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雯 陈耀华 陈 琳
以现代远程教育提升教育公平的政策支持和实践*
陈丽雯1陈耀华2陈 琳1[通讯作者]
(1.江苏师范大学 智慧教育研究中心,江苏徐州 221116;2.北京师范大学 远程教育研究中心,北京 100875)
文章首先介绍了我国党和政府在以现代远程教育提升教育公平方面提供的政策支持,具体涉及萌发阶段、工程探索阶段和优质数字资源共享阶段。随后,文章分析了我国从国家层面开展的四项大型的促进教育公平的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包括: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以及全国高校网络培训与教育工程。最后,文章对以现代远程教育提升教育公平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了探讨。文章从国家层面提炼的以现代远程教育提升教育公平的政策支持和创新实践经验,对于地方开展具体的现代远程教育具有指导价值,并为通过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现代远程教育;教育公平;教育政策;教育工程
在拥有13亿多人口、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中国,要想实现高层次、高质量的教育公平,可以说比任何国家都要困难。在世纪之交,随着“教育公平”、“发展现代远程教育”被陆续写入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特别是以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取得了快速发展,我国迈入了创新现代远程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新的历史阶段,并初步走出了一条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提升教育公平的特色之路——这其中,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创新实践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1998年起,党和政府开始持续高度关注以现代远程教育提升教育公平,为此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并陆续发布多个文件,开展了三个阶段的政策推动:
1998年,教育部制定《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开启了我国政策推动现代远程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先河。作为率先提出现代远程教育的文件,该计划对现代远程教育进行了科学界定,高度评价其重要价值,决定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并提出重点满足边远、海岛、深山、林牧等地区的教育需求——显然,这其中蕴含了借助现代远程教育提升教育公平的思想。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对采用现代远程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作出总体部署:国家支持建设以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卫星视频系统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为社会成员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为农村和边远地区提供适合当地需要的教育。尽管那时我国还没有在国家文件中明确提出教育公平,但通过现代远程教育提升教育公平的用意已十分明显。
2003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推进现代远程教育、扶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重点”,“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并就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作政策性安排,同时要求与“农科教结合”、“三教统筹”、农村党员干部教育相结合。随后,由国务院于2004年印发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对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计划”进行了具体规划。这两个文件开启了我国第一个以现代远程教育提升教育公平的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这一工程的最大价值,在于可以缩小东、西部地区在教育方面不断拉大的“数字鸿沟”,并为后续现代远程教育的开展提供经验。
2007年,党的“十七大”第一次将教育公平与加强远程教育同时写入党的文件,使我国以现代远程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进入了高速发展、特色发展的新时期。此后10多年,我国以现代远程教育提升教育公平主要着力于优质数字资源共享方面的创新与发展。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通过现代远程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供了全新视角。该纲要为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共享优质数字资源来实现教育公平设计了三大路径:①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②推进农村学校现代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③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
2012年,“十八大”报告提出“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更是号召“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此后,我国陆续推出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等通过现代远程教育提升教育公平的重大工程。
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加大公共教育投入向中西部和民族边远贫困地区的倾斜力度,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和在线教育。同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强调要努力办好贫困地区的远程教育,推动“三种课堂”的建设与应用,促进贫困地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2017年的“十九大”报告既强调推进教育公平,又特别强调网络教育。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网络教育已加速成为通过现代远程教育提升教育公平的新常态。
以上种种国家政策的推出,反映出以现代远程教育提升教育公平是世纪之交以来党和国家始终不渝的努力方向,并且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国家对以现代远程教育提升教育公平的政策支持也逐渐更加具体、更加有针对性。
我国从国家层面上组织了多项以现代远程教育提升教育公平的实践,其中比较大型的促进教育公平的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有四项:
从2003年起实施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下文简称“农远工程”),是从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建设的全局出发,而做出的改变农村教育薄弱状况、促进教育公平战略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1],既是我国首项通过现代远程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国家工程,也是让国家领导人多年牵挂的国家级工程——如在该工程的立项论证阶段,温家宝总理曾亲自听取汇报,而在2014~2018年连续5年的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均有提及。
“农远工程”的核心是以现代远程教育方式缩小东、西部地区不断加深的“数字鸿沟”,使西部农村中小学进入信息化起步阶段,形成了三种独特的建设模式:模式一是为农村小学教学点配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教学点通过播放教学光盘对学生授课和辅导,使农村教学点小学生能够借助优质数字教学资源进行学习;模式二是在乡中心小学和村完小建设卫星教学收视点;模式三是在农村初中建设计算机教室,使农村初中生具有基本的信息化学习环境,能接受信息技术教育。其中,卫星教学收视点也是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阵地。
