.侧重写景的课文:描绘眼前之景之物,或联想古今之景之物,借此抒发情感,或发出昔盛今衰之叹。归纳这类课文的主题要抓住作者使用丰富的联想、想象和恰当的语言等描绘景物的方法,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

《火烧云》中作者描写火烧云的形状之多、变化之快这一特点时使用了丰富奇特的想象,把火烧云的形状想象成各种动物。作者并没有简单地说某云像某动物的样子,而是借描写某动物的神情,使火烧云的样子更加美丽生动。文中,作者并没有发出赞叹,而我们却感到字里行间已经孕育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再看全文多用短句,还有恰当的句子排列,读起来感觉轻快紧凑,作者愉悦的心情和对火烧云的赞美就流露出来了。

侧重揭示哲理的课文:这类课文所记叙的生活内容比较简单,却能给人以启示。它常常扣住一个细枝末节来揭示大道理。

如《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以伽利略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产生了怀疑来展开,向人们揭示了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的道理,也给人以启示:怀疑也是进步或成功的契机。

二、关于人物形象

一般情况下,塑造人物形象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描写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以此作为塑造人物的平台,人物的形象特征只有在这一特定的背景中才能显现出来。

2.通过人物自己的言行、心理活动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3.通过典型细节体现人物特点。

4.通过相对完整的情节,让人物形象在情节的发展变化中逐步凸显出来。

不同文体塑造人物形象的区别如下。

(一)小说类

1.抓标题。标题是塑造人物形象的眼睛,一般有揭示主题,连接线索,显示人物性格等作用。

如《草船借箭》一课,文题中的“借”字点明了诸葛亮非凡的才能。箭是古代独特的兵器。历代军队对兵器管控十分严格,就算是友军也不轻言“借”,何况曹军同孙刘联军是劲敌呢。大量兵器易主,常伴随着一个“缴”字,所以课题中的“借”字显得独一无二,令人神往。

2.抓情节。情节是显示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

如课文《完璧归赵》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与秦王针锋相对的斗争为主线,通过对“秦王骗璧”“相如护璧”“完璧归赵”三个情节的具体记叙,逐步展现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高贵品质,同时也体现了秦王霸道和贪婪的性格。

3.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对人物性格形成的烘托、渲染、制约。

课文《少年闰土》开头就写景:“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为一个活泼、英俊的少年的上场渲染了祥和、明快的氛围,人和景相得益彰。

4.人物自己的语言、行为、心理、肖像等细节对展示人物性格的作用。

课文《完璧归赵》以蔺相如的语言、动作描写贯穿全文,特别是对蔺相如的语言描写:接受任务时——“想了一会儿说”,说的是“胸有成竹”;想要回和氏璧时——“上前一步说”,说的是“态度温和”;手里拿着和氏璧时——“理直气壮地说”,说的是“气势压倒人”;和氏璧送回赵国时——“大大方方地说”,说的是“胜券在握”。这些精彩的言行描写,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智勇双全的蔺相如。

5.作者运用其他艺术手法(如细节、正侧、插叙以及句式、词语色彩、修辞格等)刻画人物性格。

课文《窃读记》中,“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这句话,以一个极其生动形象的比喻,刻画了匆忙而贪婪地阅读着的小女孩的童稚形象。

(二)散文类

1.叙事类散文是选择几个有特点的人物活动片段或细节,通过前后对应来表现人物形象。这类散文可以表现个体形象,也可以表现群体形象。

在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作者通过回忆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个片段:前两个片段,“笑谈《水浒》”“趣谈碰壁”,反映的是鲁迅先生关心下一代;“救助车夫”“关心女佣”这两个片段表现了鲁迅先生关心、爱护贫苦百姓。四个片段关联起来就反映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品质特征。这篇课文重点表现了鲁迅先生的形象特征。再如《再见了,亲人》表现的是群体形象,即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之间以鲜血凝结成的友谊。

2.游记类散文采用由眼前所见景物而联想到与此景物类似的人物的方法,从而赞扬某种精神,批判某种不良行为或人物。阅读这类课文的关键是抓住景物和人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即人和景之间存在的相似之处。

《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课文。课文写一位从内地到新疆工作的父亲,带子女去新疆的途中看到了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并向子女介绍这些白杨的特点——种在哪里,就在哪里扎根、发芽、成长。课文表面上写白杨,实际上借白杨的特点来歌颂扎根西部的建设者博大的胸怀。当年,内地的一批青年根据国家需要来到祖国西部,扎根边疆,为边疆的建设贡献力量。这是与白杨树极其相似的。作者抓住这一相似点,借景喻人,讴歌了扎根边疆的建设者们的光辉形象。

总之,阅读教学应从文体出发,帮助学生突破文章主题和人物形象两个方面的难点,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猜你喜欢
火烧云蔺相如人物形象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火烧云》的“变”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火烧云
火烧云
将相和
不计个人恩怨
—— 蔺相如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火烧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