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胜春
(重庆市江津区实验幼儿园 重庆 402260)
无论是教育的改革,还是计划的实施都离不开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交流是沟通两个人或者说两个群体的方式,也是幼儿学习技巧的一部分。所以在开展区域多样性活动的时,教师应该提前和幼儿进行沟通。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幼儿园资源,使幼儿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达到最大化,发挥多样性运动的最大作用。但是大部分的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较小,不能满足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需要,给户外多样化活动的开展带来一定困难。那么,怎样才能合理利用小场地来开展区域多样化活动呢?[1]
目前,幼儿园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幼儿园有限的活动空间开展区域活动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其中主要在于当下很多幼儿园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准备足够面积大的活动室、师资力量准备不充足、大部分教师与幼儿之间不能更好的交流与沟通。因此,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顺利的开展区域活动,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和幼儿交流。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幼儿园教室的区域和室外的活动区域有效结合起来。比如,幼儿园管理者可以重新分配幼儿的课程安排,把知识课程和活动课程依次交错,前一节室内的知识课程,后一节在进行活动的安排,两方面相结合,最大化发挥幼儿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除此之外,教师可以适当把幼儿家长带入课堂,比如,教师可以让家长们一起带领幼儿参与室外活动,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区域环境。幼儿教师、幼儿自身以及幼儿家长三位一体,促进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之间的合作,共同实现幼儿的积极向上、健康的成长。[2]
在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应该为幼儿打造一个轻松、自由、舒适的学习环境,从而能够引领幼儿积极地做活动,最大限度的激发幼儿进行教室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幼儿教师在开展教室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把有限的活动区域打造成具有独特并且有趣的环境。这主要是因为幼儿本身对有趣的事物就充满了好奇感、新鲜感,总会不由自主的去探索、去倾听,这样有利于让幼儿保持良好的心情去学习。教师再进行有效引导,有利于幼儿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教室活动的时候,幼儿教师可以把一些简单的纸片图形加以利用,例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让他们自己去组装,组装成自己心中的事物,可以是一种动物、一幅画甚至自己的爸爸妈妈的模样。这样既能够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又能够让幼儿将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与现实环境有效结合在一起,帮助幼儿更好的去学习知识。
室外活动场地是开展幼儿户外活动必备的条件之一,幼儿园要为幼儿提供能满足开展户外活动的最低限度的空间,使得教师能按教学内容在户外场地上组织幼儿开展诸如走、跑、跳、投掷、钻爬等多样化的活动。幼儿教师根据幼儿园场地小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小班、中班、大班的分类方式实行户外活动交叉进行的办法,让幼儿们分批使用场地,使他们的活动空间最大化,这样幼儿不会因为场地的限制而影响到学习和锻炼,从而保证了幼儿户外活动的较好开展。
大型运动器械是幼儿园内必不可少的,也是开展运动最具优势的。比如:滑滑梯、蹦蹦床、跷跷板等大型运动器材,而这些大型运动器械是集走、跑、跳、攀登、钻爬、平衡为一体,以促进幼儿身体全方面运动协调发展,它们深受幼儿们的喜爱。所以,教师在带领幼儿开展户外活动时,可以让幼儿把这些多功能大型运动器械运用起来,这样不仅降低了人多场地少的压力,同时也较好地达到了锻炼的目的。
要想在有限的室外活动场地上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并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师就要把区域规定出来,哪一部分是用来训练跑、跳的;哪一部分是用来训练攀爬的;这样做,既可以场地的运用最大化又可以避免幼儿之间的碰撞,使幼儿在较小的场地上也能较充分的不受其他事物干扰的进行活动锻炼。
每一个教室里面都有桌子、柜子等必要的物品,教师就要把这些利用起来,充分发挥教室的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比如,教师可以用桌子合理放置,摆出一个通道,让幼儿依次通过这个通道,顺利通过、没有发生碰撞的幼儿奖励小红花一朵。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锻炼幼儿识路走路的基本常识,又可以给幼儿枯燥的教室带来一丝乐趣。[3]
在当代社会中,幼儿园并不是以收费为目的的进行幼儿教育,而是真正的为幼儿好,为幼儿着想。幼儿园要充分发挥教师资源,努力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幼儿身体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在我园开展的一系列的活动中,幼儿教师不断拓展新的教育方法,充分发挥了幼儿园内空间的合理利用,增加了幼儿课堂的趣味性,也加大了活动量,使幼儿的体质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