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时期的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这一时期创造力与学习兴趣的培养显得尤为关键。数学是一门概括性与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理解能力,并能够举一反三,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建立良好的数理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数学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亦具有关键作用。然而现在的小学课堂中,学生对待数学的兴趣往往呈现多样态度,极少数对于解决数学问题有较大的兴趣,而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为听课不积极、作业应付等现象,更有纪律性差的学生会在课堂上影响他人学习,对课堂氛围产生十分不良的影响。
传统的教学模式为“抓中间,带两头”,只是尽量保证中等程度学生的学习质量,而忽略了优秀学生的潜力开发,也不注重学困生的成绩提高。这种传统模式的不均衡性很难使培优转差的目标得以实现,甚至连“保底”的目标都达不到,最终影响的是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同样的,优秀学生长期在中等程度教学中学习,对于自身潜能的挖掘不够,也会使兴趣降低,因而难以实现数学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
本文通过总结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表现,针对培优转差的教学目标提出几点建议,旨在改善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从而落实因材施教。
不论是刚入学的学生,还是已入学的二三年级学生,对于难题产生畏惧情绪都是相同的,而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长,如果不及时调整学生情绪,将会使其不良的畏难思维进一步扩大化,甚至于最终放弃在学习上的进一步努力。因此,如何打破学生遇到难题就退缩、抄袭,成绩越差越畏惧的僵局就成了关键所在。
根据数学课堂上学生常见的走神、不听课现象,提高学习兴趣是关键。而主要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第一,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能力,不仅在专业知识领域,同时还要学会将知识以更轻松、更易领会的方式讲述出来。可以借助多媒体、网络等方式,使学生逐步接受数理教学,尽量避免枯燥乏味的讲题,记概念,书板书的灌输式教育。在课余要多与学生接触,真正关心学生。小学生正处于天真烂漫的年纪,对许多事物都感到好奇,作为教师不应只关注课堂上的知识教学,更应关注学生的兴趣,要尽量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另外,在平时还要多与学生交流,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并对于性格内向、安静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这样不但有利于课堂氛围的营造,同时还有利于学生问题的解决。
第二,改变教学方式。传统的授课方式是单纯地讲述理论知识,反复地讲题、练题。这一方式虽然对于应试效果良好,但会极大地降低学习兴趣,再加之教学中只能顾及中等程度学生,不仅会耽误优秀学生的进步与学困生的改进,并且对于学生素质的培养也没有好处。对此,教师可将重复性的做题放在课后或以竞赛等方式转化。在课堂中设计数学游戏,使学生参与其中,既能感受到数学自身的魅力,同时也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当前,网络发展为有趣的教学游戏的设计提供了捷径,因此,现代初等教育中何不基于学生素质培养,更多地发挥教师自身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在游戏中激发学习兴趣,进一步挖掘潜力呢?
第三,学生主动学习。课堂上学生作为主体,教学不应只是教师灌输知识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随着知识体系逐步扩大、问题的难度加大,学生就会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因此,应在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对于能自主解决问题的学生还应及时表扬,使这种乐于解决难题的好现象继续发扬。尤其针对性格孤僻的学生,要予以更多的鼓励,使之敢于提问,敢于讨论。在教学之初,教师对学生的能力与知识水平要加以详细了解。在和学生互动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性格和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分辨出成绩不佳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在详细了解之后,教师应当进行分层次教学,兼顾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真正做到培优转差。
第四,教学方式要联系实际。教学时,教师应按照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如自制力、责任感、自主学习能力、兴趣方向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可将能力互补的学生分为一组,再评价每组学生的综合能力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于特别优秀的学生,应更深入地发掘其能力,培养其数学方面的兴趣。例如,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优异,讲过的知识不需复习即可吸收,也能独立完成大部分作业。对于这样的学生,课后的拓展练习极为重要,而概念性知识的重复就显得冗余且浪费时间。另外,对于课堂表现散漫、纪律不佳的学生,则应分析其综合能力,若综合能力不差只是捣乱课堂,则应分析其博取他人注意的原因,并与家长沟通制定解决方案。而对于课堂上表情淡漠,对数学兴趣不浓、走神不听课的学生,则应注意其兴趣方向,在分组教学后针对学生性格进行数学兴趣的培养,如游戏、竞赛、鼓励等。对于上课较认真,但成绩一般的学生,则尽量激励他们自主学习,培养多提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应分析其成绩提高难的原因,查清楚是由于学习方式问题还是不注重重复训练的问题,然后再对症下药,找到解决办法。
第五,分组教学。课堂及课下,教师应根据学生能力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分组,小组内互帮互助解决问题,让学生在组内互动学习中学到自身不具备的技能。可在组间进行比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不由自主地团结起来。小组学习必须灵活,组员的构成不能僵化,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进步与改变进行调整。同时,小组学习也要依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分层教学: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课外的延伸教育更为重要。可以让小组内多进行某一趣味数学难题的合作解决与讨论,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的魅力;对于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则应在组内进行互助性质的监督学习,以加深记忆;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则可在组内进行疑难问题探讨,主要立足课本,使学生发现课本中自己忽略的问题所在,并通过讨论,培养其发现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
数学所培养的能力不只是单纯的算术,还包含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并因其抽象性,而在日后的学习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能培养其冷静思考,发现事情关键点的能力。因此,数学不但是一门考试科目,同时也是学生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课程。在小学阶段,这一科目的兴趣培养尤为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多关注学生,帮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