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瓜埠初级中学韩艳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重视教师如何去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去学。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与完善,人们认识到学生应当是学习的主体,由此开始了以“学”为主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现代教学模式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设计“教”与“学”的活动,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因此新授课多以此模式进行探究教学,便于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而复习课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教师偏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训练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导致学困生人数增多,为整个班级的成绩进步带来负面的效果,更为班级的德育方面教育增加了阻力。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修改,切实改革我校复习课教学模式。
复习课不是知识的简单再重现,而是以探究为基础,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启迪学生科学思维,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同时教师要在探究过程中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特点和兴趣取向,因材施教,做到以鼓励和表扬为主,重视树立每位学生的自信心。
初中化学知识点繁杂琐碎,造成学生在记忆方面的困难较大,所以更不能以传统模式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了,教师需要结合授课经验,选择合适的探究手段进行教学,使教学效率最优化。以“生活中的水”为例,它是对相关知识内容整合形成以水为主题的知识再建构,以学生的学为主,由学生自主列出初中有关水的知识点,再引导其画思维导图,让其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一步步拓展、发散、补充,逐渐地加深知识难度,满足其最近发展区的能力和兴趣要求,形成一个新的、强大的知识网络。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获取探究的知识和方法,学会从化学的视角去研究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回归到化学的研究对象上,即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化学是一门实用性的学科,其教学活动不能止于知识的背诵与巩固,化学教学必须要有所超越,要以具体的化学知识为载体,授之以渔,引导学生走进知识背后的思维之中,深入理解并试图掌握化学学科中那些最为本质的东西,注重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到化学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认识到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认识化学在解决社会、生活问题中的作用,从而促进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提升学生必要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学生也将更善于用化学知识对生活中的现象加以解释和应用,对生活、科学的态度更积极,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终身受益。
以口香糖锡纸为例,这节课以燃烧条件和金属的相关知识为复习目标,但并不是知识的简单再重复,而是利用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①网络中口香糖和一节电池就能野外生存原因。②锡纸成分的研究以及如何解释包装上的注意事项。通过此案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质成分的方法,进而可以去研究其他物质成分,如后续可研究的“暖宝宝”“牙膏”等。此案例是单元复习课,综合性不强,所包含的知识点相对较少,难度不大,但是知识运用较灵活。相比于传统的“梳理式”复习方法,这种主题探究式更能考验学生对知识点的运用能力。“兴趣是最佳动机,愉快是最好报偿”,以实验探究的形式对其进行研究,学生在此过程中除了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外还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简化了知识的记忆过程。
1.教学过程中,课时安排不够。由于复习课所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学生课堂上要忙于思考、讨论、设计方案、完成学案等活动,一节课并不能完成教学任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根据课堂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修改教学计划,不能过于赶“进度”,时间安排上要尽可能保证充足。主题复习课最好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重在教师引导下的“动”,以多种形式参与活动,利用所学过的知识去解决跟此主题相关的问题,拓宽知识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放缓复习节奏,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讨论、交流,不宜过快,避免夹生饭,必须在学生真正掌握的基础上进行下一个教学任务。第二课时重点则是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快速梳理、加强对此知识的认识,深化巩固知识并去解决一些有深度的难题。课后还要做到及时地督促复习,防止学生不重视。
2.课前对学情掌握不足,根据学生上交的学案反馈,部分学生并没有理解所研究的主题内容,学案完成效果离预期值有一定差距。教师在备此类课时,绝不能“拿来主义”,需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我们这种基础差的中学应重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降低复习内容难度,先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过来,再在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而基础好的学校则应重在能力的培养,课前由学生自行搜集和情境相关的资料,课后整理、撰写相关科学小论文,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科学探究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