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含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语文是人们思想交流的工具,也是一门需要积累的课程。所以如何在学生有初步自我认知的小学阶段,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巧妙地将语文基础知识穿插在课堂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语文课教学的重要目的。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其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有人说语文应把人文性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侧重于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美好、丰富的情感。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凸显语文人文性,还要重视语文在日常生活中的工具性。
1.在小学语文的教学结构上,备课讲义要注重教学内容,充实教学目标。教师应该根据自身教学内容和目标组织教学环节,设计教学环节时要抓住重点,明确一个目标,体现一个观点,坚持一个原则。课程设置应多关注当今孩子们的兴趣点,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语文的魅力与乐趣。
2.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加以巩固指导。由于小学生年纪尚小,社会阅历不丰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把语文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深入探究教材,善于浓缩课文内容,通过活生生的语言因素将知识融入生活中,发散学生思维。如 《我的“长生果”》一课中,同学们对“我总是读得很快,囫囵吞枣,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一句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明白“囫囵吞枣” “不求甚解”这两个词语,教师可采取举例讲解的方法,这样就拉近了词语与学生的距离,更好地帮助学生去理解词语的意思。
情境教学,对于小学生而言,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如果能够很好地把握这一环节,课堂教学将会取得不错的效果。所以在导入新课时、课堂进行中,教师要十分讲究情境教学这一环节的掌握,采用不同的形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中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努力做到以实际行动关心全体学生的成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力、生动的语言、高度的概括力感染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
1.创设课堂情境,引导学生参与。由于学生年龄小,地处乡村,大部分为留守儿童,所以求知欲望、自制力不强且勤奋度不高。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很容易分散精力,这就要求老师需要尽量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课堂纪律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上活学活用所学习的内容,更好地完成语文课程自身的教学任务。同时,还可以尽量做些延伸,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知识的掌握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从而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2.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寻找学生的兴趣点。只要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学习对学生来说就不再是负担,而是执着的追求。从小注重培养兴趣,将使学生终身受益。为了让学生对语文教学课堂产生兴趣,可以采取一些特殊的教学方式。比如,在成语教学的时候可以进行一些益智的小游戏。如成语接龙比赛一类的游戏,可以充分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这一心态,使之对课堂内容产生更加深刻的记忆。
3.交流看法,培养小学生的团队精神。以掌握教学内容为主,娱乐为辅的教育方式,如 《鸟的天堂》,将学生分成四小组,讨论交流为什么这里会成为鸟的天堂呢?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完全适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能够使小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而且还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对日后的交流和教学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交流中交换彼此的思想,从小养成勤动脑的好习惯,感悟生活中的语文。通过交流彼此的收获,来加深理解和记忆。
记得在一次家长会上,笔者和家长讨论一个问题——对于孩子的整个人生来说,小学阶段意味着什么?很欣喜的是笔者的观点和家长达成一致。小学阶段是孩子们的起步阶段,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浓厚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最重要的。与其授人以鱼还不如授人以渔,这就要求教师将高效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学习注重积累,引导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要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也就是说想把语文学好,固然离不开长期的积累。从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起,笔者就会圈画出课文中一些精彩、优美的词语、段落,如 《桂林山水》 《我的“长生果”》中,要求学生写,甚至背诵。到中高年级时,便要求学生写日记,在日记中尽量使用背诵过的好词佳句。这样让学生养成利用生活中零碎的时间去积累一些看似不起眼的语言,殊不知就在这样不经意间搭建起自己知识的高塔。
2.引导学生养成记录的好习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听、说、读、写内的挖掘和翻新。笔者从教后,经常教育学生,要使书本知识真正变为自己的知识,就必须学会遇到问题独立思考。前人读书治学,多有做笔记的习惯,像顾颉刚、钱钟书他们读书时,总会在旁边放个笔记本,他们会把书中最有价值的内容,连同自己的读书心得记下来。经常这样做,学问也常常从笔记中来,自然就能提高自己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了。
3.因材施背,加深记忆。曾看过这样一篇文章,说背诵也是一种好的提高语文能力的学习方法。心理研究表明,青少年时期是记忆力最强的时期,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小时候背诵的古诗词,尽管当时不理解其中的意思,却总是印象最深。背诵就是把有价值的材料经过重复的刺激,在脑海里建立和强化记忆,这样才能在自己大脑里扎根。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利用多种手段,如激趣竞赛、教师引背、背写结合等发挥小学生背诵、学习潜能。这样的方法,有助于学生的记忆顺利进行,从而达到加深记忆、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4.延伸教材,激发学生想象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却能创造出无限的可能,如英国科学家牛顿站在苹果树下,不巧被苹果砸中,而想象到万有引力。在平时的小练笔或口语交际中,教师要注意延伸教材,激发学生想象力。又如古诗 《秋思》,我会让学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把它改写成一个小故事。再如《新型玻璃》,我会让孩子们试着做一回小发明家,设计出一种自己想拥有的新型玻璃。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学会动脑,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综上所述,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注意以学生为本,增强课堂趣味性。牢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利用资源,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将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将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渗入生活。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本着一成不变的教法,要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