国家和地方投资111亿元实施的“农远工程”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①借助教学光盘播放点,将优秀课程引入农村小学课堂,使农村小学课堂走向“现代”;②借助卫星教学收视点,农村地区的小学生也能和城里的孩子一样运用呈现在面前的教学素材、课程资源、“空中课堂”等开展数字化学习;③建设的农村初中计算机教室,为学校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创造了条件,并使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成为可能。实践表明,“农远工程”符合农村中小学的实际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必须抓薄弱环节,加长“木桶效应”中的短板,而我国教育最短的短板在于数万个教学点。2012年,国家启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下文简称“全覆盖”项目),以现代远程教育方式解决教育最短的短板问题。
教学点是为了解决偏远山区和居住分散、人烟稀少地区适龄儿童的教育发展需求而设置的小规模的不完全学校,其最大的价值是方便偏远地区适龄学生就近入学,帮助偏远学生克服上学路程过远的困难,降低上学成本。然而,教学点的教学质量让人们心存疑虑,因为偏远型的教学点大多采用“一师一校”的复式教学,而教师多数是“校长兼教工,上课带打钟”,并且“语数外通吃,音体美全扛”,甚至有的教学点一位教师支撑一所学校一下子就是几十年。让一位教师什么课都教,除非此教师受过特别的专业训练,或者本身有很高的综合素质,否则课程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实际上,偏远型教学点的教师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师专业培训,学历也普遍偏低,加上常年在偏远地区工作,信息较为闭塞,知识更新较难,因此教学点教师的综合素质整体偏低,不足以胜任跨科型课程教学。显然,处于教育“神经”末梢的教学点,作为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键的“最后一公里”,其教学质量如果不提高,就很有可能造成贫困的代际传递,而要实现教育公平,就必须设法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全覆盖”项目由此应运而生。
“全覆盖”项目是通过IP卫星将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传输到全国6.7万个教学点,帮助教学点开齐、开好国家规定的课程,使数百万名偏远农村地区的孩子能就近接受到良好教育,其实施与持续推进有效解决了教学点师资短缺、教学水平不高等实际困难,既改善了教学质量,也通过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培养教学点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观念、习惯和生活方式开辟了渠道[2]。该项目与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新的课堂形式巧妙结合,使老、少、边、穷地区的薄弱学校同样能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使城乡、区域、校际间的差距大大缩小,促进了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全覆盖”项目作为一项重要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再到教育主管部门、电化教育馆等单位,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并进行了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实施,投入不多但效果良好,赢得了社会的高度评价。
为了通过现代远程教育方式支持和促进教育教学更好地发展、更快地实现教育公平,教育部于2014年启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下文简称“优课”活动)。此活动成为中国教育信息化实践的一个独特创造[3],得到了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响应——截至2018年4月,已有1400万人次参与该活动,形成优课资源1300万堂,成为了帮助教师持续跟上信息时代步伐更好地工作、学习与教学的“加油站”和让教师脱颖而出的“星光大道”[4]。
不同地区教育质量、办学水平的差距,关键不在于物质条件,而在于教师和管理者的水平与敬业精神。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不同地区教师的质量差异较大,如何不断地提升全体教师的水平、缩小因教师的差异而导致的地区教学质量的极大差异,便成为了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行的做法是通过教师培训和教师轮岗、支边等方法来解决,但受制于优秀教师的数量有限,并且这种削峰填谷式的办法在解决一个困难的同时往往会连锁反应般地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新困难。“优课”活动的启动,找到了从根本上提升中小学教师水平的办法,可使落后的教师快速提升、先进的教师更为先进,能推动各地不同层次学校的整体提升。
许多中小学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职业倦怠,而处于职业倦怠期的教师一旦发现有更先进的教师,就容易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从而不遗余力地去学习、追赶甚至超越先进教师——这就是榜样的无穷力量!“优课”活动让全国数以万计教师同台展示自己的课程,教师观看后往往会对照先进教师查找差距,然后想方设法迎头赶上[5]。
“优课”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形成了国家出资、教育部组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辅助、学校支持和教师设计的资源建设新方式,数以万计的基层教师将有机会成为全国奖项得主,故吸引了全国中小学教师纷纷参与其中,呈现出一种千帆竞发、力争上游、不断超越的喜人态势。
提升教育公平既可从基础教育着手,又可在高等教育领域发力。我国在以现代远程教育促进高等教育公平方面主要采取了四大措施:①建立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实施全国高校网络培训与教育工程,整体提升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②兴办网络教育学院,旨在通过现代通信网络向社会提供内容丰富的教育服务,让更多的人能圆大学梦并通过系统学习获得知识和技能提升——教育部先后批准68所高校开设网络教育学院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③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将东部高校和中西部中央部委属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输送至中西部地方高校,建立东中西部高校之间、中西部不同高校之间优质数字化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④开放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专业资源库和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平台,使西部地区师生成为优质资源的最大受益者。
20世纪60年代前后,广播教学让许多人关心国家、了解世界、增长知识、提升素养;改革开放后,中央电视台的英语900句、Follow Me等英语节目,吸引许多人学好外语参与国际竞争;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即现在的国家开放大学)在扩大教育规模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方面,发挥了其它学校所无法替代的作用;而现代远程教育的开展,更是在教育公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虽然国家在以现代远程教育提升教育公平方面提供了诸多政策支持,相关的实践工程也成效显著,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理论准备不足——重大理论缺失是我国教育信息化普遍存在的一大问题[6],以现代远程教育提升教育公平亦是如此,如促进教育公平的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既缺少理论层面的总结提升,也缺少绩效评估和科学评价;②存在许多发展盲点,如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的现代远程教育尚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当前,人类正在走向以创新创造为重要特征的智慧时代[7];我国教育信息化也正在转段升级,由应用驱动的1.0走向创新引领的2.0[8];融合创新成为了教育信息化的新特征[9]。顺时应势,以现代远程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未来方向可聚焦于以下四个方面:①以现代远程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应由知识性教育的层面上升到创新创造力提升的层面[10];②借鉴共享经济的理念,更好地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电影院、科技馆),实现O2O式的以现代远程教育促进教育公平[11];③以现代远程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向更深层次发展,如更好地利用远程教育进行深度扶贫[12][13]、在“全覆盖”的基础上实现“全融通”式的公平[14];④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技术等新兴的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育公平的新形态[15][16][17]。
