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关照下的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与思考

2018-02-26 12:55江苏省启东折桂中学黄裕花
学苑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生物交流心理

江苏省启东折桂中学 黄裕花

马卡连柯说“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未来的希望。”现代教育理念也认为,学习不仅只是“成器”(知识、技能、方法等的掌握),也是“成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一方面,相比前者以被动地学会谋生手段为主,后者促进个人的主动、全面发展,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完整的人更具有意义;另一方面,健全、完善的心理状态更助于知识技能的掌握、运用以及对社会的认识、实践。从这个角度来看,以提升人的积极品质为目标的积极心理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就日益凸显其重要的价值。

一、向善与美好:积极心理与教育的理念相通

当教育朝向美好,青春就会吐露芬芳。好的教育在于唤醒学生心中的美好,在向学生输送社会准则时,引导个体生命的自我成长,即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同步生成。在帮助学生学习相关的知识、技能,感受知识世界的博大精深,实现“智商”的提升同时,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生活中的愉悦,享受学习、生活的乐趣,品味人与人、人与自然交往的美好,实现“情商”的同步发展,从而塑造一个有血肉、有质感、有温度的人。

“人之初,性本善。”传统的心理学从“治病救人”的角度,旨在被动地消除人类的疾病和弱点。而积极心理从“固本培元”的角度,更为主动地关注人自身的积极因素的培养和彰显,以更多积极、正面的“正能量”来消除“负能量”的不良影响。阳光多一些,阴暗就会少一些。从这个角度来看,“皮格马利翁效应”“赏识教育”“以学生的特长带动全面的成长”等理念,正是积极心理在教育中的合理迁移和有效运用,与现代教育所提倡的尊重人、发展人、成就人的理念是一致的。

二、渗透与融合:积极心理与教学的融合之路

1.以积极的教育情境促进教学。

初中生正处于增长知识才能和养成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环境是塑造人的基础,人都是活在环境中。为此,在生物教学中,营造积极的教育情境,有助于课堂成为体验和理解生命内涵的场所,学生由境生情引发共鸣,学习充满生命活力,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一是通过有效提问。“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如在学习《消化和吸收》时,提出“胃为什么没有被自己分泌的酸液溶化呢”问题;在学习《生物的生存需要营养物质》时,提出“为什么培养液中没有土壤,植物仍然能生长”问题等,创设学习认知冲突,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是联系社会热点。如学习《生态环境》时,提出思考:“人类的哪些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是好的?哪些是破坏性的行为呢?”,并组织开展街头分类垃圾箱使用情况调查,帮助学生深入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意识,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升社会责任感。三是结合生活实际。如通过“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摆起八卦阵,专捉飞来将”等生动有趣的猜谜活动,探究“飞蛾扑火”“含羞草含羞”等现象背后的原因,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2.以积极的交流互动促进教学。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信息交流和情感交流两条回路。只有两条回路都通畅,师生之间和谐交往的“纽带”和“桥梁”才能通畅,才能有效触发学生的精神需要,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激起学生学习原动力。一是教师要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学生具有向师性,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教师发自内心的热情和阳光,能有效提升师生的亲近程度,对于学生们更健康和快乐,增进学习热情也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二是要创设通畅的交流环境和平台。在关注面对面交流的同时,可以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可时时、处处平等交流的平台,消除时空产生的隔阂,师生在交流中加深理解,促进情感,全身心地沉浸在愉悦、轻松的教学氛围中。

3.以积极的体验引领促进教学。

建构主义认为,要达到对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亲身实践活动。初中生物的重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实验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生物学科思维和实践探究能力,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掌握、理解、运用知识,不仅符合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也符合新课标的具体要求。一是教师可通过讲解生活中的实例,安排学生进行户外实践,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自然界中的现象,指导学生课外动手搜集资料等来获得宝贵的生活体验,促使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学生也可以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实践中感受生活,感知生命。二是突出生物实验的育人功能。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善于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科学分析实验结果,合作生成实验报告,互动交流实验心得,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生物科学的兴趣,掌握生物学习方法的思维方式,养成良好的沟通协作意识和技能,提高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对于某些真实生活难以呈现或难以再现的实验,如“生物的克隆”“细胞的分裂”等,可以适当借助信息技术,将抽象概念形象化,复杂形象简单化,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什么是教育?当你把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实际上剩下的,就是积极心理产生的积极品质。在生物教学中有机渗透积极心理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信、自强、自尊等积极心理品质,为学生未来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1]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杨海艳.积极心理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学,2017(5).

猜你喜欢
生物交流心理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如此交流,太暖!
上上生物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心理小测试
第12话 完美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