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小平阳镇中心小学(546111)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因此,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视角深入钻研数学教材,设计的教学活动既要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由于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抽象概括水平有限,想象能力相对薄弱,所以教师应加强直观教学,帮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由于生活环境等方面的不同,所以学生个体之间会存在明显的差异。为了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充分探究算法,即使部分学优生能够轻松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教师也要关注其他学生,使他们可以通过独立思维实现对算理的真正理解。
例如,教学“计算经过的时间”时,有这样一道题:“如果小明晚上8时开始睡觉,早上6时起床,一共睡了多少个小时?”部分学优生由于对数学问题的认知比较清晰,所以能够直接得出10小时的答案,但也有部分学生面对问题无从下手,所以我予以引导:“首先明确小明的睡眠时间包含两天的两个时间段,中间的间隔点既是第一天的24时,也是第二天的0时。”为了能够直观展现这两个时间段,我引导学生借助线段图画出小明的睡眠时间,并标出中间的间隔点。这样既有效降低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难度,又直观地展现了算理。同时,我特别强调:“可以将第一天的时间段标注在线段的上方,将第二天的时间段标注在线段的下方,这样算理会更加清晰明确。”……上述教学,通过画线段图能够帮助学生降低对算法的理解难度,使学生很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这一方法适用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优生可以有效内化所学知识,在需要时及时提取;普通学生在面对同类问题时能够情景再现,发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小学生生活经验不够丰富,认知结构相对简单,在面对数学问题时不能够基于文字表述构建与此对应的问题模型,难以实现对问题的真正理解和解决。因此,教师可通过直观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使学生能够发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实现对问题的正确解决,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轻松、更高效。
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一内容时,我为学生创设以下的问题情境:“香皂的外包装盒为长方体,其长、宽、高分别为12厘米、8厘米和5厘米。如果借助包装纸将6个大小相同的香皂盒进行包装,可能需要多大的包装纸?采用怎样的方式包装更加节省?”解决此问题,学生需要借助实物进行动手操作探究。很快,学生便选择使用学具盒中的长方体模型代替实物,这是一种典型的直观材料,不管是探索如何包装还是计算都相对简单。最后,学生计算出每一种包装方式需要的面积,经过比较后发现最节省的包装方式。这是一种比较典型的直观化学习模式,如果学生在形象认知方面存在欠缺,为了可以有效建构问题模型,就需要借助直观图像进行探究。当然,这种直观材料可能不会是实物,学生还可以借助画图的方式对问题进行主观化处理。通过直观化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实现习得解决问题方法的目的。
在数学课堂中,发展学生的思维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事实上,很多数学问题都可以进行延伸和拓展,但是如果仅仅依靠学生自身的力量,难度相对较高。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为了能够使学生自主发掘出更多深层次的知识,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数学直观,使他们可以基于直观材料展开自主探究。
例如,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时,在学生已经能够对平面中的点实现位置确定之后,我向学生出示空间上的定位。对于这样的图像,学生发现运用数对已无法实现位置确定,所以必须要探究更有效的方法。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以及交流后,学生认为应当增加一个“层”。也就是说,这种确定位置的方式依然可以基于数对的形式,只是括号中出现了三个数,分别为“列”“行”以及“层”。上述教学,直观化的问题能够有效击破学生的思维节点,使他们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能够结合已掌握的数对知识,明确确定空间位置的三个要素,这也为学生进行数学“再创造”提供了发生以及发展的条件。
总之,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出现的各种学习障碍和困难,通过直观教学,降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难度,使学生可以自主建构问题模型,完成对问题的分析及解决,实现深层次的数学学习,获得好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