我国以现代远程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创新探索与实践,为通过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人类社会进入智慧新时代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这个“双新时代”,以现代远程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被赋予了新的使命。而以现代远程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内涵极为丰富,本研究仅从国家层面进行了初步探讨,后续研究需进一步深化,如从地方层面介绍一些成效显著的特色案例,将远程教育的受益群体进一步扩大、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等。期待相关的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进来,为实现中国的教育公平而共同努力!
[1]王珠珠.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存在问题的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9,(8):61-65、80.
[2]陈琳,陈耀华,乔灿,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开局之年我国教育信息化新发展——2014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十大新闻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5,(1):138-145.
[3]杜占元.深化应用融合创新为实现“十三五”教育信息化良好开局做出贡献——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国家级培训暨2016年全国电化教育馆馆长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电化教育,2016,(6):1-6.
[4]陈琳.智慧教育创新实践的价值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4):15-19.
[5]陆薇,陈琳.“晒课”促进教师智慧成长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12):132-136.
[6]陈琳,王丽娜.走向智慧时代的教育信息化发展三大问题[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7,(6):57-63.
[7]陈琳,杨英,孙梦梦.智慧教育的三个核心问题探讨[J].现代教育技术,2017,(7):47-53.
[8]冯熳,陈琳.信息化支持的智慧时代教育创新发展探索[J].中国远程教育,2018,(6):75-78.
[9]陈琳,刘雪飞,冯熳,等.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动因、特征方向与本质内涵[J].电化教育研究,2018,(8):15-20、33.
[10]陈耀华,陈琳.互联网+教育智慧路向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9):80-84、135.
[11]杨英,陈琳,刘雪飞.共享经济启示的非正式学习发展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12):14-18、52.
[12]任友群,冯仰存,徐峰.我国教育信息化推进精准扶贫的行动方向与逻辑[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7,(4):11-19、49.
[13]张忠义,李森林.清华大学远程教育扶贫实证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8,(2):100-106.
[14]王丽娜,陈琳,陈丽雯,等.教学点“全覆盖”项目——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典型范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12):26-32.
[15]陈耀华,陈琳.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更高层次教育公平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11):22-26.
[16]吴秀圆,王继新.同步课堂背景下城乡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探索——基于实践共同体的视角[J].现代教育技术,2018,(8):92-97.
[17]姚新霞,张鹏,杨晋娟.利用云教室促进贫困地区远程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研究——来自新疆广播电视大学的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8,(8):85-91.
The Policy Support and Practice of Improving Educational Equity with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CHEN Li-wen1CHEN Yao-hua2CHEN Lin1[Corresponding Author]
Firstly, the policy support provided by our party and government in promoting education equity with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was introduced, which involved the germination stage, engineering exploration stage and high-quality digital resource sharing stage. Then, four large-scale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projects to promote educational equity from the national level were analyzed, which included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project in rural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the full coverage of digital education resources at teaching point” project, “a teacher for an optimal lesson, a lesson with a top teacher” activity,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network training and education project. Finally,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promoting educational equity with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were discussed. The policy support and innovativ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promoting educational equity with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which were extracted from national level in this paper, had guiding value for the local carrying out concrete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and accumulated valuable experience for fully promoting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through edu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education equity; education policy; education engineering
G40-057
A
1009—8097(2018)11—0080—06
10.3969/j.issn.1009-8097.2018.11.012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国家一般课题“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的战略、路径与策略研究”(项目编号:BCA160054)、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公平的中国特色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71032005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陈丽雯,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邮箱为chen_199712@icloud.com。
2018年5月10日
编辑: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