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响水中学 周仁建
从前的教学中大部分的物理课堂都是教师进行讲解、设计方案、认真上课、给学生们布置作业,每个步骤都是教师们用心进行准备的,但是由于学生们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只是简单的听课以及练习习题,这并不能提高学生吸收知识的兴趣,反而会将学生对于物理的兴趣磨光,变得厌恶学习物理。并且在教师进行讲课时,自己激情满满,却发现无人回应自己,这感觉就像是一盆凉水浇下,会把所有的激情都浇没,这样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在课堂上的师生互动,那么教师应该改变这种教学方法,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在教师教学时,教师便是学生的焦点,是学生的目光所到之处,教师的所作所为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为了建设良好以及高效率的课堂,教师必须先踏出第一步,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打造出一种生动愉快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教师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他们只是比自己阅历多一点,懂得只是比自己多一点的长辈”的感觉。然而学生应该是尊重,而不是害怕教师。
1.教师应该平和,和学生形成“朋友”关系。大部分的教师都会觉得,如果一个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太好的话,会让学生弱化自己作为教师应该有的威严,从而变得自己说什么,学生都不会太在意,这样不易于课堂的管理。但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有偏差的。一方面,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好处于青春期到成年人中间的这个阶段,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对事物独特的看法,教师用平和的态度和他们交心,和他们交谈,这样也会降低学生对教师的排斥,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教师即使是有威严的,训斥学生之后,他们的内心也是不顺从的,只是表面听进去而已。所以,教师想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就应该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突破师生的界限,让学生敢于对教师提出问题,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样的教学才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有利于教师掌握各个学生的情况,进行高效教学。
曾经看过这样的一个故事:刘老师课上留的练习题,其中有多道选择题和两道大题,寒全部都做错了,基于刘老师平时对寒的了解,寒的错误率不可能这么高,于是刘老师将寒叫了过来,并且对他说:“寒,老师仔细看了你的练习题,觉得你的选择题和两道大题的正确率有问题,老师担心你的物理成绩,于是我决定——”寒看着刘老师,做出很悲壮的样子,不等他说什么,刘老师深吸一口气继续说:“老师决定帮你补习物理知识,每天放学后抽时间辅导你。”刘老师没有对他进行批评,只是表达了自己所看到的现象,练习题确实错了很多,寒看了一眼老师,说道“老师,其实我并不是不会做,只是最近心情不好,所以乱做的,以后我不会这样了。”其实“我对你比较担心”比表达出“我现在很生气”对于学生来说更加的有用,批评只会让学生更加的有逆反心理,所以教师应该从学生本身出发,去了解学生们的心理。
2.教师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区别对待。学生的差异化非常的明显,尤其是对于物理来说,相对于男生成绩会好一些,相对于女生可能成绩会差一些,大部分的教师就会喜欢成绩好的学生,对于成绩差的学生不予理睬,有时还会流露出烦躁的情绪,甚至在课堂上不予管理,这样就更加打消了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区别对待。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提问时,要多方面进行提问,对于差生更加要耐心的讲解、教导。
高中的物理在教学过程中更加的要以学生为主,教学并不是教师表演,学生观看,而是应该以学生为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物理教师可以将课堂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从备课到教学到最后反馈的全过程,这样也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这对学生提高学习,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一次物理知识讲解完成后,教师让学生进行讨论,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感受到主角的作用,感受到成就感。
1.信息技术的发展,丰富了教学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对于学生的学习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高中的物理教学中,充分的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进而将无聊的物理课堂,变成灵活生动的课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将可以用动画的形式来表现的知识点进行动画形式的展现,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
2.将学习化为游戏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学应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做游戏的教学方法,把握住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情感,从而生动有趣地进行教学,抓住学生的眼球,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例如,在学生考试时,设置奖惩制度,这既建设了快乐的课堂,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发展。
总而言之,物理教学不在于花费时间的多少,而在于正确的教学方法,只有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够促进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而作为教师,应尊重学生,和学生作为朋友的模式去相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对待学生都一视同仁,不区别对待,只有这样,才能更加了解学生,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张帆.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J].教育教学论坛,2015(29).
[2]夏邦会.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创设探究[J].新课程学习:下,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